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烟花三月,柳影拂动运河水,扬州再次迎来属于奔跑的季节。3月30日,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3万名跑者沿21.0975公里的“流动文化长廊”奔跑,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
原题:透过“扬马”看扬州,这里为何是一座“经得起审美”的城市?
烟花三月,柳影拂动运河水,扬州再次迎来属于奔跑的季节。3月30日,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3万名跑者沿21.0975公里的“流动文化长廊”奔跑,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曾六度解说“扬马”,他连年感叹:“扬州是一座经得起航拍的城市,是一座经得起细看的城市,更是经得起审美、经得起回味的城市。”当城市马拉松陷入“千赛一面”的困局,“扬马”何以凸显其“显示度”?如何用赛道书写“经得起审美”的城市传奇?又给城市带去了怎样的延伸美学?记者进行了相关探访。
奔跑中的美学速写: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前世今生”
从充满创新活力的广陵新城迈出步伐,途经东关古渡码头、文昌阁的晨光、汉陵苑的汉阙遗风、最终奔向明月湖畔的现代建筑群。不少“扬马”的忠实粉丝表示,“自己是为扬州的文化与美景而来”。
“太美了,一路上我都在边跑边拍,生怕错过任何一道风景。”首次参加“扬马”的浙江选手汪先生在赛事终点,拿起手机一脸兴奋地与记者分享起自己沿路捕捉到的美景,其中不乏气势雄伟、雄踞蜀冈之处的栖灵塔,风铃摇曳、守望古城街巷的四望亭,落英缤纷、夹道相迎的一路繁花……
而多次参加“扬马”的资深跑友许女士则对赛道变迁如数家珍:“依稀记得十多年前终点还在新北门体育场,现在改到明月湖,湖光映着高楼,扬州的美一年比一年有层次。现如今,每跑一次,我对这座城市又多爱一分。”说着,徐女士便让记者拍下自己站在明月湖畔的照片。而这些镜头,恰是扬马赛道上最为生动的注脚,每一名跑者既是“景中人”,亦是城市美学与发展的见证者。
2006年,世界唯一以人名命名的马拉松赛——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诞生之初,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带人文属性。历经多年发展,“扬马”已成长为集马拉松竞技精神、鉴真东渡精神与扬州城市品格于一身的国内顶尖半程马拉松的金标赛事。
纵观国际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态势,“扬马”如何能在高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下保有一席之地?扬州市体育局局长王雅静给出了答案:“文化是贯穿‘扬马’的灵魂。扬州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赛事从举办之初,我们便充分利用扬城历史文化的馈赠,着力打造现代景观,在赛道上串联起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
“选手穿着非常漂亮的衣服,就像流动的美丽花环围绕着文昌阁”“扬州是大运河沿线‘含诗量’最高的城市”……今年再度担任“扬马”赛事直播解说嘉宾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赛事过程中更是金句频出。他的解说不仅是对赛道的解读,更是对扬州城市文化与美学的深情告白。
谈起对赛事的感受,此次刷新赛会纪录夺冠的肯尼亚选手亚历克斯·恩齐奥卡·马塔说:“这场比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扬马’将马拉松的拼搏精神与鉴真东渡的坚韧品格完美融合,赛道沿途既能看到古城墙,又能经过现代大楼。扬州的城市规划令人赞叹,赛事组织的专业性、志愿者的贴心服务,都让我意犹未尽。”
奔跑中的美学图谱:解码扬州“古今辉映”的城市叙事
为何一条马拉松赛道能让跑者和专家共同“沉醉”其中?答案藏在扬州“古今辉映”的城市发展逻辑中。
回溯 2006年的首届“扬马”,路线从鉴真纪念广场出发,在扬州城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之间勾勒出城市奔跑的最初轮廓;2012年,扬州开始向东部片区发展,随着广陵新城逐渐崭露头角,信息产业在此落地生根,“扬马”从所在的江苏信息服务基地启程,途经多个东部地标性建筑,与此同时,将古运河的蜿蜒曲线首次纳入了赛程;2023年,“大运河后申遗时代”,“扬马”赛道上的大运河基因愈发明显,起点依偎在京杭大运河畔,终点则调整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所在的三湾公园,处处巧思演绎着运河原点城市的绝代风华;2024年“扬马”赛道再次焕新,途经6处名胜古迹与6个A级旅游景区,跨越京杭大运河与古运河双重水系,最终奔向集生态景观与科创资源于一体的明月湖畔。这条贯穿古今的奔跑线路,印证了城市在推进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以及生态宜居名城“三个名城”建设之路的稳固步伐。
