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喜鹊报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23:00 1

摘要:山脚下的张家村有个五十岁的农夫,名叫张大山。村里人都叫他张老汉,因为他虽然年纪不算太大,但常年在地里劳作,背已经有些驼了,脸上的皱纹像是被犁过的田地,沟壑纵横。他的妻子十年前就过世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住在县城里,很少回来看他。

山脚下的张家村有个五十岁的农夫,名叫张大山。村里人都叫他张老汉,因为他虽然年纪不算太大,但常年在地里劳作,背已经有些驼了,脸上的皱纹像是被犁过的田地,沟壑纵横。他的妻子十年前就过世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住在县城里,很少回来看他。

张老汉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日落才回家。他的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三间土坯房,院子里有棵老槐树,夏天时能遮出一片阴凉。除了种地,他还在屋后养了几只鸡,偶尔能卖些鸡蛋换点盐巴和灯油。

那年初春的一个清晨,张老汉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去地里翻土。刚推开吱呀作响的院门,他就听见一阵微弱的"喳喳"声。循声望去,在槐树下的草丛里,躺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翅膀耷拉着,羽毛凌乱,显然是受了伤。

"哎哟,可怜的小东西。"张老汉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只喜鹊。喜鹊在他手心里挣扎了两下,黑豆般的眼睛里满是惊恐。

"别怕别怕,我不会伤害你。"张老汉轻声安慰道,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喜鹊的羽毛,检查它的伤势。右翅膀有一道伤口,血迹已经干了,但翅膀明显使不上力。

张老汉把喜鹊捧回屋里,从破旧的衣柜里找出一块干净的布条,又去院子里摘了几片具有止血功效的车前草叶子,捣碎了敷在喜鹊的伤口上,然后用布条轻轻包扎好。

"老张,你在干啥呢?"隔壁的李婶探头进来,看见张老汉正对着桌上的喜鹊念念有词,不由得皱起眉头,"哎呀,你怎么把喜鹊弄家里来了?不吉利!"

张老汉头也不抬:"它受伤了,我给它包扎一下。"

"你这人就是心太善,连只鸟都要管。"李婶摇摇头,"喜鹊进家,不是有祸就是有灾,赶紧把它扔出去吧!"

张老汉固执地摇摇头:"它又没做错什么,受伤了就该帮一把。"说完,他找出一个小竹篮,铺上柔软的干草,把喜鹊轻轻放进去,又撒了一把小米在旁边。

李婶见劝不动他,叹了口气走了,边走边嘀咕:"这老张头,真是越老越糊涂..."

喜鹊在张老汉的照料下,伤口渐渐愈合。起初它还很怕人,每当张老汉靠近就会紧张地扑腾,但张老汉从不勉强它,总是轻声细语地说话,慢慢地,喜鹊不再害怕了。

半个月后,喜鹊的翅膀完全好了。那天早晨,张老汉打开窗户,对停在桌上的喜鹊说:"小家伙,你的伤好了,该回到天上去了。"

喜鹊歪着头看他,黑亮的眼睛仿佛能读懂人心。它扑棱了几下翅膀,在屋里飞了一圈,然后落在张老汉的肩膀上,轻轻啄了啄他的耳朵。

张老汉笑了,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怎么,舍不得走啊?那就再住几天吧。"

谁知这一住,喜鹊就再也没离开。它白天跟着张老汉去田里,在他劳作时停在附近的树上,时不时"喳喳"叫几声,像是在为他加油打气;傍晚又跟着回家,有时会衔来一些亮晶晶的小石子或漂亮的树叶放在张老汉的窗台上。

村里人都说张老汉疯了,整天和一只鸟说话。有人甚至打赌说,不出一个月,那只喜鹊准会飞走。但一个月过去了,喜鹊依然陪伴着张老汉,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老汉给喜鹊起了个名字叫"阿喜"。每天清晨,阿喜会用喙轻轻啄张老汉的脸颊把他叫醒;吃饭时,它会从张老汉的碗里啄几粒米饭;晚上张老汉坐在院子里乘凉时,阿喜就停在他膝盖上,听他讲那些已经讲过无数遍的老故事。

