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李宁研究员、刘江与兰亚乾教授团队在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的光催化转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nductive Knitting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anipulate
导读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李宁研究员、刘江与兰亚乾教授团队在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的光催化转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nductive Knitting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anipulates Spin Density, Orbital Reorganization, and Charge Mobility for Outstanding Photoreactivity”为题发表在《
Angew. Chem. Int. Ed.》上。该研究通过在COF孔道壁内引入高度有序的噻吩基团,并经由层间原位氧化聚合反应,成功在孔道内合成聚噻吩导电聚合物链。这些独立的分子导线,在COF中展现出较好导电性能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其光催化活性。 华南师范大学 是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黄倩倩特聘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兰亚乾教授、刘江教授与李宁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与支持。共价有机框架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但其实际应用仍受限于本征性缺陷,例如层间电荷迁移率较低、活性位点可及性差以及电荷分离效率受限。因此,提升COFs的电子导电性已成为关键挑战。目前常见策略是在COF孔道中引入导电聚合物链,该方法虽直接有效,却不可避免地牺牲COF主体材料的本征多孔性和结晶度,同时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善二维COF层间相互作用较弱的问题,导致稳定性提升有限。此外,聚合物在孔道内分布不均匀,加之反应进程和交联方式难以精确调控,往往导致催化机制不明确,最终阻碍催化剂结构的系统性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策略:通过将导电基元有序地修饰在配体上,并借助原位氧化聚合反应,实现了导电聚合物链在COF孔道内的有序分布。这一独特结构不仅建立了高效电子传输通道,促进电荷分离与转移效率,还大幅增加了活性位点密度。与原始COF相比,改性材料表现出增强的催化活性、优化的产物选择性以及循环稳定性。通过将聚噻吩共价编织到二维COF中,提出了一种普适性强、精确可调的电子导电性增强的三维框架结构,为设计先进功能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3848
课题组主页:http://www.yqlangroup.com
来源:科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