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人做销售,像个“街头混混”,每天东奔西跑,靠嘴皮子、靠人情、靠运气、靠抖机灵吃饭。赢了客户说自己聪明能干,丢了单子又说自己运气不好。这种人干销售几年下来,除了积累些江湖经验,却拿不出一套真正可复制的成功方法。
有的人做销售,像个“街头混混”,每天东奔西跑,靠嘴皮子、靠人情、靠运气、靠抖机灵吃饭。赢了客户说自己聪明能干,丢了单子又说自己运气不好。这种人干销售几年下来,除了积累些江湖经验,却拿不出一套真正可复制的成功方法。
另一种销售则更像电影里的职业杀手。他们冷静、克制,每次行动前都事先踩点、观察目标、准备方案、清理装备,甚至确保逃跑的车里油箱是满的。
他们做的事看起来枯燥、琐碎,毫不刺激,但却精准而致命,每一次出手都意味着极高的成功概率。
我们不妨在这里先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是哪一种销售?
你是在销售战场上靠“混”的业务员,还是更像个把无聊的事重复做到极致的职业杀手?
长期做销售的人都清楚,“混”的日子也许短期能过得去,但绝对走不远。要长期成功、要赢得更大的客户、更高的业绩,你得放弃街头智慧,学会科学地去做销售,像个职业杀手一样精准出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主题:
从业务员到销售工程师,从街头智慧到科学方法,B2B销售究竟该怎么进化?
01:经验主义的幻觉
靠“街头智慧”吃饭的销售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言外之意,自己经验老到,见识过大风大浪。
可这些经验往往只是模糊印象,讲起来滔滔不绝,遇到新情况却只能靠猜、靠赌。
这其实不叫经验,叫瞎碰运气。
更糟糕的是,这种销售容易陷入一种幻觉:
赢了,觉得自己能干、聪明,迫不及待地想炫耀给别人看;输了,马上怪客户刁钻、怪产品不给力、怪公司不给价格、怪自己运气不好。唯独不去仔细琢磨一下,这次赢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输了又输在哪儿。
他们的经验永远都是一团浆糊,既不能复制,也不能优化。
那,为什么经验主义不好使?
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研究人类决策时发现,人们依靠经验或直觉做决策时,经常陷入一种叫做“叙事谬误”(Narrative Fallacy)的认知偏差。我们的大脑总喜欢用简单的故事,来解释那些复杂、不确定的事件。一旦你凭经验做出了一次成功的销售,你的大脑就会自动给这次成功编造一个简单、完美的理由,让你觉得自己特别厉害。但问题是,当你遇到下次不一样的情况时,这些理由就彻底失效了,因为真实的情况远比你想的复杂得多。
靠经验主义做销售的人,最大的危险就是掉进这个陷阱——每次成功,都会让你过分自信,每次失败,又会让你过分否定。
更悲催的是,这些所谓的“经验”,还可能让你重复踩坑。明明同行已经掉过一次的坑,你非要亲自跳进去感受一下,才能意识到自己也会摔跤。这就是经验主义最大的毛病:为什么非得把别人踩过的坑再踩一遍?
销售里有太多人,经验丰富地踩遍各种坑,依然没学到怎么避坑的本事。靠失败总结经验的人,经验库里装满的也只是“千万别这么干”,却从来搞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干”。
真正顶尖的销售,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去踩已经证明是坑的地方。他们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研究别人怎么成功的,去搞明白成功的动作是什么,哪怕这些动作看起来无聊、琐碎、甚至很“土”。
这才是真正的经验:可验证、可优化、可复制的成功路径。
02:把销售做的“无聊”
电影《杀手保镖》(The Hitman's Bodyguard)里,男主角是个职业保镖。他从来不迷信运气,更不相信什么突如其来的灵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Boring is always the best.”(无聊总是最好的。)
他所谓的“无聊”,其实是指把那些看似简单、琐碎,却真正决定成功概率的细节一点一点、耐心地做到极致:每次行动前,提前几天踩点,观察目标的生活规律;仔细检查每一颗子弹,清洁每一把武器; 制定至少3套不同的行动计划,准备好逃离现场的多条路线;甚至提前确保逃跑的汽车里油箱是满的。
这些事情没一个看起来很酷的,甚至说起来都觉得乏味,但每一件都能提高行动成功的概率。就像厨师每天磨刀、运动员每天拉伸,销售的胜负,也藏在那些你觉得‘无趣’的小动作里。
顶尖的B2B销售人员也是一样。
他们从来不靠现场抖机灵,更不会临时靠“口才爆发”去赢下订单。