"阿喜啊,你知道吗,我小时候这山上的树比现在多多了..."张老汉抚摸着阿喜光滑的羽毛,望着远处的山影喃喃自语。阿喜静静地听着,偶尔"喳喳"两声作为回应。

夏天来临的时候,张老汉生了一场大病。那天他从田里回来就头晕目眩,倒在床上发起了高烧。没有人在身边照顾他,只有阿喜焦急地在屋里飞来飞去,不停地叫着。

到了深夜,张老汉的烧得更厉害了,神志开始模糊。阿喜用喙啄他的脸,但他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突然,阿喜从窗户飞了出去,消失在夜色中。

张老汉以为自己要死了,迷迷糊糊中,他仿佛看见妻子站在床边对他微笑。就在他即将闭上眼睛时,院门被敲响了。

"张大叔!张大叔你在吗?"是村里赤脚医生王郎中的声音。

原来阿喜飞到王郎中家,不停地啄他家的窗户,直到把人吵醒。王郎中起初想赶走这只烦人的喜鹊,但阿喜就是不走,反而飞一段停一段,像是在引路。王郎中觉得奇怪,便跟着阿喜来到了张老汉家。

王郎中给张老汉把了脉,说是中了暑气又着了凉,开了几副药。阿喜一直守在床边,直到张老汉退了烧才安心地合眼休息。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人们都说张老汉养的喜鹊通人性,知道报恩。渐渐地,村里人对阿喜的态度也变了,不再说它不吉利,反而经过张老汉家时,都会抬头看看阿喜在不在树上。

"老张,你这喜鹊可真是神了!"李婶现在逢人就夸,"要不是它,老张那次病可能就挺不过来了。"

张老汉只是笑笑,继续干他的农活。阿喜依然每天陪伴着他,一人一鸟,日子过得平淡却充实。

秋天到了,田里的庄稼丰收了。张老汉把粮食装好,准备第二天拉到镇上去卖。那天晚上,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阿喜领着他来到后山的一个山洞前,洞里金光闪闪,堆满了金银财宝。

第二天醒来,张老汉把这个梦当笑话讲给阿喜听:"阿喜啊,你是不是要带我去寻宝啊?"

令他惊讶的是,阿喜听了竟然点了点头,然后飞出门去,停在院墙上回头看他,像是在等他跟上。

张老汉半信半疑地跟着阿喜往后山走。阿喜飞一段就停一下,确保张老汉能跟上。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他们来到了一个隐蔽的山洞前——和梦里的一模一样。

张老汉心跳加速,点燃随身带的火把,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洞不深,走了十几步就到了头。在火把的照耀下,张老汉看见角落里确实有个小木箱。他颤抖着手打开箱子,里面是几十枚铜钱和几块碎银子,虽然不算多,但对一个穷苦农夫来说,已经是笔不小的财富了。

"阿喜,这...这是你带我来找的?"张老汉难以置信地问。

阿喜骄傲地挺起胸膛,"喳喳"叫了两声,像是在说"当然是我"。

张老汉抱着箱子回到家,数了数,共有五十三枚铜钱和四块碎银子。他拿出一部分买了些肉和酒,请村里的老人们来家里吃了一顿,剩下的钱他仔细地收好,准备等过年时给孙子孙女们包红包。

"老张,你这喜鹊可真是宝贝啊!"酒过三巡,村里的赵大爷拍着张老汉的肩膀说,"能不能让阿喜也帮我们找找看哪里有宝贝?"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是啊是啊,老张,有福同享嘛!"

张老汉为难地看着停在梁上的阿喜:"这...这得看阿喜愿不愿意..."

