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里援疆路,一生边疆情。2023年5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海,怀揣赤诚之心奔赴石城,在推动师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倾情奉献、担当作为,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石城热土。
万里援疆路,一生边疆情。2023年5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海,怀揣赤诚之心奔赴石城,在推动师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倾情奉献、担当作为,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石城热土。
为生动展现他们扎根一线、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感人事迹与丰硕成果,大力弘扬新时代援疆精神,即日起,融媒体中心每周五特开设“‘援’定边疆 ‘情’系石城”专栏,将通过图文、视频、访谈等形式,记录援疆干部人才在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医疗援疆、教育援疆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本期展播援疆干部人才——中医专家张秋的事迹,让我们一同感受辽疆两地的深情厚谊,敬请持续关注!
“把中医的种子留在边城!”
——记辽宁援疆中医专家张秋
2023年5月,作为辽宁省第十一批对口援疆干部人才、大连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主任中医师张秋,随辽宁援疆中医专家团一行七人,跨越山海,进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开启了她援疆的杏林之旅。
期间,张秋倡导建立的“中医心病诊疗专科”填补了师市中医门诊空白;她每周必至的“中医社区义诊便民服务”,成了周边居民信任的“健康驿站”;她传承国医、用心带教,被同仁们亲切地称为“大连好中医,知心秋姐姐”。
凭借20余年丰富的中医心病临床经验,张秋在边城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赞誉。
一面面锦旗伴随心口相传的口碑,延展着她援疆路上温馨的记忆、闪光的足迹。
在中医科临床工作中,张秋每周工作排得很满,始终奔忙在坐诊带教、示教查房、专题讲座、社区义诊的路上,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必须要抓紧做好的事。
在坐诊期间,她善于倾听患者的诉求,关注问诊的细节,然后详细进行辨病辨证,四诊合参,为患者制定出精准的药方及体质调摄方案。
今年59岁的朱先生是石河子市一名中学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繁忙,精神压力较大,导致身体肥胖,合并出现了高血脂、高尿酸等诸多问题。上课时,常出现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烦躁焦虑等状况,令他苦不堪言。
2024年3月初,朱先生慕名而来。经过面诊“望闻问切”,张秋有了初步的判断,中医认为肥胖、三高或者四高本质上都是病,即为“气血运行和转化障碍”。过度饮食、偏于寒凉、久坐、缺乏运动的不良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张秋认为,要调节好患者身体内部环境,通过辨证治疗,综合调理,不仅可以减重,也可以使其恢复健康体魄。
朱先生服用了张秋开出的药方,仅仅3周时间,朱先生的体重得到明显控制,原本超标的血脂、血尿酸等各项指标也回落到理想范围。欣喜之下,朱先生又多次找张秋服药调治。两个多月后,体重下降10余公斤,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困扰他多年的焦虑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了。
朱先生难掩兴奋之情,特意送来一面写着“中医援疆大爱无疆,天使下凡妙手不凡”的锦旗,感激地说:“现在感觉精力充沛、心情舒畅,我还能再为教育事业多做些贡献。”
援疆以来,张秋始终把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继续大力推广基层中医适宜技术,使基层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当做援疆的使命责任所在。
第一次援疆期间,张秋除了担负总院大量的临床中医工作外,还要抽出时间,下沉到街道社区,农牧团场,远赴南疆全国贫困县叶城,用岐黄之术服务边疆各族人民,传播中医药知识,守护边疆百姓生命健康。
她每周挤出两个上午,到石河子市区48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义诊活动,方便周边群众,尤其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就医。
每次出诊现场,都有慕名专找“大连的中医大夫”张秋看病的患者。一上午,经常要加号到20多人,中午赶不上饭点是常有的事儿。
张秋说:“援疆工作本身就是奉献,只要能多诊治一名患者,能为患者减少病痛,一切就是值得的。”
截至目前,她在援疆期间义诊患者多达3560余人。
张秋至今还记得,一年多前,她眼前的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比较简陋,只能开设一些简单的诊疗项目。自张秋到来后,如今站内,已陆续新增了中医科和多个中医理疗项目,由她倡导开启的智能化中药房,医生在电脑系统上开好的中药方剂,经过设备调配、研磨,瞬间,就变成按剂量包装的盒装颗粒,既方便服用又适合外出携带,开药量骤增,备受患者欢迎。
看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效能日渐提升,辖区居民可以方便地在家门口就医购药,石河子市48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李芳精神振奋,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往大连援疆工作队:“……在医疗领域,新疆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正是张秋医生的到来,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帮助我们站解决了许多棘手的医疗难题,让许多患者重获健康。”
李芳感言:“张秋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把宝贵的医疗知识和经验师承给我站的医生,让我们有了发展和服务百姓的后劲儿。”
作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张秋擅长应用中医经典理论及中医经方治疗心脑病,尤其对于中医心系疾病的诊疗有着独到的经验,应用中医专病专方诊疗经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系疾病疗效显著。进疆后,她深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老年病科、神经科等科室,深入调研,针对当地中医专病技术人员缺乏、中医专科建设后劲不足的实际情况,理清思路,确立了以“中医药医疗技术援助”为核心的援疆理念。
她通过中医四诊辨病辩证治疗开出药方,为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退休大学教师孟先生有效缓解了病情,在中药治本的同时,还通过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让老人重拾生活的勇气;70岁的王大爷患有劳累性心绞痛,吃了张秋医生一个月的中药,胸痛大为缓解,又在耐心的劝说下,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主动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恢复健康……
经不完全统计,援疆以来,张秋诊治当地患者已超过5950余人,她的专家门诊,日接诊量均在30人次左右,其中中医心脑病专家门诊的预约率及复诊率均达到70%以上,实实在在为边城病患解除了疾苦。
“20余年的中医心病临床工作经验,可援疆的时间有限”,这让张秋情急心迫。
她只争朝夕地通过临床教学查房、开展培训讲座、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手把手带徒等方式将中医心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精髓传授给年轻的中医师们。
秉承着“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精神,2023年10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举办的拜师会上,主治中医师尚熙豪和张莹成为张秋的弟子。经过一年多的带教,如今,两位青年医生中医理论和诊治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科室中医骨干力量。
尤其可喜的是,张秋率领第八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中医科团队,出征兵团首届中医药经典能力水平大赛,一举夺得团队及个人二等奖的佳绩,极大地提升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在兵团中医药领域的影响力。
2024年11月,张秋向组织提出再次援疆的意愿,如今,她已经在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继续开展着援疆医疗工作。“我要用有限的时间,用心带教好当地的医疗人才,让中医的种子在石城留下来!”张秋坚定地说。(通讯员 康晓东 陈世江 李佳瑞)
来源:石河子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