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问亚洲杯输球暴露了啥问题,他慢悠悠地说:"执行力度不够,新旧体系需要磨合。"这话听着耳熟不?跟学生考试考砸了说"题目太难"一个调调。可仔细一琢磨,美国女篮一年到头联赛国家队连轴转,人家咋就能随时切换战术?宫指导补了句"备战时间满打满算不到一年半",这话说得
中国女篮在昆明的高原集训正热火朝天,宫指导面对记者的连环追问,那叫一个滴水不漏。
记者问亚洲杯输球暴露了啥问题,他慢悠悠地说:"执行力度不够,新旧体系需要磨合。"这话听着耳熟不?跟学生考试考砸了说"题目太难"一个调调。可仔细一琢磨,美国女篮一年到头联赛国家队连轴转,人家咋就能随时切换战术?宫指导补了句"备战时间满打满算不到一年半",这话说得,让人想起那些总说"明天开始减肥"的哥们。
说到新老交替,记者拐着弯问老将们会不会被"卸磨杀驴"。宫指导嘿嘿一笑:"那不能!杨舒雨、韩旭可是未来十年的顶梁柱。"转头又说要重点培养年轻后卫,得找"个子高、身体壮、脑子灵光"的。这不就跟家里装修似的,老水管还滴着水,新水管还没接上,工人师傅还跟你说"别急,慢慢来"。
提起张子宇这个两米二七的"小巨人",宫指导突然变得小心翼翼:"她可是独一份,得悠着点练,千万不能伤。"场边训练时,张子宇抬手就能摸着篮筐,可教练组眼睛都盯着她的膝盖。球迷们急得直跺脚:"让她上啊!站着都能扣篮!"可教练组心里门儿清,当年姚明不也是这么小心翼翼练出来的?这丫头现在就是个"玻璃巨人",看着唬人,碰着可能就碎。
说到高原特训的效果,宫指导又来劲了:"防守!速度!高快结合!"可一提到热身赛可能输球,他立马开始打太极:"输球没关系,找差距嘛。"这话听着,跟去年输日本后说的"积累经验"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球迷们可不买账:"去年说找差距,今年还找差距,合着差距越找越大是吧?"
中国女篮这些年总在"传统中锋"和"现代篮球"之间摇摆不定。当年郑海霞时代靠高度打天下,后来学美国玩快攻,现在又捡起高度优势。宫指导嘴上说着要"融合国际潮流",可训练重点还是围着几个大中锋转。这感觉就像个厨子,川菜还没学明白,又去捣鼓法餐,最后端出来的菜式总有点不伦不类。
看看隔壁日本女篮,人家个子不高,可那快攻、三分、防守,玩得那叫一个溜。中国女篮倒好,有了韩旭、李月汝还不够,现在又冒出个张子宇,活脱脱要把"移动长城"的传统发扬光大。可现代篮球早不是光靠身高就能赢的时代了,这道理谁都懂,可一到选材还是忍不住往高里挑。
高原训练这事儿也挺有意思。别的队上高原都是练体能,中国女篮倒好,连战术都在这海拔两千米的地方琢磨。宫指导说得头头是道:"要适应各种环境。"可明眼人都知道,世界杯、奥运会可没在高原打的。这感觉就像准备高考天天在KTV复习,美其名曰"锻炼抗干扰能力"。
说到热身赛安排,宫指导又祭出那句万能金句:"要找强队打,不怕输。"可翻翻赛程表,约的都是些二三流队伍。这操作看着眼熟不?就跟那些天天喊着要"挑战自我"的健身爱好者,去了健身房就围着跑步机转悠是一个道理。
张子宇这事儿吧,确实让人又爱又怕。这丫头往场上一站,跟座塔似的,可移动起来总让人捏把汗。宫指导说得实在:"她身体发育太快,对抗还得慢慢适应。"这话在理,可球迷们急啊,眼瞅着这么个"大杀器"不能立刻派上用场,跟看着新买的跑车因为驾照没考下来只能停车库一个感觉。
中国女篮这些年总在"交学费",可这学费交得有点勤。宫指导那套"时间不够""经验不足"的说辞,听着就跟学生时代那些永远在"准备"的学霸似的。考试前说没复习好,考完了说状态不佳,成绩出来又说题目太偏。横竖都有理,就是不见进步。
看看人家塞尔维亚女篮,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可人家那战术素养,那团队配合,真叫一个绝。中国女篮倒好,资源管够,条件顶尖,可一到国际赛场就掉链子。这差距哪是什么"时间问题",分明是训练质量和篮球理念的差距。
宫指导嘴上说着要"放眼未来",可眼睛里盯着的还是下一届奥运会。这种既要当下成绩又要长远发展的操作,跟那些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老板有啥区别?女篮姑娘们训练累得跟什么似的,可效果嘛,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
说到底啊,中国女篮现在就像个正在装修的房子,设计师说要现代简约风,业主非要中式古典,施工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材料都是好材料,工人也卖力,可最后装出来的效果总有点四不像。宫指导这个"包工头"也挺难,既要满足上级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情况,最后只能说些"慢慢来"的场面话。
球迷们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女篮重现当年辉煌。可这复兴之路啊,看着近,走着远。宫指导那些"太极式"的回应,仔细品品,其实都是大实话。只是这实话听着,总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女篮需要的不是漂亮话,而是实打实的突破。啥时候能听到宫指导说"我们准备好了",那才叫真来劲。
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处理。
来源:篮坛风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