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贵州》:一本书,83条路线,1001个到贵州的理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00:17 1

摘要:它不是榜单上的畅销书,也没有明星背书,封面素净得如同贵州山间的晨雾。但这本由贵州省体育局与贵州出版集团推出的《徒步贵州》,却悄然成为徒步者背包里的“标配”——83条线路、8000公里步道,串起贵州山川与村落,也激起第1001个去一趟贵州的理由。

它不是榜单上的畅销书,也没有明星背书,封面素净得如同贵州山间的晨雾。但这本由贵州省体育局与贵州出版集团推出的《徒步贵州》,却悄然成为徒步者背包里的“标配”——83条线路、8000公里步道,串起贵州山川与村落,也激起第1001个去一趟贵州的理由。

邵梦宇(左) 潘 浩(中) 秦川(右)

近日,“黔图图的书单——春日好读书”在修文山寻露营基地举办了一场林间直播,《徒步贵州》一书的执行主编潘浩、贵州徒步社群“万万青年”主理人秦川与主持人邵梦宇围坐在林间,聊贵州的山和路,也聊行走本身。

他们谈论的是一本书,也是一种出发的方式。

徒步人与野外科考专家的

跨界共创众筹写作

“这本书,不是某一个人能写完的。”潘浩说。

《徒步贵州》的每条路线,都来自徒步者与各领域专业人士的“集体创作”:有研究地质的学者,有动植物专家,有熟悉贵州历史文化的学者,还有来自全省各地的户外爱好者。他们把贵州的山林、河谷、生态与文化变成了精确的路线图,并提供了每条线路的难度、补给建议和详细的进出线路信息。正是这种专业与多元视角,让这本书在2019年成书时,就已将今天很多像“老王山”这样的网红路线收入其中。

“专业又靠谱,我们团队人手一册。”徒步社群“万万青年”的主理人秦川笑言。

83条线路

83种打开贵州的方式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徒步贵州》,会将它与风靡全球的蓝皮《孤独星球》做对比。潘浩则认为,两者定位不同,《徒步贵州》不介绍住宿,不推荐票价,也不做“必打卡”攻略。《徒步贵州》更像一本贵州的B面手记,从自然地貌、风土人情到红色文化,都在这里得以延伸。比如“麻阳河自然保护区”这条线,标题引用了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是因为那儿真的有野生黑叶猴群,要进去得提前报备。在书的创作过程中,潘浩还坚持每条路线都配上一句古诗词:有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有明清文人笔下对黔中的描绘。“路线,不只是脚下,更是一段文化线。”他说,“83条线路背后,藏着无数种打开贵州的方式。”

未知,才是徒步的礼物

潘浩回忆起90年代第一次徒步的经历——没有导航、没有装备,只能靠经验和口耳相传。那是一种“不确定”的徒步体验。“只有走出去、面向世界、接纳世界后,你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潘浩说。很多时候,徒步真正带你抵达的,不是某个目的地,而是那些你原本不会遇见的人和事,还有你自己。

秦川则是从北方归来的“新生代”,长期玩户外的他,回到贵州后,一开始以为这里没什么好走的线,后来却发现这里简直是个宝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段会遇到什么,”秦川说,“是云雾缠绕的山脊,还是背着柴火的老人;是密林深处的光,还是陌生人为你煮的一锅红薯。走久了你会发现,徒步让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不是风景,不是苦累,而是人,是那些触动心底的善意和意外的温暖。”

“五一去哪儿?”

他们给出的答案

直播中,两位嘉宾应主持人之邀,为大家推荐了五一节的徒步线路。

秦川推荐了茂兰自然保护区、乌江百里画廊、梵净山的西线,他尤其钟爱茂兰,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的溪流、洞穴、峡谷……还有阳光透过林间形成的丁达尔现象,光像被雕刻过一样,是他会一去再去的地方。

潘浩推荐的则是丹寨的龙泉山:五一正是映山红开遍整座山脊的时候,你会真正理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境,整个山顶像被一朵红云罩住了,值得一去。

出发的邀请

“这本书不是终点,而是邀请。”邵梦宇说。

《徒步贵州》并不具备传统的“流量密码”,却一直被不断翻阅、标记,装进背包里带到山野之间。它用83条步道串起贵州的地理、文化与日常。它是写给所有对贵州好奇的人,也写给所有想重新理解“走路”这件事的人。无论你是资深徒步爱好者,还是初次尝试的新手,这本书都为你提供了一次从脚下开始探索贵州的机会。

文:邹宇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