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头与钢枪:古交大川的“劳武结合”战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08:03 2

摘要: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在山西古交大川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清太徐游击4大队的战士们,在军政首长的带领下,面临着敌人封锁带来的严重物资匮乏。他们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决定创造性地实行“劳武结合”——既要紧握钢枪,

【内容概要:1944年,清太徐游击4大队在古交大川一手持枪战斗,一手挥锄开荒,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既保障供给,又减轻群众负担,彰显革命精神】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在山西古交大川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清太徐游击4大队的战士们,在军政首长的带领下,面临着敌人封锁带来的严重物资匮乏。他们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决定创造性地实行“劳武结合”——既要紧握钢枪,保卫根据地,也要抡起锄头,向贫瘠的土地要粮食!

大队迅速部署:英勇的2中队坚守在清太边山的前沿阵地。这里是敌人频繁“扫荡”的咽喉要道。

战士们枕戈待旦,警惕地守卫着山口要隘。他们深知,身后的战友和乡亲们的安全,就系于他们手中的钢枪和日夜不息的警惕。每一次成功的阻击,都为后方的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任务最艰巨的当属3中队。他们深入清源、交城边山的密林深处开荒。这里山高坡陡,荆棘丛生,土地贫瘠得几乎难以耕种。但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战士们挥动沉重的镢头、锄头,汗水浸透了单薄的军装,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白天,他们在烈日下奋力开垦;夜晚,还要轮流站岗放哨,提防敌人的偷袭。每一寸新开垦的土地,都浸透着战士们保家卫国、自力更生的坚定信念。相对安全的交城县四区(今古交市邢家社乡)上庄、下庄和杨庄一带,成为1中队开展生产自救的主战场。

在乡亲们的热情帮助下,战士们平整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谷子、莜麦、山药蛋(土豆)和黄豆。他们像照料武器一样精心照料着这些庄稼,期盼着秋收的喜悦。金秋时节,汗水终于浇灌出累累硕果!20亩谷子沉甸甸地垂下头,收获了6000斤;40亩莜麦迎风摇曳,打下8000斤;60亩山药蛋从土里刨出,竟有惊人的3万斤;20亩黄豆也贡献了3000斤。

望着堆积如山的粮食,战士们欢呼雀跃。这不仅解决了1中队的口粮,富余的部分还及时支援了战斗在艰苦前线的2中队和3中队的战友们。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敌人的封锁线上,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生存与胜利的通道!

寒冬来临,1中队的战士们并未停歇。他们开动脑筋,将丰收的3000斤黄豆变身为一座热气腾腾的豆腐坊。磨浆、点卤,一块块白嫩的豆腐新鲜出炉。他们还用节省下的物资购买了52头小猪娃,一边磨豆腐,一边养猪。同时,2000斤大麻子被榨成了清亮的食用油。豆腐的豆香、猪娃的哼唧声、油坊的香气,交织成一曲动人的生产交响乐。

这些劳动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全大队战士的生活,有肉有油有豆腐,战士们吃得饱、身体壮,战斗力更强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地减轻了抗日政府和根据地群众的沉重负担。

在那些“劳武结合”的日日夜夜里,后方的战士们虽然暂时远离了枪林弹雨的前线,但他们的心始终与前沿的战友们紧紧相连。他们手中的锄头,同样是战斗的武器;流淌的汗水,同样书写着革命的忠诚。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什么是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什么是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清太徐游击4大队在古交大川的“劳武结合”实践,是烽火岁月中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英雄战歌。它雄辩地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雄的人民军队和根据地群众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

如今,硝烟虽已散去,但这段镌刻在古交大地上的红色记忆,依然熠熠生辉。它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民团结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激励着后人。太原,这座英雄的城市,也因这些在困苦中创造奇迹的热血战士,而增添了不朽的光辉。

来源:太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