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回村种懒人瓜,一年挣了50万,方法简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02:20 3

摘要:在很多人还在纠结“35岁职场危机”时,有一对80后夫妻,毅然离开了打拼十年的城市,回到了江西老家的小山村。没想到,仅仅一年后,他们不仅没亏钱,反而靠一种“懒人瓜”赚得盆满钵满,纯利润超过了50万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种方法我们能学吗?

在很多人还在纠结“35岁职场危机”时,有一对80后夫妻,毅然离开了打拼十年的城市,回到了江西老家的小山村。没想到,仅仅一年后,他们不仅没亏钱,反而靠一种“懒人瓜”赚得盆满钵满,纯利润超过了50万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种方法我们能学吗?

一、 逃离大城市,回村之初遭尽嘲笑

张伟和李娟夫妇,和很多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一样,曾经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省会南昌打拼。张伟做软件销售,李娟在一家小公司做财务,两人勤勤恳恳十年,攒下了一点积蓄,却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涨不动的工资、没完没了的加班、还有那遥不可及的房价。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是继续留在城里当‘留守儿童’,还是我们回去陪他?”2022年的一次家庭会议,成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几经挣扎,他们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亲戚都觉得“疯了”的决定:辞掉工作,回老家种地!

消息传开,村里人议论纷纷:“老张家辛辛苦苦供出个大学生,最后还是回来摸泥巴,书都白读了!”“城里钱不好赚吗?回来受这个罪。”面对这些质疑,夫妻俩憋着一股劲,下定决心非要干出个名堂不可。

二、 不走寻常路,偏偏看中“懒人瓜”

和父辈们想着种水稻、种油菜不同,张伟和李娟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绝不种大路货,要种就种经济效益高、有特色的农产品。他们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在网上查资料、看农业节目、甚至自费跑去外省的农业示范基地学习。

最终,一种名叫“贝贝南瓜”的“小南瓜”进入了他们的视线。这种南瓜原产日本,个头只有拳头大小,口感粉糯香甜,板栗味十足,在城里的大超市和生鲜电商平台上能卖到十几块钱一个,是名副其实的“网红瓜”。

更重要的是,当地几乎没人种!经过对土壤和气候的分析,他们发现老家完全适合种植。而且,贝贝南瓜管理相对粗放,病虫害少,不需要像其他瓜果那样耗费大量人力天天盯着,被一些种植户戏称为“懒人瓜”。

说干就干!2023年初,他们流转了30亩闲置土地,搭起简易大棚,引进优质种苗,开始了第一次试种。

三、 精细化管理+电商销售,利润滚滚来

虽然瓜是“懒人瓜”,但张伟夫妇的管理可一点不“懒”。

第一,他们坚决不打价格战,死磕品质。他们用农家肥做底肥,采用蜜蜂授粉,坚持物理防虫,种出来的南瓜大小均匀、颜色漂亮、口感绝佳。他们深知,只有品质过硬,才能卖出好价钱。

第二,他们不走传统收购渠道,自己开拓销路。李娟负责运营,她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上,天天直播南瓜的生长情况,从开花、结果到采收,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粉丝。张伟则负责联系之前积累的城市人脉,与南昌、长沙等地的精品超市、高端水果店和社区团购团长达成了合作。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第一批瓜上市,就因为香甜粉糯的口感大受欢迎。通过“线下批发+线上直邮”的模式,他们的南瓜地头收购价就能稳定在每斤5元以上,是普通南瓜的3-4倍。线上礼盒装,一箱8个能卖到88元,还供不应求。

年底一算账,30亩地的总销售额突破了80万元,扣除所有成本,纯利润超过了50万!当初那些看笑话的乡亲们,如今纷纷上门取经。

四、 成功可以复制吗?关键在这几点

张伟和李娟的故事并非不可复制,但绝不是简单地“回村包地种瓜”就能成功。他们的成功,关键在于这几个思路的转变:

1. 选择大于努力:他们选择了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种,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农产品红海。

2. 技术是新农具:他们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最新种植技术,并利用短视频和直播作为新的销售工具,直接对接消费者。

3. 品质是硬道理:他们用做产品的思维做农业,死磕品质,建立了自己的口碑和品牌。

4. 思路决定出路: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而是懂得市场、善于经营的“新农人”。

如今,张伟夫妇正筹划着成立合作社,带着村里几户有意向的乡亲一起种,他们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和包销,希望能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来源:小天和你说三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