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停留时间达45分钟,郑兆丰超市把“卖菜”做成了传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09:45 1

摘要:在唐山这座以钢铁与工业闻名的城市里,一个关于“生鲜超市”的传奇正在上演——每天开门前,提着菜篮子的阿姨和举着手机的年轻人在郑兆丰生鲜超市门口排起长队,这家仅有9家门店、总营业面积14000㎡的超市企业,年销售额却飙到了5.2亿元。

本文摘要:

这些行业痛点,郑兆丰是怎么解决的?

1、解读“新鲜”的背后:从“日销日清”到分级打折的精细化运营;

2、顾客停留时间达45分钟的秘密:从“货架堆”到“六感生活剧场”;

3、“内驱力”是怎么来的:12%人工成本是“投资”不是“支出”;

4、为什么消费者愿意到郑兆丰购物:信任体系是这样搭建起来的。

撰文| 胡一刀 编辑| 止戈

字数:4663;阅读时间:16分钟

在唐山这座以钢铁与工业闻名的城市里,一个关于“生鲜超市”的传奇正在上演——每天开门前,提着菜篮子的阿姨和举着手机的年轻人在郑兆丰生鲜超市门口排起长队,这家仅有9家门店、总营业面积14000㎡的超市企业,年销售额却飙到了5.2亿元。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同行还在为23%的员工流失率焦头烂额时,这家扎根唐山的本土企业却把流失率死死摁在了3%;当多数超市还在靠打折促销吸引客流时,郑兆丰25万会员的复购率高达85%,有人甚至跨区打车来买一颗白菜。

这家扎根社区的超市,生鲜品类占比高达75%(远超行业40%的平均水平),员工流失率仅3%(同行普遍超过25%),顾客满意度常年稳定在98%。当传统生鲜超市还在为同质化竞争焦头烂额、为高损耗率唉声叹气时,郑兆丰却用“卖菜”的生意,在唐山年服务516万人次、损耗率控制在1%。

这个诞生于三线城市的区域品牌,究竟藏着怎样的增长密码?其“重资产自营+高人力投入”的反常识打法,又能否成为实体零售突围的范本?走进郑兆丰的卖场与供应链中枢,或许能窥见中小零售企业逆势生长的底层逻辑。

01

解读“新鲜”的背后:从“日销日清”到分级打折的精细化运营

生鲜商品卖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简单且通俗:新鲜。

为了将“新鲜”贯彻到底,郑兆丰制定了一套以时间为轴的精细化管控体系:蔬菜水果从采摘到上架的周转天数被严格压缩至1.5天内,损耗率控制在惊人的1%以下;活鲜水产实施“日销日清”的铁律,确保每晚零库存过夜;果切和部分加工品则创新推出“4小时-6小时-8小时”阶梯打折机制,超过8小时的产品一律下架销毁。

这种近乎苛刻的时间管理,背后是“动态定价系统”的精准操控——它能根据商品新鲜度自动生成调价方案,让每一份食材在最佳赏味期遇见消费者。

鲜度的保障更离不开冷链物流这条“生命线”。郑兆丰团队投入3000万元打造现代化冷链体系,15台多温区配送车辆如同移动的保鲜舱,构建起“6小时从产地到货架”的极速通道。当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菜叶上时,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生鲜已通过温控系统直达门店,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无缝衔接。

技术赋能只是表象,支撑这一切的底层逻辑在于“高速周转+薄利多销”的商业智慧。郑兆丰超市每日会精选10种民生商品作为“价格锚点”,售价始终低于市场价15%,通过“低价引流-快速周转-成本摊薄”的正向循环,形成独特的竞争壁垒。为减轻消费者负担,郑兆丰团队创新推出小包装策略,将蔬菜按“一顿量”分装,水果切成“即食盒”,让市民花更少的钱就能体验新鲜。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全链条成本管控能力:通过产地直采将直供比例提升至60%,砍掉中间商加价环节;物流成本通过路径优化和智能调度,被牢牢控制在销售额的3%以内。这种“用效率换低价,用新鲜换复购”的经营哲学,正是生鲜零售破解“损耗率高、价格贵”行业痛点的关键所在。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郑兆丰摸索出了一套“全国化直采+本地化基地联动”的双轨供应链体系,实现了生鲜产品的高效流通与品质稳定。

首先是用全国优质产区直采,强化品类特色。

针对具备地域优势的核心商品,郑兆丰实施“全国优质产区直采”战略,建立端到端的高效供应通道:

