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照片一翻出来,网友瞬间炸窝:原来于正嘴里那个“再也遇不到”的人,真就是何晟铭。
热搜上蹦出一条“白月光”,配图是十年前的何晟铭,西装笔挺,正给于正递咖啡。
照片一翻出来,网友瞬间炸窝:原来于正嘴里那个“再也遇不到”的人,真就是何晟铭。
时间往回倒。
十九岁的他背一把吉他闯广州,拉着两个兄弟凑了支组合“中国力量”,名字挺土,胆子倒挺大,直接唱上春晚舞台。
可惜掌声响完就散,唱片销量扑街,公司连盒饭钱都要省。
他跑去北京进修表演,兜里仅剩两千块,租的地下室潮得长蘑菇。
正是那会儿,于正递来一张名片,说“古装剧缺一个会唱歌的阿哥”。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熟:胤禛一句“朕是皇上”刷屏,《宫锁珠帘》收视率飙成电视台年终奖,何晟铭拿奖拿到手软,成了于正剧里铁打的男二号。
然而热闹背后是裂缝——两人对角色理解南辕北辙,一个要深沉,一个要爽点,拍到《新笑傲江湖》时彻底崩了。
于正当场改剧本,何晟铭连夜重背台词,第二天红着眼眶继续打戏。
杀青后,他们默契地不再联系,像两根交叉过的轨道,渐行渐远。
谁也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靠一句“白月光”又把旧人推回灯下。
评论区翻出当年剧照,观众才恍然:那些“四爷”的眼泪、雨中的下跪、雪地长跪,原来真的被好好保存。
欢子上海演唱会那天,他穿件普通黑T登台唱《爱的供养》,第一句刚出口,全场手机灯海亮起,仿佛替他佐证——时间带走热度,却带不走记忆。
直播里被问到这次露脸是不是炒作,他挠头笑:“有流量就借,不丢人,但别把没影的事往我身上扣。
”语气像邻家大哥吐槽加班,既没卖惨也无戾气,顺手还把于正夸了一遍:“他确实有才华,行业里像他这么敢砸钱的没几个。
”一句玩笑话,把恩怨轻轻翻页。
有人统计过,于正剧那几年几乎养活半个横店,流水线般制造爆款,而何晟铭恰好是那个阶段最标准的“古装脸”:剑眉、薄唇、低头一滴泪。
如今回看,他的履历像一部国产娱乐简史——偶像团体第一代、穿越爆剧第一波、流量反噬第一次。
他经历过的,后来者都在重复,只是速度快了三倍。
演唱会散场后,他被拍到独自走后台通道,没助理也没保镖,弯腰捡起观众掉落的荧光棒。
有工作人员想帮他拿,他摆摆手:“我自己来,别麻烦。
”这个细节比任何通稿都管用,观众一下懂了:所谓翻红,不过是把从前没看清的再好好看一遍。
至于还会不会跟于正合作,他说随缘,“戏比天大,真有好本子,一桌吃饭也不是不可能。
”话音落下,屏幕那头的弹幕齐刷刷飘过“爷青回”。
其实大家心里明白,他们怀念的不只是某个角色,而是那个还愿意相信“努力有用”的年代——戏要一场场拍,梦要一点点攒,谁还没为一次认可跑过整座城市。
夜风里,何晟铭低头刷手机,热搜已经从“白月光”换成了新的小生恋情。
他笑笑收起屏幕,像收好一段旧时光。
娱乐圈潮涨潮落,能留下的从来不是谁的恩宠,而是某个瞬间,观众突然记起:哦,原来那年夏天,我为四爷流过泪。
来源:好学麻酱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