摘要:向太教你怎么稳住内心的核心,伊能静分享女性成长的秘诀,汪峰则指导你如何玩转音乐。
直播带货的火热劲头还没散去,明星们又开辟出了一片新战场。
他们的新方向就是“知识付费”,简单来说,就是在卖课程。
向太教你怎么稳住内心的核心,伊能静分享女性成长的秘诀,汪峰则指导你如何玩转音乐。
只要几百块,就能轻松和明星“近距离交流”一下。
卖课成了香饽饽
只需不到六百块,便能加入向太陈岚推出的《向太向上闺蜜圈》啦。
这门课程不仅会教你一套摆脱精神内耗的方法,还会传授家庭和事业兼顾的诀窍。
掌握了这些技巧,拥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除了能了解到豪门背后的处世智慧之外,还能获取一张“电子闺蜜卡”。
看起来不过是一张塑料卡片,但实际上是向太用来证明自己“闺蜜”身份的凭证。
就算只是单方面的闺蜜,也能让不少人炫耀很长一段时间。
伊能静也没闲着,开设了关于情感和育儿这些方面的课程。
她丰富的人生经验,再加上家庭和事业上的那些成就,真是挺有说服力的。
她会聊聊怎么维持家庭的温馨,还有一些科学育儿的小窍门。
有时候,只是静静听她讲讲自己的日子,就觉得收获不少。
汪峰也用上他在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设了不少相关课程。
他承诺,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创作经验,一定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绝不藏着掖着。
光听到这句话的宣传,就挺难不被打动。
再说到吴彦祖的英语培训班,还有王晶的导演讲座,真是一应俱全。
现在啊,很多明星都跳进了“知识付费”这个坑,几乎娱乐圈里边大半都在玩这套。
其实,这些“分享知识”的背后,可能就是他们商战版图的再扩大。
明星们的转型算盘
前阵子,直播带货挺热闹的,很多明星都开始尝试当主播了。
而且,现在带货圈子里人手多了起来,行业发展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了。
明星们一察觉这条路不好走了,就赶紧转向找新的变现渠道了。
在“知识付费”这一块,毛利水平比带货还要高,结果自然成了他们心中的香饽饽。
要想卖课程的话,门槛其实不低,得有个有权威的身份撑着才行,不过明星在这方面可是天生占优势。
一方面,他们早就积累了不少的知名度,人生阅历和专业水平也是众所周知的。
他们在娱乐圈的地位,已经足够为自己的课程增添不少说服力。
比如说,没有人会怀疑向太会理财,大家也都知道汪峰一定会唱歌。
只要实力够硬,名声到位,粉丝们也都会愿意为他的课程掏钱买。
而且跟单纯搞带货比起来,明星开课还具备两个特别的优势。
它不仅让明星和粉丝之间的互动变得更有趣,还能满足大家渴望自我提升的心里渴望。
要知道,一套课程只要几百块,和那些动辄几千几万的追星花费比起来,真是便宜得多。
对于明星本人而言,开课带来的收入也相当不错。
向太那套四五百一份的课程,按目前的销售情况,累计卖出了接近200万。
她根本不用一整天在直播间里坐着,分享经验就行了。
这些课程还能录制成资料,换句话说,一次投入之后,就能长久地带来收入。
要是能够顺利拿到“导师”这身份,对业务布局的扩大确实帮助不少。
说实在的,现在看来,好像事情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风顺水。
明星光环也难掩短板
一看到明星开课,粉丝们都是挺激动的,可是路人一看却觉得那根本就是在“割韭菜”,挺搞笑的。
有人觉得这些明星开的课程,根本学不到点实在东西。
他们之所以推课程,并不是想传授真本事,而是在打着大家口袋里那点钱的主意。
要是真想讲点实在的东西,哪那么容易啊,想弄点真货出来也不简单。
向太曾说过一句话,道出一个道理:女性啊,要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本身确实挺有道理的,她还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了不少例子,显得特别真实。
可这句话感觉就像是个常识,大家都懂得,听起来就有点空洞、套话似的。
学到的东西其实本来就晓得,难免会觉得“没啥用”或觉得“不值”。
伊能静和汪峰也遇到过差不多的质问。
有人觉得伊能静的课程大多是一些小故事和大道理,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汪峰的音乐课虽然有不少实用的干货,但内容的集中度不太够,缺少一个连贯的系统性串联。
光凭这些就说他们是在“割韭菜”,未免有点太武断了吧。
他们确实也是为了赚钱,只不过并不是在故意藏个拙。
其实他们自己就有这么个短板,只不过以前没人留意罢了。
光谈知识储备,这几位绝对比大多数人都要丰富得多。
毕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肯定都不是普通人。
可是他们毕竟不是老师,没有那么多系统性的授课经验。
他们也不是作家,没有那个水平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得逻辑清晰、紧密衔接起来。
要是非得用讲课来比喻,就像是在茶壶里煮饺子,满满的干货,结果倒出来时就像是倒不出一样。
再说了,作为明星的他们,早就离那种富裕的生活太远了,跟普通人有点错开了。
向太列出来的那些例证,全都跟豪门往事有关,平常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事,有点遥远了。
毕竟圈子不一样,社交上的那些规矩有时候差别可挺大的。
结果就是,许多人开始怀疑她所谓的豪门经历,觉得根本不怎么用得上现实生活中的点滴。
她传授的处世之道,可说是普通人难以轻松领悟的。
本来这些问题在授课时挺常见的,就算是专业老师,有时也会遇到讲的太空泛、跟大家的实际需求有偏差的情况。
重要的是,这些授课的老师可不是一般人,而是行业里的顶尖专家。
一旦观众买了课程,发现明星的光环和课程的水平差距挺大,心里难免会有些不舒服,总觉得有所失落。
抱怨声一波接着一波,也就没啥稀奇的了。
结语
明星们在光环散去之后,不得不试着探索新的生路。
而“知识付费”就变成了那条看似光鲜亮丽的“出路”。
可惜,没有专业素养和真心实意的课程,最终还是逃不过被人指责“割韭菜”的命运。
在知识付费这条路上,明星的光环虽然耀眼,但比起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反而没那么吃香。
来源:抹茶味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