他们靠的是把那些“无聊”的小事儿反复做到无可挑剔:每次客户见面前,仔细研究客户网站上的每一个新闻和公告;每次通话结束后,记录客户的每一句关键反馈,甚至只是客户随口说的一句话; 每天跟进销售数据,对客户流失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每个方案发出去前,都要反复检查至少3遍,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小错误。
在这些枯燥细节背后,藏着销售的底层逻辑:
销售,是一场概率游戏,把无聊的小事做好,就是在堆积成功概率。
一位曾经热衷“临场发挥”的销售人员,总是想着靠一次精彩“操盘”赢下大单,却屡屡空手而归。
后来,他开始“无聊”:每天花15分钟整理客户信息;每周花1小时复盘客户反馈; 每个方案至少修改3次再提交;每天至少打 5 个陌拜电话……
半年后,销售业绩翻了一倍。
当有人问他秘诀时,他笑着说:
“我做的事儿太无聊了,说出来未必吸引眼球,但却实实在在有效。”
所以,作为销售工程师,你真正该做的,从来不是赢得漂亮,而是通过枯燥重复,把别人无法坚持的小事做得足够极致,最终甩开对手。
真正厉害的“职业杀手”都明白:
Boring is always the best.(无聊,总是最好的。)
03:谁才是成功之母
我们总听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句话未必完全正确。
失败真的教你成功了吗?
真相可能是相反的:失败教你如何避免再犯错,却并不告诉你怎样通向成功。这就像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说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失败各有原因,成功却往往有相似的结构。
有多少销售员,踩过无数坑,受过无数挫折,每次失败后都信誓旦旦地说“我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但下一次客户拜访、方案呈现、价格谈判,依然继续输。
为什么?
因为他们知道“不能做什么”,却依然不清楚“该做什么”。
真正的高手,不迷恋失败经验。他们深知,值得模仿的是成功,而不是失败。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人类最快的学习方式不是靠自己去摸索、试错,而是通过观察和模仿那些已经被验证过的成功行为。
通俗点讲,就是:你想学会成功,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观察那些已经成功的人,研究他们到底做了哪些细节,把它们复制过来。而不是自己每次都去踩一次坑,经历一次失败,然后痛苦地回忆:“下次千万不能再这样干”。
世界上任何领域的顶尖高手,几乎从不迷恋失败的经验,他们永远把精力集中在那些能被重复的成功行为上:顶级运动员不是在研究怎么失败的,而是重复练习成功的动作;顶尖企业家不是天天在复盘自己犯的错,而是仔细琢磨别人的成功经验; 职业杀手更不可能天天琢磨自己怎么失手,他们只会把成功的每一步动作练到完美。
销售也是一样。
不是“踩坑达人”赢得客户,而是“成功模仿者”赢得市场。
如果你想真正成长,别再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鸡汤了。你要做的是找出那些真正顶尖销售的成功动作,然后用“无聊”的毅力,一遍又一遍地复制、优化、练习、做到极致。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04:销售不是玄学是科学
顶尖的销售最该迷信的,是科学。
不是玄奥理论里的“科学”,而是那些被现实一次次验证有效的简单方法。
真正的科学方法,往往具备三个标准:
可反复验证,不是偶然成功;有明确数据支持,不靠感觉;步骤清晰、逻辑可复用,不是模糊诀窍。比如,“要多和客户搞好关系”,这只是泛泛之谈。而“主动模仿对方肢体语言能提高好感度”才是科学方法——它有机制、有逻辑、有验证。
销售工程师的成功,就是在大量这种“无聊的科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不靠运气、不迷信直觉、不沉溺话术;他们只相信那些真正能提升成功概率的、简单、明确、甚至看起来平凡的科学方法; 他们把这些方法反复练习,直到成为身体记忆,直到变成习惯。 这就是“迷信真正的科学”的意义。
业务员与销售工程师的真正分野,不在口才、背景,而是:一个信直觉,一个信科学。
销售不是一场靠灵光一现的博弈,而是一个不断提高成功概率的系统工程。
请忘掉“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真正的高手从不赌运气。
他们靠的是方法、节奏、纪律,以及对那些看起来“无聊”的小事一遍又一遍的坚持。
最后,用这句话与君共勉:“Boring is always the best.”
附录:销售工程师的「无聊但高效动作清单」
﹥﹥点赞和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作者简介:
傅宇彤,创业者|B2B销售咨询培训顾问|专栏作者|前外企高级销售经理
点我关注⬇️,聚焦B2B销售实战,为你业绩增长加持
来源:精细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