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宗师严凤英有多美?年轻时与男友王兆乾的留影,青春明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3:25 1

摘要:说起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上了年纪的朋友肯定都熟悉,她可是中国黄梅戏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堪称缔造者之一,为黄梅戏的传承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说起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上了年纪的朋友肯定都熟悉,她可是中国黄梅戏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堪称缔造者之一,为黄梅戏的传承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不过,严凤英的人生远不止在戏曲领域熠熠生辉,她的情感世界同样丰富曲折,光是她和三个男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就有着说不尽的故事。

严凤英祖籍在安徽桐城的罗家岭,她的父母在安庆经营着一家小小的饭店,1930年4月,严凤英就在安庆出生,乳名唤作“鸿六”。

安庆可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当地人几乎人人都能随口哼唱几句黄梅戏,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严凤英从小就对黄梅戏痴迷不已,幼时的严凤英长相就很清纯,笑起来充满了活力。

在严凤英3岁的时候,她跟着父母回到了家乡罗家岭,等到她10来岁,心里对黄梅戏的热爱愈发浓烈,便偷偷拜了当地一位名叫严云高的老艺人为师。

和她一同学戏的江继淮后来回忆说,严凤英特别聪明,别人学戏至少得学3遍才能掌握,她学一遍就会了。

但是这份聪慧却给年幼的严凤英带来了巨大的麻烦,12岁那年,严凤英第一次在家乡登台表演。

她那精彩的演出惊动了整个乡邻,可没想到,族人却认为她登台唱戏是“伤风败俗”的行为,竟然要将她“沉塘”。

严凤英害怕极了,为了保住性命,她只能选择逃走,她一路跑到了安庆,从此开始了搭班唱戏的生活。

在安庆,严凤英凭借出演《小辞店》里的柳凤英一角而声名远扬,还把名字改成了“严凤英”,可刚刚走红,麻烦就又找上门来。

当地一个自卫队的大队长看上了她,强行把她抢去做了第三房姨太太,严凤英心里一直惦记着唱戏,为了能继续留在舞台上,她想出了一个办法,披着被单装疯卖傻。

那大队长见她这样,觉得她没了用处,便把她放了出来,严凤英一路乞讨到了青阳,在青阳唱戏时,又碰上了当地的恶霸,再次被抢走。

这一次,她为了逃脱,不惜吞金,以死相逼,才好不容易躲过了一劫,之后,严凤英流落到了南京,在高级舞厅里当起了歌女,唱起了流行歌曲。

严凤英长得有多漂亮呢,才会经历这一波三折的苦难,从她年轻时的旧照就能看出,严凤英不仅长相俊美,还非常有气质。

1950年,严凤英遇到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男人之一,甘律之,甘律之出身南京名门,甘家可是戏曲世家。

上世纪30年代,甘家还出了一位有“江南笛王”美誉的甘贡三,也就是甘律之的父亲,上面的这张照片就是甘律之的父亲甘贡三。

甘家与戏曲界交往密切,不少京剧、昆曲的名角都是甘家的座上宾,梅兰芳也和甘家交情深厚。

甘律之擅长唱京剧的老生、小生,还拉得一手好京胡,严凤英跟他学习京剧、昆曲,甘律之对严凤英有恩,甘家人对严凤英也十分友好。

只是,甘家毕竟是老式家族,两人身份地位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的感情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是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

1951年,严凤英家乡的剧团邀请她回乡唱戏,她决定重返黄梅戏舞台,甘律之理解她对黄梅戏的热爱,不仅赠送了行头,还亲自将她送回了安庆。

也就是在这一年,严凤英遇见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在一次会议上,她邂逅了安庆军区的文艺骨干王兆乾。

王兆乾在民间音乐和黄梅戏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独具慧眼,将《王贵与李香香》改编成黄梅调搬上舞台,这一创举为黄梅戏的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拓宽了发展空间。

王兆乾身上那股傲慢劲儿,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难以接近,但恰恰是这份傲慢,在严凤英眼中却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再加上王兆乾确实才华横溢,黄梅戏的第一本唱腔集就是他精心收集整理而成的。

在那个旧艺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年代,文人总是更容易受到崇拜,而且,当时军人的身份无比崇高,自带光环。

所以,在严凤英眼中,王兆乾就像是被层层光环笼罩着,让她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他。