“扬马”历经4次重大调整,恰与扬州“古今辉映”的城市发展轨迹深度吻合。“赛道的调整不仅是竞赛需求,更是城市更新的缩影,我们要让跑者用脚步读懂扬州的前世今生。”参与过多次“扬马”赛道设计的扬州市体育局副局长乔志刚坦言,团队在线路设置上,既立足传统景观体育的特色,又充分兼顾扬州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变化。
在乔志刚看来,赛道既是城市发展的年轮刻度,亦是文化基因的图谱。历届赛事的沿线,都有彰显扬州地方传统文化的特色展演:在市民广场,千年杖头木偶戏以红绸翻飞唤醒运河记忆;在东关古渡,百名霹雳舞者用街舞风暴重构古城的青春密码;在保障湖畔,太极云手勾勒出天人合一的水墨长卷;在平山堂下的鉴真广场,一场鉴真东渡情景表演,向跑友、观众诠释了全国唯一以人物命名的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的“精神本源”——锲而不舍的鉴真精神与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精神……
当千年文脉遇上数字密码,二者也将共同解码城市发展的双重维度。本届赛事首次推出“寻迹”实时追踪系统,参赛选手的亲友通过官方小程序即时查看选手的实时定位、分段配速及完赛预估时间;针对赛事公平性,组委会还启用人脸识别核验终端;相关APP则为选手智能规划物资领取路径、推荐最佳集结路线,赛后一键生成离场导航;赛事结束,选手还能免费领取AI自动生成的动态参赛短片,将奔跑瞬间转化为数字记忆……从身份核验到轨迹追踪,从智能导航到影像留存,数字化技术贯穿赛事全周期,推动“智慧扬马”迈入精准化、互动化的新阶段。
奔跑中的共生美学:书写城市与人的共荣密码
当千万跑者的脚步叩击扬城大地,这场流动的城市叙事早已超越体育赛事本身,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杠杆。
“金标”扬马的品牌效应持续释放,2024年赛事直接拉动经济效益8178.3万元,产出经济效应达1.9亿元,超5亿人次的全网关注让扬州的古今之美传播至全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赛事搭建起产业合作的桥梁:生态科技新城的水上赛训基地、仪征的国际足球训练基地等重大项目借势落地,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55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扬马”嘉年华、江苏省“跟着赛事去旅行”促消费系列活动暨“马拉松与赛事经济”扬州体育产业合作与发展恳谈会、“跑‘扬马’·投扬城”产业招商推介会继续配套举办,文体旅商多元业态进一步深度融合,赛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放大。
文旅融合的化学反应尤为显著。赛事精心设计的“运河骑行线”“淮扬美食线”等体验路线,将马拉松转化为沉浸式文旅体验,2024年市外来扬参赛观赛人数超35万人次,带动消费超12亿元;宋夹城体育公园的户外探险、七河八岛的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新业态,让古老运河畔崛起网红打卡地,“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时尚;数字技术的融入更让体验升级,实时追踪系统、AI生成参赛短片等智慧服务,不仅留存了跑者的个性化记忆,更推动扬州体育产业向精准化、智能化迈进。
对扬州人而言,赛事是城市认同的凝聚。当千年鉴真精神与马拉松精神在赛道上交织,当古巷青砖与现代建筑群在奔跑中同框,市民见证着城市更新的轨迹——体育场馆、休闲公园如珍珠般散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68平方米,体卫融合的“四级体系”守护全民健康,体教融合的青少年赛事培育着“未来之星”……这些由内而外的蜕变,让扬州不仅是游客眼中的“打卡地”,更成为居民自豪的“宜居城”。
从“以赛为媒”到“以赛兴城”,扬州正用赛道书写着对“经得起审美”的深度诠释:当体育赛事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当城市发展的成果可触可感,扬州的美便有了最坚实的注脚——它不仅存在于园林古迹的静态画卷中,更流淌在城市与市民共同奔跑的动态进程里。(张韦 张洁茹)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