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标蜜蜂博物馆筹建于 2012 年,历时九个月,投资 800 余万元,占地 1800 平方米,内设九大主题展示区。自 2013 年 10 月 16日开馆以来,已接待了100多万人,成为传播蜜蜂知识、弘扬蜜蜂文化的重要场所。
淮安行之福标蜜蜂
作者Ⅱ李传尧
博物馆在淮安盱眙经济开发区,有一座独具魅力的博物馆 —— 福标蜜蜂博物馆。它宛如一扇神秘的大门,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关于蜜蜂的奇妙世界。
福标蜜蜂博物馆筹建于 2012 年,历时九个月,投资 800 余万元,占地 1800 平方米,内设九大主题展示区。自 2013 年 10 月 16日开馆以来,已接待了100多万人,成为传播蜜蜂知识、弘扬蜜蜂文化的重要场所。
踏入序厅,浓厚的蜜蜂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蜜蜂王国展示区中,详细介绍了蜜蜂复杂有序的社会组织,蜂王、雄蜂和工蜂分工明确,共同维系蜂群。
蜜蜂 “三因子” 展示区聚焦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蜜营养丰富,蜂王浆富含多种成分可调节免疫,蜂胶则在医疗保健领域广泛应用。
在蜜蜂活动区,透过特制观察窗,能看到蜜蜂在蜂巢内酿造蜂蜜、照顾幼虫、清理蜂巢,尽显勤劳本性。养蜂实景观赏区,传统与现代养蜂场景并存,展现养蜂业的发展历程与科技进步。
天然蜂胶展示区,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揭秘蜂胶采集、成分与应用,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福标企业实力展示区,彰显了创立于 1983 年的福标公司在蜂业领域的成就。公司坚持以优质材料和先进技术打磨产品,拥有研发检测中心,还参与多项标准制定。180 度环幕影视厅,以震撼视听,展现蜜蜂生活与蜂产品生产,增强人们对蜜蜂的保护意识。蜂蜜吧里,参观者可品尝不同蜂蜜,还能在工作人员讲解下,学习鉴别与食用技巧。
这座博物馆,无论是对普通游客还是专业人士,都是了解蜜蜂与蜂产品的绝佳之地,一场甜蜜的知识之旅正待开启。
蜜蜂,地球上的关键物种之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世界上没有蜜蜂,人类最多只能活四年。”蜜蜂对提高农产品、牧草、林果的产量和质量,对保证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吃三口食物,或每喝三口饮料中,必有一口是由蜜蜂提供的。由此可见,小小蜜蜂真的可以成就大事业。
眼前这位汉子,黝黑敦实,笑容憨厚。他,就是江苏日高蜂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季福标。就是他,从三箱蜜蜂起步,30年来刻苦钻研养蜂技术,为了掌握更加系统的知识,1987年,他拜师江苏省蜂业协会副会长、著名蜂产品专家、扬州大学黄双源教授,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三届国际养蜂大会上,季福标拿下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国际杰出蜂农”。季福标还获得第二届全国蜂蜜感官大赛冠军和全国蜂蜜及蜂王浆感官大赛总分第一名。他先后被推选为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蜂产品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蜂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观察员,南京大学苏寿祁教授赞其为“有文化的一代养蜂人”。2001年,季福标将收购蜂产品原料的生意扩大,在南京以“福标”为品牌注册商标,成立了公司。2003年到盱眙县经济开发区建设蜂产品开发基地,并正式成立江苏日高蜂产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福标牌”系列蜂产品。2010年为扩大规模,他又投资8000万元建立了江苏福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淳朴的蜂农们眼里,季福标是一位始终面带微笑的长者和朋友,总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他时刻为蜂农着想,不曾拿过蜂农一分回扣。为感恩回报社会,他创办了“福标养蜂联合社”帮助数千名蜂农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就像辛勤的蜜蜂一样,用自己的辛勤、智慧与仁爱,为蜂农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蜂蜜市场上撑起一把遮风避雨的巨伞,受到了许多员工和蜂农的赞誉。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福标牌”蜂产品已走向世界。“做蜂产品,质量在首位,心思不能歪。”在跟季福标的交谈中,他屡次强调这样的话题。这是他从事蜂产品多年,成为“中国蜂产品龙头企业”掌门人的肺腑之言。面对蜂产品行业的少数害群之马,他拍案而起:“打死我也不掺糖,赚昧良心的钱,是会遭报应的!”如今,从祖国东端的江苏盱眙,到北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从南端的福建、两广延至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福标养蜂人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正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确保了福标蜂产品可靠的原料品质。他的企业,自创立以来,一直遵循“发展、管理、建设、创新”的文化理念与“团结、敬业、奉献、高效”的企业精神,率先在行业内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及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首创华东地区最大蜂产品专业的GMP车间,拥有两条德国西门子全自动蜂胶软胶囊生产流水线,一条蜂王浆冻干粉生产线,一条蜂王浆冻干含片、蜂胶片、花粉片生产线,一条蜂胶液生产线,一条日加工60吨蜂蜜生产线和一条蜂胶提纯生产线,各条专业生产线全部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系统控制,可年产各类蜂产品制品1万吨。
现在,“福标生物”占地总面积3.8万平方米,拥有生产车间2.8万平方米,厂房总面积3.6万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160人,其中博士1名、硕士生5名、高级工程师10名,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人。为了招贤纳士,福标建立的高校教学实习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吸引众多技术人才到企业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诗人罗隐的这首《蜂》,是对蜜蜂辛勤劳作的赞誉,以其形容今天的福标人,也是妥帖精当
来源:接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