·水产品方面:与渤海湾沿岸主要渔港达成合作,打造“渔船到店”24小时极速供应链,保障海产品鲜度;

·肉制品方面: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领先牧场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优质肉源的可追溯直供;

·特色水果方面:在云南、四川等核心果品产区设立常驻采购团队,严格把控采摘标准与物流链路,确保果品新鲜与稳定供应。

其次是深化本地基地合作,践行“地产地销”理念。

为响应区域消费需求及降低流通损耗,郑兆丰超市在唐山及其周边200公里经济圈内,建立起多品类农产品直采基地网络:

·已与丰南、玉田、遵化等农业主产区的10余家规模化农业合作社建立长期战略合作;

·建成总面积超5000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群,涵盖蔬菜、水果、肉禽等重点品类;

·年度本地优质农产品采购量超过1万吨,有效支撑区域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

通过双轨并行、全国与本地联动的供应链布局,郑兆丰超市不仅实现了生鲜产品的品质可控和高效周转,同时强化了企业在成本优化与差异化供应能力上的竞争优势。

02

顾客停留时间达45分钟的秘密:从“货架堆”到“六感生活剧场”

走进郑兆丰的门店,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误闯了“社区版迪士尼”:烘焙区的甜香、海鲜池的咸腥、果蔬区的泥土气,嗅觉率先被唤醒;现烤面包的金黄、三文鱼的橙红、绿叶菜的翠绿,视觉被色彩点燃;试吃台上,刚出炉的大饼烫得指尖微麻,西瓜能甜得顾客眯起眼睛,味觉和触觉也跟着活跃起来……

而这些是郑兆丰团队的精心设计。

面对消费者对传统标准化卖场逐渐产生的体验疲劳与同质化感知,郑兆丰创新性地提出“六维感官体验”解决方案,以全面提升顾客停留时长与消费黏性。该方案系统融合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及心觉,打造沉浸式消费场域。

具体举措包括:设立明厨亮灶,透明化展示食品加工全过程,增强信任与食欲刺激;设置免费试吃专区,引导味觉体验与即时消费转化;播放定制化舒缓背景音乐,优化听觉环境;通过空间布局与材质选择强化触觉舒适度;引入天然食材香气营造嗅觉氛围;并设立互动烹饪问答区,增强参与感与心觉满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郑兆丰超市的免费试吃。

30个试吃点像散落的珍珠,分别串起每家卖场的“逛吃动线”。早上10点,阿姨们围在水果试吃台边讨论“这个阳光玫瑰比昨天的更甜”;午餐时段,白领们端着现做的各种美食在即买即食区用餐;傍晚,家庭主妇们试吃后,为家人买回可口的晚餐。85%的试吃转化率,让“尝过再买”成了最好的导购。

32项免费服务更像一张温暖的网,把顾客的心牢牢“粘”在店里:带娃逛超市手忙脚乱?儿童托管区有专人看护;老人有时会突发病症,有各种应急药物。最让人叫绝的是免费切配服务——从“排骨剁块”到“鱼虾开背”,以及顾客提出的其他切配要求。

这种“逛吃一体”的设计,让顾客平均停留时间达到45分钟——要知道,传统超市的顾客往往15分钟就匆匆离场。当同行还在纠结“货架怎么摆更省空间”时,郑兆丰已经把超市变成了“社区客厅”,客诉率低至0.3%的秘密,或许就藏在那些不经意间的微笑和举手之劳里。

03

“内驱力”是怎么来的:12%人工成本是“投资”不是“支出”

在郑兆丰的财务报表上,12%的人工成本占比曾让不少同行犯疑——“生鲜毛利本就薄,还把钱砸在员工身上,还能有利润吗?”

但郑兆丰用一组数据怼了回去:550名全职员工撑起9家门店的高效运转,360名灵活用工精准填补客流高峰缺口,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团队,正用“薪酬→稳定→服务→利润”的正向传导,把人力成本变成会下蛋的“金母鸡”。

薪资超同行30%的“高薪策略”,首先稳住了团队根基,让员工流失率仅3%,相当于同行每流失8个人,郑兆丰才走1个。省下的招聘、培训成本,反过来又能投入到员工福利中,形成良性循环。

稳定的团队催生优质服务。当别家超市的收银员还在机械般的扫码时,郑兆丰的员工已经能记住老顾客的偏好:“李阿姨今天要给孙子买无糖酸奶”“王大哥喜欢把五花肉切成薄片”。这种“家人式服务”带来的不仅是好口碑,更直接拉动消费——数据显示,服务满意度每提升1分,客单价就能涨3元。当同行还在把人工成本当“负担”时,郑兆丰早已看透:给员工发的不是工资,是让顾客回头的“投资款”。

