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河北省“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2025年3月29日河北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联合组织开展为期两天的2025年度“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评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河北省“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2025年3月29日河北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联合组织开展为期两天的2025年度“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评审工作。
此次评审特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凡担任专家组组长,汇聚国内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为河北省“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把脉定向。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凡长期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规划、产业升级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此次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王凡院长表示:“河北省和美乡村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此次评审将重点关注试点地区的产业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及数字化治理,确保项目真正惠及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容发布:中城院农文旅院融媒中心)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
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产业与人才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加速引擎,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建设发展要坚持走“123”路线,即“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三个融合”路线:
牢固一条主线:
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为主线。
加快和促进两个转变:
一个是从增产到提质的转变,加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力度;
一个是从品质到品牌的转变,加大品牌强农、服务强农的力度。
倡导和推进实现三个融合:
① 城乡融合,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通过城乡一体化融合来激发人气活力,激发区(县)域多重功能价值,打造实现“产融内循环 经济外循环”发展格局推动现代化,因地施策,因时制宜,区域经济共振,以S2B2C为基座,向S2b2m形态升级,最终实现产业数字化经济形态,即SbBC的生态模式;
图:激活内力 用好外力“产融内循环 经济外循环”发展格局
② 农文旅融合,即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是吸引源头、文化是提升品质、旅游是盈利途径。以农文旅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双线闭环的供销贯穿体系,利用“四生 四共 四融”(四生:生活、生产、生态、生意;四共:项目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四融:文化融合,制度融合,资源融合,利益融合)的农文旅融合实施发展理念,共创共生共赢。未来农业必须转型,必须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转变,由“卖大路货”向“卖品牌产品”转变,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图:以“农文旅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双线闭环的“供销”贯穿体系
③ 数实融合,数字化将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主要引擎,围绕“一基三化”,以数字技术为基,让产业数智化,生活智慧化,治理现代化。实现:技术进乡、人才回乡、金融到乡、农品出乡、农商兴乡。
图:产业数字化“数实融合”路径
图:“五位一体”数字乡村振兴“兴乡共富”闭环生态体系
数字乡村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方向,可以加快乡村经济信息化转型,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开启城乡经济融合新局面,催生新兴的乡村产业形态,兴乡共富。
基于乡村生态的“数字内容传播”模式以数字内容作为传播媒介,可以拓宽乡村经济增长渠道;
基于乡村文化的“数字创意IP产品”模式以数字创意激活文化元素,可以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
基于乡村资源的“数字农文旅平台”模式以数字平台驱动业态创新,可以开拓乡村线上农文旅,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基于乡村主体的“数字工具创客”模式以数字工具拓宽创新思路,可以激发创客群体在乡村经济中的活力。
乡村振兴之“乡村”不同于农村,在于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之“乡民”不同于农民,在于城里人要下乡投资、兴业和消费;乡村振兴之“产业”不同于农业,在于一二三产融合。
未来的乡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而是城乡人融合而成的“新社区”;
未来乡村居民不再是农民,而是农村人和城里人融合共处的“新农人”;
未来的产业也不单是农业,而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高度和谐的“新乡村”。
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地缘侧、智库侧、产业侧、金融侧、传媒侧”共振的“激活内力,用好外力,产融内循环,经济外循环”系统性、结构性、生态性工程,需因地制宜,立足产业,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大统筹,小规划,大视角,小切口,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数实融合,兴乡共富。
来源:微会动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