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洋葱的乡亲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烦心事:洋葱还没长成个球,就先抽薹开花了?不仅影响洋葱产量,还直接降低了品质和收益。别急,这问题多半出在育苗环节上!
种洋葱的乡亲们,最头疼的就是辛辛苦苦种下去,没等到葱头膨大,却先看到了抽薹开花。这不仅影响产量,还降低品质。
种洋葱的乡亲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烦心事:洋葱还没长成个球,就先抽薹开花了?不仅影响洋葱产量,还直接降低了品质和收益。别急,这问题多半出在育苗环节上!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招最新的育苗技巧,让你轻松解决抽薹难题,实现产量翻倍!
首先啊,这种洋葱要想不抽薹,选对品种是第一步
不同的洋葱品种,对低温和光照的反应不一样。有的品种“冬性”弱,稍微冷一点,不到两个月就能完成春化,很容易抽薹。有的品种则“冬性”强,需要更长时间的低温才能通过春化,这样的品种就不容易未熟抽薹。一般说来,红皮洋葱比白皮洋葱更抗抽薹。
第二招,也是最关键的一招,就是“适时晚播”
播种太早,幼苗生长期拉长,到越冬前容易长成“大苗”,这种大苗经过一冬的低温,很容易就通过春化,开春后温度一回暖,立马就抽薹了。但播得太晚,苗子弱小,抗寒能力差,冬天容易冻死,产量也上不去。
那什么时候播最合适呢?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于黄淮等地区,最佳播种期一般在9月上旬,也就是“白露”节气前后这几天。老乡们常说“白露前育苗,容易抽薹”,就是这个道理。具体到不同地区,可以参考这个时间微调:陕西地区大约9月5日-7日,河南、安徽等地可以稍晚到9月15日-20日左右。
第三招,控制苗子长势,培育“壮苗”而非“旺苗”
理想的洋葱移栽苗应该是长得敦实实实,有4-5片真叶,株高20-25厘米,特别是叶鞘基部直径(假茎粗)在0.6-0.8厘米之间,绝对不能超过0.9厘米。苗子超过这个标准,越冬时感受低温的能力就强,很容易通过春化阶段,来年抽薹就没跑了。
那怎么控制出这样的标准壮苗呢?一是苗床底肥要施足,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复合肥,少施氮肥,避免苗子光长叶子。二是苗床播种量要合适,保证苗子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防止因拥挤而长得细弱。
第四招,抓好苗床管理
播种后,要保持畦面湿润,利于出苗。等大部分苗子出土后,要及时揭掉覆盖物。苗期浇水施肥要控制,视苗子长势酌情追肥,如果苗子有徒长趋势,就要控制肥水,抑制其生长。同时,要注意防治苗期病害,确保苗齐苗壮。
最后一招,严格选苗,定植时“掐尖去弱”
在移栽定植的时候,一定要对苗子进行分级筛选。把那些假茎直径明显超过0.8厘米的“大苗”和小于0.4厘米的“弱苗”都剔除掉,只选择大小适中、生长健壮的苗子进行定植。别舍不得,这些大苗几乎注定会提前抽薹,栽下去反而浪费地力和精力。
只要咱们在育苗阶段把这几个关键点掌握好,就能极大地降低洋葱先期抽薹的发生率,让咱们的洋葱地个个长得膀大腰圆,产量自然就上去了!记住啦,好苗一半收,洋葱育苗可是个技术活,一点也马虎不得!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