阿喜似乎听懂了人们的谈话,突然变得焦躁起来,在屋里飞来飞去,最后从窗户飞了出去,一夜未归。

张老汉担心得一宿没睡好,第二天天刚亮就出门寻找。他在后山的树林里找到了阿喜,它停在一棵老松树上,不肯下来。

"阿喜,回家吧。"张老汉仰着头呼唤,"我不会勉强你做任何事的。"

阿喜这才飞下来,落在张老汉的肩膀上,轻轻啄了啄他的耳朵,就像当初它伤愈时做的那样。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张老汉的喜鹊能寻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附近的村庄。每天都有人来找张老汉,有的带着礼物,有的直接出钱,都想借阿喜一用。

"张大哥,我老娘病了,急需钱抓药,能不能让阿喜帮我找点银子?我分你一半!"

"老张头,听说你的喜鹊会寻宝?借我用一天,我给你一斗米!"

张老汉一一回绝:"阿喜不是工具,它是我的朋友。"

人们开始说张老汉小气,说他独吞了财宝不愿分享。甚至有人半夜来偷阿喜,幸好阿喜机警,及时发现并叫醒了张老汉。

一天夜里,张老汉被阿喜急促的叫声惊醒。他点亮油灯,看见阿喜在屋里乱飞,窗外有几个黑影一闪而过。张老汉拿起锄头冲出门去,黑影已经跑远了。

回到屋里,张老汉发现阿喜停在窗台上,望着月光下的远山,一动不动。

"阿喜..."张老汉轻声呼唤,但阿喜没有像往常那样回应他。

第二天清晨,张老汉醒来时,发现阿喜不见了。他在屋里屋外找了一圈,又去常去的田边树林里寻找,但阿喜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老汉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发现窗台上放着一片特别漂亮的红色枫叶——那是阿喜平时最喜欢收集的东西。张老汉捧着枫叶,老泪纵横。

村里人听说阿喜飞走了,有的幸灾乐祸,有的真心惋惜。但无论别人说什么,张老汉都只是沉默地干着农活,偶尔抬头看看天空,仿佛在期待那个黑白相间的小身影再次出现。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冬天。张老汉依旧每天早起晚归,只是身边少了那个活泼的小身影。他把阿喜留下的那些小石子和树叶都收在一个木盒里,有时会拿出来看看,回忆那段有阿喜陪伴的快乐时光。

除夕那天,张老汉的儿女们带着孙子孙女回来看他。小孙子在院子里玩耍时突然喊道:"爷爷,快来看!树上有只好漂亮的喜鹊!"

张老汉心头一震,急忙跑出去。果然,在老槐树的枝头,停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正歪着头看他。

"阿喜?"张老汉颤抖着声音呼唤。

喜鹊"喳喳"叫了两声,然后展开翅膀,在张老汉头顶盘旋了三圈,最后向着远山飞去,消失在茫茫雪色中。

张老汉站在院子里,望着喜鹊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雪花落在他的肩头,渐渐积了薄薄一层。

"爷爷,那只喜鹊是你的朋友吗?"小孙子拉着他的衣角问。

张老汉抹了抹眼角,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是啊,它是爷爷最好的朋友。"

除夕夜过后,张老汉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那只在雪中出现的喜鹊,那熟悉的黑白身影,真的就是阿喜吗?它为何只是短暂停留又飞走了?这些问题在张老汉心头萦绕不去。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张老汉独自坐在院子里搓玉米。儿女们早已回县城去了,院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忽然,一阵熟悉的"喳喳"声从头顶传来。张老汉猛地抬头,只见阿喜正停在老槐树的枝头,嘴里还叼着什么东西。

"阿喜!真的是你!"张老汉激动得差点打翻装玉米的簸箕。

阿喜飞下来,将嘴里的小东西放在张老汉手心——那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红色小石子,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这是...给我的?"张老汉小心翼翼地捧着石子。阿喜点点头,然后飞起来在他头顶盘旋,像是在催促他跟上。

张老汉放下手中的活计,跟着阿喜往后山走去。这一次,阿喜带他走了一条从未走过的小路。山路崎岖,张老汉气喘吁吁,但阿喜总是耐心地等他,不时发出鼓励般的叫声。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他们来到了一个隐藏在峭壁后的山洞前。这个山洞比上次那个更加隐蔽,洞口被茂密的藤蔓遮掩,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阿喜率先飞了进去,张老汉犹豫片刻,还是拨开藤蔓跟了进去。洞里黑漆漆的,他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折子,微弱的火光映照出洞内的景象——这是一个比想象中大得多的洞穴,洞壁上画着些古老的图案,看起来像是某种祭祀的场景。

在洞穴最深处,堆放着几个陶罐。阿喜停在一个最大的陶罐上,示意张老汉打开。张老汉颤抖着手掀开盖子,顿时被晃花了眼——罐子里装满了铜钱、银锭,甚至还有几件金器!

