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怎么把澳门占了?明朝的时候国力不弱,稀里糊涂就被殖民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08:41 1

摘要:你恐怕没想到,两三百年前的澳门,和螃蟹壳一样光滑的“壕境”,其实当时根本没什么“赌城”风光。那会儿人们说“壕镜澳”,谈的不是豪气万丈,是那一摊子贝壳、海马,还有岸边村民的咸鱼味。至于“澳门”这俩字啊,说到底就是两个山头对着,像是给古老渔村立了两扇大门。谁也没想

你恐怕没想到,两三百年前的澳门,和螃蟹壳一样光滑的“壕境”,其实当时根本没什么“赌城”风光。那会儿人们说“壕镜澳”,谈的不是豪气万丈,是那一摊子贝壳、海马,还有岸边村民的咸鱼味。至于“澳门”这俩字啊,说到底就是两个山头对着,像是给古老渔村立了两扇大门。谁也没想到,有小庙的地方,后来连外国人都看上门了。你要问为啥,别急,等我慢慢说给你听。

头回有外人踩进澳门,还不是啥轰轰烈烈的大事件。那年头,来自西方遥远地方的葡萄牙人,在海上兜兜转转,像是赶夜路的小偷,风头正紧也不敢多作声。他们刚来,哪敢声张征服,拖着湿漉漉的货物,敲明朝地方大员的门,说想上岸“晒晒货”。收点洋货,塞点银子,明朝本地官员——这回是张骏堂,一个在广东颇有地头的海道副使,心里明白这帮“佛郎机”不是好人,可衣袖里那点“润滑剂”不是白收的。于是好处放一边,心里拎着算盘:既然能得点实在的,何必死脑筋?

葡萄牙人落了脚,像猫趴在锅炉边,先睡地铺,再搭临时棚屋,后来渐渐有了砖头、瓦片,慢慢领着家儿老婆成了一片小村。你说这些人真不傻,会做人——起初挺安分,见官就点头哈腰。可人心最怕贪,还有不知足的。没几天,他们就把熟悉水性的本地“海火”廖大海一伙给递了个信儿,协助明官除海贼,“狗咬狗一嘴毛”,算是买了场功劳。这招真妙,地方父母官心想:这些夷商虽说不地道,好歹能当条打狗棒使使。你看,得了实惠,不在乎名声,这买卖,还真划得来。

大伙可能不知道,刚到澳门的葡萄牙人,是靠处理“海香”——一种罕见的龙涎香,入贡给朝廷。洋烟洋酒、舶来珍珠混着送,官员们嘴上说正经,心里都挺受用。彼此成了默契:你给钱送货,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不是后来上头有严令,这案子真不知要糊弄到啥年头。

葡萄牙人嘴皮子也溜,见过世面的那种。偷偷在欧洲各地写信回老家,吹“天朝厚赏吾等,只因驱海盗有功”,还真让国外史书信以为真。后来有些学者、人称木户八郎的日本人、还有个瑞典教会流浪汉,也跟着胡说八道,颠来倒去套假证,什么救了个“张三老”,闹了半天,那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反正风言风语一传十,十传百,真理自有人信,假话反倒当史实了。

不过也别一棍子打死,人家葡萄牙人不是一点用没起。万历年间,珠江入海口水师哗变,眼看广州城风声鹤唳。彼时的广东总兵是老将官孙承宗,这人手快胆大,跟葡萄牙商头使了个眼色,两边喝号子一起杀上船,表面上洋人帮把手,实际还真起了点儿“吓阵”的作用。事后洋人又跑去邀功,说“咱是先锋”。你猜官府给了啥奖?没啥大赏,只让头面人物免了点地租水税,其他虾兵蟹将照扣不误。

洋人一见官府有软肋,连猫都想装成狮子。在澳门地界,不仅盖炮楼、屯枪枝,还给自己选了头目,外头洋旗一插,俨然“另立国度”。明朝那帮当官的,有的想硬来,可一见内外交困,自己也难为。谁还真有点胆子?老俞总兵只因得罪了中枢大员,无奈黯然离职,后面诸官大都含糊摆平,葡萄牙人倒是一家家、船船续头接尾,越混越大。

风水轮流转,其实葡萄牙母国在万历之后不比以前了,被西班牙牵着鼻子跑,自己船队拉去跟别国火并,哪好意思招摇行事?澳门这头,他们虽然嘴上强硬,实则恨不能把脑袋缩在壳里。可遇上荷兰人抢生意,又踢又咬——一次小冲突还遭了台风,事后明朝大船一出,荷兰人吓得溜成光杆。葡萄牙人顺势给自己造炮楼安身立命,可惜“打铁还得自身硬”,真正防的不是外国,最怕的还是官府哪天不高兴,来收拾他们。

流言传播,一帮本地人四处放话,说洋人造堡垒,要在大陆起事。周边渔民和流民,白天喊,晚上烧,那会儿有洋教的建筑,全都一把火点了。你要说老百姓怂也不是,他是真怕哪一天澳门变成藏宝图上的外国地。葡萄牙人哄着赔礼道歉,宝贝送到广州,什么都得低声下气——罢了罢了,哄得了大人,骗不了孩子。

要说明朝地方官员,最坏的还不是那些贪污受贿的,最怕遇上无为苟且的。轮到姓吕的总督,拿着葡人当“挡箭牌”:你们别搞事,不然给你们好看。其实心里清楚,倭寇才是心头患,葡萄牙人顶多捞点银子,还真不敢犯死罪。再坏些的,见葡商赚钱眼红了,也学会要账:“再掳走我人头,看我敢不敢撵你们出门”。这一波官商对峙,总是你推我让的。

再往后,满洲那厢折腾得热火朝天。明朝官员徐光启吃洋教入了美国佬的套,居然提出“买洋火炮对付北虏”,还真的让澳门葡商赚了一票。更有甚者,朝廷临时招募葡萄牙雇佣兵,配仆人带马伺候,结果官场上的反对声把人家折回半路——这帮外籍兵,全都捞走了大明银子,啥也没干就回家,葡萄牙商人自认倒霉,乖乖补贴损失。

其实到了这一步,葡萄牙人对澳门的野心,也就是偷偷地稳稳地扎了根。他们一边小心陪着明朝唱戏,一边暗里挖地基。老澳门城里,是不是有人开始尝试葡式蛋挞,没人说得清。外头世界翻江倒海,澳门啊,低着头且慢慢活下去。没人会想到,未来几十代人,还有那么大一场风云在这小小海口外头酝酿。

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外来的浪花到底会不会溅湿老澳门的这张“壕镜”?那时的渔民、茶客、小商贩,会不会在月下猜到家门口暗流涌动?我们到今天都还在争论:历史的命运,是人在选择,还是形势推着人往前?你说,这澳门的两山,是门,是牢,还是某一代人命运的岔口?我没答案,你要是有,不妨留一句言。

来源:魔法精灵EJ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