高薪之外,郑兆丰还赋予一线员工的“2000元现场处置权”——无需请示店长,员工可直接对临期商品、轻微损坏商品进行退换货或赔付,单笔金额不超过2000元。

这种“把决策权交给听得见炮火的人”的机制,让服务效率飙升。权力不是凭空给的,200小时/年的标准化培训是底气。新员工入职要先过“服务关”:除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外,还要在模拟场景里演练“如何应对顾客投诉”“如何判断商品是否可退换”。加工部门的师傅更有“硬核权力”——只要发现原料不新鲜,哪怕已经入库,也能当场拒收。正是这种“高薪+赋权+赋能”的组合拳,让每个员工都成了服务的“第一责任人”,把“顾客满意”从口号变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04

为什么消费者愿意到郑兆丰购物:信任体系是这样搭建起来的

在零售行业,信任是比黄金更珍贵的货币。

郑兆丰超市用九年时间在唐山消费者心中铸造的信任基石,既藏在凌晨直采的沾露蔬菜里,也写在“无理由退货”的承诺牌上;既体现在农残检测报告的公示栏中,也流露于员工帮老人提菜的搀扶动作里。这套从商品到服务的全链路信任体系,让“郑兆丰”三个字在唐山话里成了“放心”的代名词——有社区阿姨带着新邻居来购物时会说:“这儿买东西,闭着眼挑都中!”这种近乎盲目的信任,源自365天不打烊的品质坚守,也来自那些“比家人还贴心”的服务细节。

如今走进郑兆丰超市,能清晰感知到信任的具象化表达:蔬菜区的“今日检测”公示牌更新至小时级,加工间的电子屏滚动播放原料供应商资质,服务台的退货通道比收银台还宽敞。这些设计背后,是创始人郑春庆对零售本质的深刻理解:“超市卖的不只是商品,更是让人安心的生活解决方案。”

当行业还在比拼促销力度时,郑兆丰已经把竞争维度提升到了“信任争夺”——这或许是比价格战更高维的战场。

信任是怎样构建起来的呢?

“闭着眼睛抓一把都新鲜”——这是唐山消费者对郑兆丰蔬菜区的生动评价。支撑这份口碑的,是近乎苛刻的标准:在蔬菜区,每个货架都配有“品质追溯卡”,扫码就能看到产地、采摘时间、农残指标,这种“透明化品控”让“吃得放心”从口号变成了可验证的事实。

“顾客八两够吃就不卖一斤”——这一理念道破了郑兆丰的经营哲学。在称重台,员工会主动询问顾客需求:“要帮您分成两份吗?”这种“按需售卖”的服务,看似增加了工作量,却有效降低了顾客的浪费,也让替顾客着想的形象深入人心。有老顾客算过一笔账:在郑兆丰买菜,每月能减少15%的厨余垃圾,“这不只是省钱,更是省心”。

活鲜区的“日清制度”同样令人称道。每天闭店前两小时,水产区开始“零库存大清仓”,活虾、鲜鱼全部特价处理,绝不留到第二天。这个看似浪费的规定,实则是对“新鲜”二字的极致诠释——郑春庆常对员工说:“宁肯少赚一百,不让一条死鱼砸了招牌。”为了保证源头品质,团队建立起三层品控网:产地直采时的农残快检,配送中心的感官检测(看色泽、闻气味、触硬度),门店上架前的二次筛选。

在郑兆丰,退货通道永远畅通无阻:买贵了能退差价,不新鲜能退全款,甚至拆封的熟食只要说“不好吃”,也能无条件退款。更贴心的是“上门退货”服务:老人或孕妇不方便到店,一个电话,员工就会在两小时内上门取件。这种“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服务理念,反而让恶意退货率控制在0.3%以下——郑春庆对此有独到见解:“你越信任顾客,顾客就越不会辜负你。”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关怀更令人动容:服务台提供宠物暂存笼,让带狗逛街的顾客能安心购物;儿童乐园的摇摇车永远免费,妈妈们可以把孩子托付给工作人员;下雨天,门口的共享雨伞从未上锁,借走不用登记,还回时伞柄总被擦得干干净净。有位退休教师在顾客留言本上写道:“来这儿不像逛超市,倒像是回了趟有专人照顾的娘家。”

这种“像回家一样放松”的体验,正是郑兆丰服务力的最高境界。

来源:龙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