"这...这..."张老汉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他活了五十岁,从未见过这么多财宝。

阿喜飞到另一个小些的陶罐上,啄了啄盖子。张老汉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卷竹简。虽然年代久远,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山神赐福,善者得之。"

直到日落西山,张老汉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小心地包了几块银锭和一些铜钱在衣襟里,其余的则原样放好,盖上盖子。

"阿喜,这些...都是山神的宝藏?"张老汉问道。

阿喜点点头,然后飞到洞壁上的一幅画前。张老汉凑近细看,发现画的正中央是一个模糊的人形,周围环绕着许多飞鸟,其中几只明显是喜鹊的模样。

"你是说...你们喜鹊是山神的使者?"张老汉恍然大悟。

阿喜欢快地叫了几声,像是很高兴张老汉终于明白了。

离开山洞时,张老汉按照阿喜的示意,用树枝和石块将洞口重新遮掩好。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复杂极了。一方面,他为发现宝藏而兴奋;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么多钱财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阿喜,"走到半路,张老汉停下脚步,"这些钱我不能独吞。山神赐福,应该惠及众人。"

阿喜歪着头看他,黑亮的眼睛里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第二天一早,张老汉就去了村长家。他将几块银锭放在桌上,说明了来历,但隐去了山洞的具体位置。

"我想用这些钱给村里修座桥,"张老汉说,"每年春汛,小溪涨水,孩子们上学都得绕远路。"

村长瞪大了眼睛,摸着银锭的手直发抖:"老张,你哪来这么多钱?莫非真是那喜鹊..."

"山神赐福,善者得之。"张老汉只说了这八个字,便不再多言。

修桥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张老汉肯定发现了大宝藏,有人说那喜鹊果然是神鸟,还有人不怀好意地猜测张老汉私藏了更多钱财。

但无论别人怎么说,张老汉依然每天早起晚归地劳作,生活简朴如常。唯一不同的是,阿喜又回到了他身边,而且似乎比以前更亲近了,有时甚至会当着村民的面停在他肩头或头顶,毫不畏惧。

桥开工那天,全村人都来看热闹。张老汉穿着打满补丁的旧棉袄,和工匠们一起搬运木料。有人笑话他:"老张,你现在有钱了,怎么还穿得跟叫花子似的?"

张老汉只是笑笑:"钱要用在该用的地方。"

李婶看不过去,站出来说:"你们懂什么?老张这是不忘本!他不仅出钱修桥,还私下里接济了王寡妇家和赵瘸子家呢!"

众人这才知道,张老汉早已默默帮助了村里好几户困难人家。那些曾经嫉妒他、甚至想偷阿喜的人,此刻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桥修好后,张老汉又出钱请来先生,在村里办了个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他还买了新的犁具和良种,分给村里的农户。

渐渐地,张家村的风气变了。人们不再眼红张老汉的"好运",而是开始效仿他的善行。富户们纷纷捐钱修路、挖井;壮劳力们主动帮助孤寡老人干农活;就连孩子们也学会了分享,不再为一点零食争抢。

阿喜似乎很满意这种变化。它常常带着一群喜鹊在村子上空盘旋,那"喳喳"的叫声听起来比以往更加欢快。

春天来临的时候,阿喜又一次带着张老汉去了那个山洞。这一次,它示意张老汉带上几个大布袋。

"还要拿更多吗?"张老汉有些犹豫,"已经拿了不少了..."

