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毋庸回避的一点是,游客追求旅游体验首先需守住边界,寻找“孤独树”之美,不能以破坏麦田为代价。唯有如此,才能长久实现“诗与远方”以及“粮食和蔬菜”的和谐双赢。
毋庸回避的一点是,游客追求旅游体验首先需守住边界,寻找“孤独树”之美,不能以破坏麦田为代价。唯有如此,才能长久实现“诗与远方”以及“粮食和蔬菜”的和谐双赢。
近日,多名网友发视频称,安徽池州网红打卡点“孤独的树”被农户砍掉,原因疑是农户的庄稼被前去打卡的游客踩踏。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打卡游客踩踏庄稼,老人说损失达五千元
多段视频显示,有人爬上了“孤独的树”,其部分树枝被砍掉。有网友表示,农户要砍树是因为有游客踩踏了庄稼。一名曾去打卡的游客介绍,之前看到有游客为了拍照出片,不顾脚下的庄稼,确实有踩踏的情况。
被砍掉树枝后的“孤独的树”
“网红”打卡点为何让农户要砍树?承包此处田地的农户余宏义介绍,这棵树是他在2015年种下的,为了在农忙时节给农户一个乘凉休息的地方,“真没想到会成为网红点,更没想到能带来如此困扰”。
从空中俯瞰,以这棵树为中心,绿色的麦田中,一些看似可行走的小路,像蜘蛛网一样朝着四周辐散。而旁边倒伏着的,都是余宏义和老伴儿今年刚种下的小麦,这便是老人憋屈的主要原因。
因为怕伤到来打卡的游客,农机不敢下地,这曾一度给秋收带来烦恼。一边是游客追求“人生旷野”的意境;一边是老人眼里小麦倒伏的损失。老人计算,这段时间,地里因游客带来的损失达到五千元。余宏义担心,之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还会给田地带来损失。
这棵生长在小麦田里的树,因为在这2000亩田地里只此一棵,便在一些游客眼里增添了孤独的气质,叫它“一棵孤独的树”。三年前,有游客拍下这棵树上传网络后,吸引了每天十几人打卡。直到去年秋天,网络效应持续放大,虽然不是景区,也挤满了前来打卡的游客。
当地回应:树没砍,会尽快公布管理措施
面对这般没有边界感的“打卡”,当地公职人员表示,已安抚农户并进行沟通外,也会劝导游客文明打卡。之后,还会尽快公布管理措施,不伤农户利益,也保障游客赏景需求。
另据报道,3月26日,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坡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有游客去打卡时踩踏了农户的小麦,农户确实砍掉了一些树枝,但并没有将树砍掉,“那么好的小麦被踩踏,确实挺可惜”。
据当地最新回应,将在保障农户利益的前提下保留这棵网红树。这是一个向好的开端,一方面农户利益将得到保障、麦田得以守护,另一方面也让游客的情感寄托得以延续。
发生过多起类似“网红”景点争议
《看丹观察》梳理发现,此前曾发生过多起类似的“网红”景点争议。
【成都油菜花田里频发踩踏花田、乱扔垃圾】
在四川成都,位于地铁三元站的油菜花田在网络传播的效应下,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就在上周,踩踏花田和乱扔垃圾的现象频频发生。
【广东“网红”稻田遭游客拍照时踩踏】
2022年,广东阳江的一片金黄稻田成为“网红”打卡地。但有人游玩时,下田拍照,踩踏稻谷。当地村民表示,看到后心里有点儿不舒服,拍照没问题,但别踩坏庄稼。
【曾有人在居庸关因拍照逼停列车】
曾经一组专业摄影师拍摄的和谐号列车穿越花海的照片,让北京春日的居庸关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前些年甚至出现因拍照逼停列车,有的摄影师还不顾危险,爬到隧道口拍摄。
“打卡可以,但不打扰不破坏”
有网友表示,“树有错吗”“‘孤独的树’受伤了”。
也有网友表示,“庄稼不能毁了”“不打扰不破坏”。
还有网友说,“不是人人都要跟风打卡”“有了流量就要抓住流量”。
“孤独的树”折射出流量经济给原本的生活秩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既让农户在流量打卡中保护自身权益乃至获益,又能让游客从乡村之美中得到治愈,不妨试着探寻一种更加合理、共赢的“运营模式”,比如通过完善服务管理、探索补偿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
毋庸回避的一点是,游客追求旅游体验首先需守住边界,寻找“孤独树”之美,不能以破坏麦田为代价。唯有如此,才能长久实现“诗与远方”以及“粮食和蔬菜”的和谐双赢。
央广网综合央视新闻、极目新闻、大皖新闻、潇湘晨报、北京时间、网友评论等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