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邮票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画面,单调乏味的信封上,一枚漂亮的邮票一定是最先进入视野的物品,尤其是在知识传播途径匮乏的年代,邮票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所以那些年邮票也被称为国家名片。
邮票是邮政的一种预付费工具,将其贴在信封上可以证明已经支付过邮资费用,免去了寄件人每次要去邮局的不便,只要将贴好邮票的信件投入到附近的邮筒中就能邮寄。
邮票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画面,单调乏味的信封上,一枚漂亮的邮票一定是最先进入视野的物品,尤其是在知识传播途径匮乏的年代,邮票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所以那些年邮票也被称为国家名片。
随着寄信人数量的增多,一些人开始将寄过的信封保存起来,萌芽出了最早的集邮,全民通信时代的到来,更是让喜爱邮票的人成倍增多,集邮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入门最容易的收藏活动。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大众对于收藏品的普遍意识,也是很多商人所奉行的成功哲学。有人需要就会有人为了利益满足这个需要,邮商在市场的供需博弈中应运而生,邮政也适时的推出了集邮专用邮票来满足收藏者的猎奇心理。
其实对于邮票本身来说,它只是钱和运输服务之间的一个媒介,是邮政用自身成本换取用户便捷的小“牺牲”(邮票设计印刷所产生的费用),可如果用户买了邮票不去使用,那么邮票的利润就会最大化,这也是如今邮票努力转型为“收藏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普通人认为集邮是骗局,因为普通人想不出除了寄信外,邮票还有什么用途,都没人寄信了,还花钱买邮票这不是扔钱吗!何况现在绝大多数邮票在购买后都很难保持原价,加上大量打折邮票的出现,既然不能兑换成等价物或等价服务,那再宣传购买邮票自然会被当作是骗子。
再来看专业的集邮者们都在干什么,其实他们并非只是购买新发行的邮票,集邮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收藏概念,它包括了实寄封、老纪特、编年号、明信片、极限、邮戳、信销票、变体票、评级票、专题集邮、组编邮集等多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还有很多分支,即使同为集邮者,不同分支也有着很多不可调和的鄙视链条。
如果单从各种公司发行的商品册看,邮票确实有点诈骗的影子,因为买的时候听到的全是收藏价值,等卖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任何经济价值,甚至连最基本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可集邮者几乎不会购买商品册,因为他们能够看到这些商品册的真实价值,对于他们来说,只会购买符合自己需求且价格合理的邮品,这是邮识和时间换来的等效价值,所以普通人以为的集邮与专业集邮者开展的集邮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同理,就算将邮票当作投资,市场也不乏靠邮票发家致富的豪商巨贾,他们有能力在买与卖之间赚取差价,赚的是信息差,当你看到五折邮票以为邮商亏本甩卖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知道大邮商在地方邮政拿货时的成本还不到五折,如果人人都在赚钱,那谁去赔钱?
一个商家如果常年经营邮票还屹立不倒,不用怀疑,一定是盈利的。集邮也是一样的道理,普通人都能看出的骗局,难道这么多的集邮者却看不出来?无非是夏虫不可语冰,骗局只是瞄准了不懂邮票的普通人,可话又说回来,既然不懂,又为何会去相信买一本商品册就能等着赚钱了?这要是都能相信,那要面对的世间骗局,可就不止邮票一个了。
来源:泡椒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