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任务之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力求破解制约消费的瓶颈,“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成为核心发力点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任务之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力求破解制约消费的瓶颈,“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成为核心发力点之一。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当下经济发力的重要方向。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出台,尤其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印发,就是要破解影响消费的各种制约因素,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和信心,让大家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增收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消费,通俗地说就是买买买,买各种商品,买各种服务。但消费取决于一个人兜里钱的多少,消费能力的强弱是收入和支出之间综合衡量的结果。钱袋子鼓了,才会理直气壮地消费,而不必瞻前顾后。怎么才能让老百姓有钱?《方案》强调,要开展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要多措并举稳住股市,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这就是说,不光要通过工资合理增收,还要想办法增加财产性收入。尤其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比如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通过“以工代训”模式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就是千方百计让大家挣到钱,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大家挣钱的能力,从而具有扩大消费的能力。
减少后顾之忧,敢于大胆消费。如何让百姓没有后顾之忧呢?就是要解决医疗、养老、基本生活保障、生育以及教育等现实问题。《方案》提到“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负担”,将资源更多投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推动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等等,减轻各种负担,减少各种后顾之忧,让大家的消费预期更稳,信心更强。只要大家不担心老无所依,不担心看不起病,不担心孩子上起学,有了钱就不会只想着存起来,就敢花钱了。
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意愿。构建放心的消费环境是广大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的前提和保障。《方案》称,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健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体系,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推行更高效的消费维权方式。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倡导实价优质,依法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监管。只有消费者能安全消费、明白消费,产品质量好,价格公开透明,出了问题能便捷有效地维权,而不是买了东西还受一肚子气,受了一肚子气却难找到说理的地方,消费意愿自然会增强。如是,再加上各种新优产品供给,各种消费补贴的真金白银,消费意愿不强都难。
消费一头连着生产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各地要结合实际,推动落实好《方案》各项部署,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协同联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促消费的合力,从而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来源:观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