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证:中式咸鱼被列为致癌物,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这是真的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10:23 1

摘要:“阿芳,今天又腌了点咸鱼,家里那点老味道,不舍得丢啊……” 黄姨站在厨房里熟练地把刚腌制好的咸鱼挂在阳台。刚下班回家的女儿忍不住轻声抱怨:“妈,你最近不是常看新闻说,咸鱼会致癌吗?你还敢吃?” 黄姨一愣,笑着摇头:“小时候哪有这些说法,吃了一辈子也没事,怎么会

“阿芳,今天又腌了点咸鱼,家里那点老味道,不舍得丢啊……” 黄姨站在厨房里熟练地把刚腌制好的咸鱼挂在阳台。刚下班回家的女儿忍不住轻声抱怨:“妈,你最近不是常看新闻说,咸鱼会致癌吗?你还敢吃?” 黄姨一愣,笑着摇头:“小时候哪有这些说法,吃了一辈子也没事,怎么会……”但女儿担心地说:“可网上好多说法啊,说华南这些地方鼻咽癌高发,咸鱼是一级致癌物,还点名批评我们这些老广的口味。” 这时,家里电视正好播到一位影视老艺术家声音嘶哑,女儿插嘴:“妈,你看这个明星,就是得了鼻咽癌,现在都变样了……”

你有没有想过,桌上的一块咸鱼,和癌症真的有那么直接的联系吗?那“一级致癌物”到底意味着什么?华南地区鼻咽癌为啥这么多,真是咸鱼惹的祸吗?那些说‘偶尔吃没事’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还有哪些饮食习惯也在悄悄影响你的健康?

如果你和千万个“黄姨”一样,习惯把咸鱼当成平常菜肴,那么这篇文章,或许会改变你对日常饮食的认知——甚至有可能影响你和家人的健康命运。

近年,“中式咸鱼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的话题,不断在网络发酵。一项权威数据显示,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而这些正是咸鱼、腌制食品消费量最大的区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更新致癌物列表,“中式咸鱼”被明确列为1级致癌物,与香烟、甲醛等列为同一级别。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吃一口就致癌”?医生表示,其实要分清楚三点:

1级致癌物是指“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有致癌作用”,但不是“必然发生”。 举个通俗例子,太阳暴晒也会增加皮肤癌风险,但我们不会因为阳光本身就全部躲起来。

关键看“摄入量”和“频率”。长期、大量摄入风险才真正提高。 权威报道显示,广东鼻咽癌发病率高,与居民长期、高频率食用含高亚硝酸盐的腌制品密切相关

不是所有咸鱼都一样,重点在“传统腌制方式”。 中式咸鱼通常使用大量粗盐腌制,不少家庭制作时未控温、控湿,亚硝酸盐指标远超标准,亚硝酸盐在体内转化为亚硝胺——这才是致癌的罪魁祸首。

医学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咸鱼者患鼻咽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部分高发区风险升高2倍以上腌制食品摄入后,20-30天即可检测到体内N-亚硝基化合物显著增加

但也有很多人疑惑,“我家只是假期偶尔吃一次,会不会有危险?” 医生的建议是:风险和暴露频率直接相关,偶尔食用影响有限,但“常年腌、代代吃”则不可小觑。

从中式咸鱼出发,我们还需要警惕哪些饮食隐患呢?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与多地肿瘤医院的大数据统计,以下5种习惯会让癌症、心血管、慢性病风险飙升,尤其是第3点最易被忽视

高盐腌制品频繁上桌 —— 鼻咽癌、消化道癌高危。数据指出,长期食用腌制咸鱼者鼻咽癌发生率提升80%以上。不仅咸鱼,咸菜、腊肉、腌制虾酱同样含高浓度亚硝酸盐。

喜爱烟熏烤炸 —— 含致癌物多环芳香烃 - 烟熏、烤炙腌制品油脂滴落产生多环芳香烃,损伤消化系统,诱发食管癌、胃癌风险提升30%

缺乏新鲜水果蔬菜,抗氧化缺乏。研究证明,蔬果摄入量增加,每天可降低30%-50%患癌风险。维生素C、E能有效抑制亚硝胺形成,减少致癌机会。

餐餐重口味,摄盐量超标。中国居民每日食盐摄入平均12-15克,远超世卫推荐的5克标准高盐饮食直接伤肾、升血压,也会破坏鼻咽及胃黏膜屏障。

长期烟酒不离口。烟草和烈酒双重叠加,会让鼻咽癌等多种癌症风险翻倍,尤其是存在遗传易感性的人群要格外小心。

值得注意的是,高危人群还包括有家族史者、EB病毒感染者,以及长期生活在咸鱼等腌制品盛行地区的人群

医生建议:科学饮食这5步,即刻远离咸鱼风险

听到这里,老一辈可能会焦虑:“那是不是这辈子都得和咸鱼说拜拜?”其实科学防癌从来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讲究“合理、适度、多样化”。 权威医生和肿瘤专家一致给出如下建议:

减少高盐腌制食品摄入频率和总量 - 咸鱼、腊肉、咸蛋、咸菜每周不超过一次,每次不宜多吃。如果实在喜欢,建议优先选购工艺合规、低盐控制的品牌产品。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 每天保证摄入400-500g新鲜蔬菜及200g水果,力争种类多样。维生素C、膳食纤维有助于抵御致癌物质。

控盐控油,清淡饮食为宜。主动看配料表,选购低钠、少添加产品。烹调少用重口味酱料,减少腌制、烟熏。

定期体检,关注高危信号。耳鸣、鼻塞、头痛、颈部包块等症状不可忽视,及早就医筛查。高发区居民应每1-2年进行鼻咽部健康检查。

注意家族史与病毒干预。如果家中有鼻咽癌史,建议检测EB病毒相关抗体,高危人群加强监测。

只要合理管理饮食,“美味”与“健康”并非不可兼得。科学实证显示,营养均衡、清淡多样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包括鼻咽癌在内的多种慢病风险。

健康,其实就在每一天的选择之中。没有任何食物是绝对的“安全”或“危险”,关键在于你怎么吃、吃多少。面对咸鱼等传统美食,不必闻“癌”色变,更不要盲目恐慌——偶尔小口尝鲜没有关系,坚持多样、清淡、新鲜的饮食,才是长久之计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世界卫生组织一级致癌物清单及风险科普》
4.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关于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5. 《长期腌制食品摄入与鼻咽癌风险关系—病例对照研究》
6. 《鼻咽癌流行病学与高危人群早筛建议》
7. 《中国慢性病饮食危险因素监测报告》

来源:吴所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