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首往昔,近代中国风雨如晦,列强肆虐,无数爱国商人挺身而出。张謇弃仕途、投实业,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为民族工业添砖加瓦,于危难时刻稳固国家经济;卢作孚毁家纾难,以民生公司之力,助力抗战物资运输,为民族存续鞠躬尽瘁。他们深知,国之不存,商将焉附?所以,商业人才教
文/飓风666
李嘉诚抛售港口等资产之举,在社会各界激起千层浪,引发诸多思考。这背后,蕴含着对商人价值观的深度探讨,值得我们从教育角度深刻反思。
一直以来,“在商言商”常被不少商人奉为圭臬,仿佛商场中只需追逐利润。可这种观念大错特错,商人首要的是爱国。爱国,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商人怎能例外?
回首往昔,近代中国风雨如晦,列强肆虐,无数爱国商人挺身而出。张謇弃仕途、投实业,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为民族工业添砖加瓦,于危难时刻稳固国家经济;卢作孚毁家纾难,以民生公司之力,助力抗战物资运输,为民族存续鞠躬尽瘁。他们深知,国之不存,商将焉附?所以,商业人才教育中,爱国情怀应是根本,是任何利益都不可逾越的准则。
中国古代商界名言众多,深刻揭示商人的道德准则。“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诚信是商人生存发展的命脉。古往今来,诸多百年老店凭诚信经营屹立不倒。胡雪岩诚信待顾客、诚以对伙伴,生意兴隆、声名远播;乔致庸以信为基、以义制利,汇通天下、誉满商界。诚信教育于商人而言,似“枷锁”却护长远,是商业行为的准则。
商人还当有普惠爱民思想。“富而无骄易,富而好礼难”,范蠡三致千金、三散家财,深知财富取于民、用于民;子贡富而好施、扶危济困,践行仁爱、德被乡梓。当今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成衡量标准。有担当的商人应投身公益、关爱弱者,为社会和谐助力。这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长远智慧。社会发展良好,商业环境稳定,企业方能行稳致远。
有人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商业中利益驱使,商人奔波忙碌,常忽略情感交流,给人“寡情”之感。但这是无奈,非寡情薄义。他们肩负企业生存、员工生计、社会责任,不得不有所牺牲。我们应理解包容,引导其平衡商业与生活。
李嘉诚卖港口之事为我们敲响警钟。它提醒我们,商业教育不能只盯着商业技能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商人的爱国情怀、诚信道德和普惠爱民思想。让商业人才明白,他们不仅是财富创造者,更是社会责任担当者。如此,方能培养出有担当、有格局、有情怀的商业领袖,推动商业与社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让商业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
创作不易,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谢谢!
来源:飓风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