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自从AI工具普及之后,工作效率确实提高了,但是,工作量反而更大了?老板的要求更高了?加班时间更长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可能关系到每个打工人未来命运的话题。
你有没有发现,自从AI工具普及之后,工作效率确实提高了,但是,工作量反而更大了?老板的要求更高了?加班时间更长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受,那今天这期内容,可能会颠覆你对AI时代职场生存的认知。
我要告诉你的是:大部分人对AI时代的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
第一部分:打破错误认知
我们先来看一个现象
现在市面上,关于AI时代职场建议的文章,基本上都在教你什么?
学会用ChatGPT、DeepSeek,学会用Midjourney、即梦,学会用各种AI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呢?然后就能保住工作了。
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种思路,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为什么?
因为这种思维,本质上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用的工具人"。
你想想,当你刚学会一个AI工具的时候,新的工具又出现了。当你提高了工作效率,老板又给你设定了新的效率标准。
你永远在追赶,永远在被动适应。
这就像什么?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你跑得再快,其实还是在原地。
那么正确的思路是什么?
正确的思路是:不要问AI会不会取代你,而要问,你如何利用AI创造更大的价值。
换句话说,位置不是找到的,而是创造的。
这句话很重要,我再说一遍:位置不是找到的,而是创造的。
第二部分:重新定义不可替代性
传统的不可替代性已经过时了
以前我们觉得什么叫不可替代?
专业技能深,工作经验丰富,执行效率高。
但是在AI时代,这些优势还管用吗?
专业技能深?AI的学习速度比你快一万倍。
工作经验丰富?AI可以瞬间获得人类所有的历史数据。
执行效率高?这正是AI最擅长的。
所以,如果你还在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那你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新时代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
我总结了四个方面:
第一,价值判断能力。什么意思?就是在多个选择中,做出符合人类价值观的决策。
第二,关系构建能力。建立基于信任和情感的人际网络。
第三,创新整合能力。将看似无关的元素,组合成新的价值。
第四,意义赋予能力。为工作和生活创造深层次的意义。
注意,这四个能力,AI目前都做不到,或者说做得不够好。
第三部分:四个维度的价值重构
好,理论说完了,我们来说实战。
如何从工具人转变为价值创造者?我给你四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从执行者到策展人
什么叫策展人思维?
不是做所有的事,而是选择做什么事,以及如何组合这些事。
举个例子,一个市场营销人员,与其学会所有的AI写作工具,不如专注于什么?
理解不同工具的特性和适用场景,设计工具组合的最佳实践,建立内容质量的评判标准,培养对市场趋势的敏感度。
看到区别了吗?前者是在做执行,后者是在做策展。
第二个维度:从问题解决者到问题发现者
为什么问题发现比问题解决更重要?
因为AI擅长解决已知问题,但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仍然是人类的专长。
问题发现有三个层次:
表面问题,比如客户投诉产品质量。
系统问题,比如为什么质量控制流程失效。
机会问题,比如如何重新定义质量标准。
大部分人停留在第一层,少数人能到第二层,真正有价值的是第三层。
第三个维度:从个体贡献者到生态构建者
这个概念可能比较抽象,我用大白话解释。
在AI时代,单打独斗的价值在递减,而连接和协调的价值在递增。
什么意思?
以前你只要把自己的活干好就行了,现在你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整个价值链更高效。
不再只关注自己的KPI,而是关注整个价值链的效率。
不再只完成分配的任务,而是主动发现和填补价值链的空白。
不再只向上汇报,而是横向协调和向下赋能。
第四个维度:从技能学习者到认知升级者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
技能有生命周期,而且在AI时代这个周期越来越短。
持续学习技能只能让你不掉队,但不能让你领先。
真正的出路在于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包括四个方向:
元认知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思考本身。
系统思维,理解复杂系统的运作规律和干预点。
价值哲学,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和道德框架。
未来感知,培养对趋势变化的敏感度和预判能力。
第四部分:为什么大多数人找不到位置?
根本原因一:被动适应的惯性思维
我们从小就被训练成"螺丝钉",习惯了被安排、被优化、被替换。
这种思维模式在AI时代是致命的。
你要从**"我能做什么"转向"什么需要被做"**。
从**"如何做得更好"转向"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适应变化"转向"创造变化"**。
根本原因二:价值衡量标准的滞后
很多人还在用过时的标准衡量自己的价值。
比如工作时长、任务完成数量、服从程度。
新的价值标准应该是什么?
问题解决的质量、价值创造的独特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根本原因三:对"安全感"的错误理解
什么是虚假的安全感?
稳定的工作,熟练的技能,权威的认可。
在变化的时代,这些都是不靠谱的。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
适应性,快速学习和调整的能力。
创造性,产生新价值的能力。
连接性,建立和维护关系网络的能力。
第五部分:行动指南
说了这么多理论,最后我给你一个具体的行动指南。
第一步:价值审计(1-2周)
问自己四个问题:
我的工作中哪些部分AI已经可以做得更好?
我的工作中哪些部分需要人类独有的判断?
我在组织中扮演的是连接者还是执行者?
我最近一次主动发现问题是什么时候?
第二步:价值重构(1-3个月)
四个策略:
减法策略,停止那些AI可以更好完成的工作。
加法策略,主动承担需要人类判断的工作。
乘法策略,将自己的价值与他人的价值相乘。
除法策略,简化复杂问题,让解决方案更易传播。
第三步:价值放大(持续进行)
四个机制:
教学相长,通过教授他人来深化自己的理解。
跨界合作,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桥梁。
标准制定,参与或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
生态构建,创造让多方受益的价值网络。
结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
AI时代最大的陷阱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我们对待技术的态度。
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为"被AI选择的人",那么我们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真正的出路在于:成为选择AI如何使用的人。
这不是一个关于技能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认知、价值观和行动力的问题。
当我们停止问"AI会不会取代我",开始问"我如何利用AI创造更大的价值"时,我们就已经找到了自己在AI时代的位置。
在AI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被机器取代,而是把自己活成了机器。
来源:AI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