阿喜摇摇头,飞到一个之前没注意的小陶罐前。张老汉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各种植物的种子,每包上面都用古老的符号标记着。

"这是...药草的种子?"张老汉猜测道。

阿喜点点头,然后飞到洞壁上另一幅画前。这幅画画的是一个人正在采集草药,身边围绕着许多喜鹊。

张老汉恍然大悟:"你是说,这些是山神赐予的药种?能治病救人?"

就这样,张老汉带回了那些珍贵的药种,在后山开辟了一片药圃。他请来王郎中辨认,发现其中许多都是已经绝迹多年的珍稀药材。

药草长成后,张老汉和王郎中一起,免费为村民们治病。那些多年顽疾,在这些山神药草的治疗下,竟然真的好转甚至痊愈了。张老汉的名声渐渐传到了外村,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医问药,但他从不收取分文,只说:"要谢就谢山神吧。"

夏天的一个傍晚,张老汉坐在院子里乘凉,阿喜停在他膝盖上。远处传来孩子们在新建的桥上嬉戏的笑声,微风送来药圃里草药的清香。

"阿喜,"张老汉轻抚着喜鹊光滑的羽毛,"我这一辈子,最幸运的就是遇见了你。"

阿喜轻轻啄了啄他的手,然后突然飞起来,示意他跟上。

这一次,阿喜带他来到了后山深处的一片密林。穿过茂密的树丛,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片开阔的林间空地,空地上矗立着几十棵高大的栎树,每棵树上都筑有喜鹊的巢穴。此刻,数百只喜鹊或在空中飞舞,或在枝头栖息,场面蔚为壮观。

"这...这是你们的家?"张老汉惊呆了。

阿喜欢快地鸣叫着,很快,几只体型较大的喜鹊飞了过来,围着张老汉盘旋。它们看起来比普通喜鹊更加神骏,羽毛泛着金属般的光泽。

阿喜与那几只喜鹊"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它们一起飞到空地中央的一块巨石上。张老汉走近一看,发现巨石表面刻着与山洞里相似的图案——山神与喜鹊。

这时,最年长的一只喜鹊——它的羽毛已经有些泛灰了——飞到张老汉面前,竟然开口说了人话:"善良的张大山,你通过了山神的考验。"

张老汉惊得后退两步,差点摔倒。

老喜鹊继续说道:"我们喜鹊一族世代守护山神的宝藏,只为寻找真正善良无私之人。阿喜是我们中最聪明的守宝者,它选择了你。"

张老汉看向阿喜,后者骄傲地挺起胸膛。

"山神看到了你如何运用那些财富,"老喜鹊说,"你没有贪婪地据为己有,而是用来帮助他人。为此,山神决定赐予你更大的福报。"

老喜鹊说完,所有喜鹊突然一起飞起,在空中组成一个巨大的圆圈,然后向着夕阳的方向飞去,只剩下阿喜留在张老汉身边。

从那天起,张老汉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他依然每天劳作,依然简朴度日。不同的是,现在村里人人都敬重他,孩子们称他为"喜鹊爷爷";而那片药圃里的草药,永远取之不尽,治愈了无数人的病痛。

阿喜依然陪伴着他,但不再只是停在他肩头,有时会站在他头顶,或是直接飞进屋里,像家人一样自由来去。每隔一段时间,阿喜就会带他去山洞取一些财宝或药种,而张老汉总是能找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岁月流逝,张老汉的头发全白了,背也更驼了,但他的眼睛依然明亮,笑容依然温暖。而阿喜,神奇地从未显露出老态,羽毛依然黑白分明,眼睛依然黑亮有神。

村里人常说,张老汉和那只神奇的喜鹊,一定会长命百岁。因为他们拥有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一颗纯净善良的心,和一份超越物种的真挚情谊。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张老汉就会摸着阿喜的羽毛,望着远处的青山,轻声说:"是啊,山神赐福,善者得之。而最大的福气,就是能有一个像阿喜这样的好朋友。"

而阿喜则会轻轻啄一下他的耳朵,就像多年前他们初次相遇时那样。

来源:民间故事连连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