照片中展现的就是年轻时候的严凤英和男友王兆乾,严凤英非常明媚大方,哪怕穿着简单朴素,也能看出来很有气质,王兆乾也很端正,这张照片不得不让人感慨,年轻正好。

可惜这段看似美好的感情,却没能长久地延续下去,1953 年,严凤英跟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南京演出《打猪草》。

王兆乾晚年

演出结束后,她心怀感恩,带了礼物想去甘家向甘律之表达谢意,毕竟甘律之曾给予她诸多帮助。

王兆乾得知后,坚决不让她去,但严凤英是个性格倔强、思想开放的人,她坚持自己的想法。

无奈之下,王兆乾只好悄悄跟着她去了甘家,没想到正好碰见了甘律之,严凤英大大方方地介绍道:“这是我过去的朋友。”然后又指着王兆乾说:“这是我现在的爱人。”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说清楚了,可怒气冲冲的王兆乾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场打了严凤英一个耳光,个性刚烈的严凤英哪里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她毫不犹豫地坚决与王兆乾分了手。

严凤英向来是个要强的人,那时她已经怀有身孕,在上世纪 50年代初,未婚生子可是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的,会遭到众人的指指点点和批评。

单位还专门为她开了批评会,要求她做检讨,甚至不准她穿当时流行的列宁服,严凤英气得回到家,拿起剪刀就把列宁服都给剪了。

当天下午,她还去烫了头发,穿着旗袍、高跟鞋,嘴里点着香烟,在院子里旁若无人地走来走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倔强。

儿子王小亚出生的时候,陪伴在严凤英身边的是甘律之,而王兆乾只是发来一封电报,简单地祝母子平安,经过这些事情,1954年,严凤英和甘律之结婚了。

这段婚姻在一定程度上有报恩的成分,毕竟甘律之在她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很多帮助,而且当时甘律之的境况也不太好。

在严凤英同事的眼中,甘律之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刚和她住到剧院那边的时候,见人就鞠躬,这让大家都很不习惯,他很有修养,和那些从底层生活上来大大咧咧的人截然不同。

虽说这场婚姻有报恩的因素,但婚后严凤英和甘律之的感情却十分融洽,但是再深厚的感情也难以抵挡时代的浪潮。

1954年,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一经上演便轰动全国,她的事业如日中天,成为了黄梅戏界的璀璨明星。

而此时的甘律之却成了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他尝试做生意,却越来越艰难,生意每况愈下。

安徽省的领导十分重视严凤英的发展,在《严凤英》这部作品中有句台词:“你是一面旗帜,旗帜当然得干干净净的。”

省领导给严凤英出了一个难题:要黄梅戏还是要资本家?在挚爱的黄梅戏和爱情面前,严凤英经过痛苦的抉择,最终选择了黄梅戏,与甘律之离婚了。

电影《天仙配》一经播映,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让原本只是安徽省地方小剧种的黄梅戏,瞬间火遍大江南北,成了全国人民都知晓的剧种。

那时候,剧团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观众写给严凤英的信,信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剧团还专门安排了人帮严凤英收信,收来的信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她那儿送。

严凤英不仅戏演得好,为人也十分慷慨大方,那时候,她每个月工资能有300多块,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她经常把钱借给别人,团里要是哪对夫妻吵架,不小心打碎了东西,严凤英看到了,会主动掏钱帮他们把东西补上。

对于严凤英的儿子王小亚来说,那也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上的幼儿园是安徽省省委幼儿园,那可是当时最好的幼儿园。

孩子们都住在学校里,一直到上小学,学校里的老师都知道他是严凤英的儿子,这让王小亚的内心充满了优越感。

1956年下半年,严凤英在排演《王金凤》的时候,结识了导演王冠亚,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结了婚。

后来,严凤英和王冠亚生下了儿子王小英,虽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王冠亚对王小亚也视如己出,疼爱有加。

照片中是严凤英和王冠亚以及两个孩子,此时的严凤英虽然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光彩,但依旧是那么有气质,眉眼动人,丈夫王冠亚一看就是个文雅的人,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可以说,那段日子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是严凤英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王冠亚老实本分,对严凤英言听计从、体贴入微,是个模范丈夫,自和严凤英结婚以来,没让她受过一点委屈。

1968年4月8日,严凤英在特殊时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终选择服安眠药自杀。

严凤英去世后,王冠亚一直单身未娶,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给严凤英写传、拍传记电视剧上,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剧《严凤英》,就是他亲自编剧的,可以说是用情至深。

三联生活周刊——严凤英:为黄梅戏而生 为黄梅戏而死2010年04月12日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