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白血病发病率的阶段性上升,这一疾病逐渐引起更多公众关注,但仍存在不少认知盲区。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位列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儿童群体中,其发病与死亡率较高,居于儿童恶性肿瘤的首位。患者在患病后通常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
近年来,随着白血病发病率的阶段性上升,这一疾病逐渐引起更多公众关注,但仍存在不少认知盲区。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位列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儿童群体中,其发病与死亡率较高,居于儿童恶性肿瘤的首位。患者在患病后通常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通俗来讲,白血病实际上是人体造血过程发生异常的结果。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作为所有血细胞的“起源”,存在于骨髓中,逐步分化成熟为不同功能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各司其职:红细胞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参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白细胞承担免疫功能,抵御外来病原体;血小板则负责凝血止血。而在白血病患者体内,恶性白细胞(即白血病细胞)由于具有较强的增殖和生存优势,不断在骨髓中积累增多,逐渐抑制和取代正常的造血功能,致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法正常生成与发挥作用,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症状。
与健康血液相比,白血病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恶性白细胞,其过度增殖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白血病”也因此得名。此外,在实验室离心后的血细胞分层中,可观察到患者的红细胞层明显变薄,这正是临床出现贫血、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白细胞增多都是白血病,还存在一种称为“类白血病反应”的情况。虽仅一字之差,但其发病机制和处理方式与白血病截然不同。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是机体在感染、中毒或其他应激状态下,造血组织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类似白血病的血象改变,白细胞数可能显著升高(如超过 50×10^9/L),但在病因去除后往往可恢复正常,这一点是与白血病的关键区别。
如果罹患白血病,患者常见以下临床表现:
发热是白血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低热或急性高热,尤其在疾病初期低热较为常见,进入急性期后则易发生高热。
出血也多见于发病初期,可在口腔、鼻腔乃至全身多个部位发生。
贫血同样是白血病早期的主要表现之一,不少患者容易将其误认为普通营养不良所致,若贫血症状持续不见好转,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浸润、正常白细胞减少,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易发生各类感染。
此外,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体征,尤其多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区域。
在白血病诊断方面,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免疫学分型及细胞遗传学检测等。尽管骨髓穿刺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因其属有创操作,一般不用于初筛。而血常规检查取样方便,对白血病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庄慈爱中医院提醒大家:查看血常规报告时,应重点关注三大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则显著降低;慢性白血病则以白细胞明显增高为主,血小板可能正常或升高。需注意的是,单项指标异常并不一定代表白血病,最终诊断还需结合骨髓细胞形态、免疫表型、染色体检查等多项结果综合判断。
来源:石家庄慈爱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