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九三阅兵中,陆军新一代主战装备集中亮相,其中的100式支援战车,虽与新一代主战坦克共用底盘,外形相似,却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步兵战车。
俄乌开战三年后,解放军用九三阅兵改变陆战规则,“地表最强”实至名归。
在九三阅兵中,陆军新一代主战装备集中亮相,其中的100式支援战车,虽与新一代主战坦克共用底盘,外形相似,却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步兵战车。
其尾部空间被大型设备占据,无法容纳标准6人步兵班,车内仅预留2-3个操作席位——这明确宣告:它不是运兵工具,而是专为无人机控制、垂直发射导弹与防空反制而生的前沿火力支援平台,是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最佳拍档”。
【功能定位:从“载员突击”到“协同中枢”】
传统步兵战车的核心任务是伴随坦克突击、输送步兵并提供火力掩护。而这辆火力支援车的设计逻辑完全不同:
它不载步兵,却搭载无人系统;不强调近距交战,却主导中远距火力投送。其尾部约一半空间被一个长方形凸起结构占据,结合右置尾门设计,可判断该区域为内置式垂直发射系统(VLS)格舱。
这一配置此前仅见于舰艇或重型防空平台,如今首次下放到履带式前线车辆,标志着解放军将“火力前置、精确打击”理念推向极致。
该垂发系统可装载巡飞弹、小型防空导弹或反装甲导弹,在主战坦克前出侦察的同时,由火力支援车在后方安全区域实施超视距精确打击,真正实现“看得到即打得着”。
【更强态势感知:四面相控阵+周视光电,构建全空域监控网】
如果说主战坦克是“前线尖兵”,那么火力支援车就是“综合指挥所”。它不仅继承了主战坦克的周视摄像头、激光告警和被动探测模块,更在炮塔顶部集成了一块独立的小型相控阵雷达,具备搜索与火控一体化能力。
这块雷达专为应对低空威胁而设,可有效探测FPV无人机、巡飞弹、直升机等“低慢小”目标,探测距离远超传统光电系统。配合高精度360°稳定光电转塔(含红外、可见光与激光测距),形成“雷达发现-光电锁定-火炮拦截”的闭环链路。
更关键的是,该车与主战坦克共享数据链,可实时接收前方坦克的战场图像与威胁预警,同时将自身无人机侦察画面回传,构成双向信息融合网络,大幅提升整个突击编队的战场透明度。
【防空利器:35毫米机炮+编程弹药,专克无人机蜂群】
火力支援车装备一门35毫米高平两用机炮,取代传统的30毫米机炮,显著提升对空拦截效能。该炮可发射AHEAD类编程空爆弹,在目标前方预设弹幕,极大提高命中概率。
面对FPV或四轴无人机蜂群攻击,传统机炮难以应对高速变向目标,而35毫米火炮配合相控阵雷达火控系统,可在数秒内完成目标解算、弹道预测与多发齐射,形成密集拦截区。
即便敌方使用抗干扰的光纤遥控无人机,也能通过硬杀伤手段予以摧毁。
此外,炮塔两侧配备激光压制与电子干扰装置,可对光学制导无人机进行致盲,或切断无线遥控信号,实现“软硬结合、多层防御”。这种综合反无人机能力,正是现代陆战最迫切的需求。
【无人系统母舰:可升降平台+有线无人机,打造持续侦打节点】
车体右后方设有一个可升降无人机收纳平台,两侧盖板可自动开合,中间平台能将无人机收入车内格纳箱。
平台中央有一小孔,是光纤或电缆通道,表明所搭载的是一款抗干扰能力强的有线遥控无人机。
相比其他无人机,这款无人机具备三大优势。首先是无限续航——电力与数据通过缆线传输,无需大电池。
其次是超低延迟与抗干扰,信号不依赖无线链路,难以被干扰或劫持;以及高带宽回传——可实时传回高清视频与传感器数据,支持AI自动识别威胁。
这款无人机可在静止或行进中自动起降,执行前沿侦察、目标指示、毁伤评估等任务,使火力支援车成为移动的无人作战指挥中心。未来还可更换模块,如换装巡飞弹发射器或电子战吊舱,实现“一车多能、任务可变”。
【垂直发射系统:火力不在炮管里,而在天空中】
而相当重要的、革命性的垂直巡飞弹与导弹发射装置,并未搭载于主战坦克本体,而是集成在同底盘的火力支援车上。
该车尾部设有内置式垂直发射系统(VLS),可装载多枚巡飞弹或防空/反装甲导弹,具备360度全向发射能力。
发射后巡飞弹可自主巡航、精确识别目标并实施“自杀式”打击,极大延伸作战半径。
这一配置使火力支援车成为前沿“空中火力节点”,与主战坦克协同实现“侦-控-打-评”闭环,显著提升合成突击单元的远程精确打击与反无人机能力。
【战术协同:与主战坦克组成“黄金搭档”】
这款火力支援车并非独立作战单元,而是与新型主战坦克深度协同的“体系节点”。二者构成新型“突击-支援双车组”:
新型主战坦克负责前出侦察、直瞄打击、主动防御,承担高风险接触任务;
新火力支援车保持稍后位置,操控无人机前出侦察,用垂发导弹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并提供防空掩护。
两者通过高速战术数据链互联,共享感知信息,形成“前方看得清、后方打得准、空中防得住”的完整作战闭环。
相比传统“坦克+步战车”组合,这套体系更适应城市战、复杂地形与无人机泛滥的现代战场。
【结语:陆战新范式的开启者】
这辆火力支援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陆军已跳出“步坦协同”的传统框架,迈向“无人协同、信火一体、多域融合”的新时代。它不是步兵战车的替代品,而是一种全新的前沿火力与信息支援平台,是未来合成营连排级协同作战的“大脑”与“长臂”。
俄乌冲突第三年,中国已用实际行动证明:未来的陆战,不是靠更多装甲,而是靠更聪明的系统。
来源:唐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