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农学会助力会员单位国英种业通向出海新航“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19:03 1

摘要:3月29日,武汉农学会联合杂交水稻全国(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省访汉代表团与会员单位——武汉国英种业有限公司座谈会,谋划武汉种子企业出海新航“稻”。学会秘书长、正高级农艺师朱伯华,博士生导师、杂交水稻全国(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

3月29日,武汉农学会联合杂交水稻全国(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省访汉代表团与会员单位——武汉国英种业有限公司座谈会,谋划武汉种子企业出海新航“稻”。学会秘书长、正高级农艺师朱伯华,博士生导师、杂交水稻全国(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国英种业科技副总经理胡骏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绍清教授出席座谈会。

会谈前,印尼雅加达省代表团一行在胡骏教授、李绍清教授和朱伯华秘书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杂交水稻全国(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听取了关于“红莲型杂交稻”诞生、研发、应用等介绍。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人口约2.7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主要粮食水稻耕地面积1.7亿亩,稻谷总产量3556万吨,全球位列第三,但常年存在约300万吨的粮食缺口。早在1980年,印尼便开启了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种子的历程,主要应用于试验性的种植与研究工作。直至 2007 年,中国开放杂交水稻市场后,印尼才开始不断做大杂交水稻种植产业。

此次到访的印尼雅加达省访汉代表团由政府官员、协会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组成,主要成员包括雅加达省政府工业、贸易、合作社和中小企业部负责人Elisabeth Ratu Rantu Allo DKI,亚洲旅游贸易经济理事会ATTEC会长Budihardjo Iduansjah ,印尼中小微企业部市场拓展司中型企业助力司司长Harun Adama Sume ,雅加达省政府工业、贸易、合作社和中小企业部门贸易司司长Frida Elizabeth DKI ,印尼中小微型企业部中型企业市场拓展副司长,海外市场拓展负责人Andrian Tri Sasongko ,印尼零售与租户协会 HIPPINDO副会长、Sari Ratu 餐厅董事Rama Windra Auwines,印尼中小微型企业部中型企业市场拓展副司长,国内市场拓展负责人Meika Purnamasar。

据介绍,杂交水稻全国(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国英种业公司一直致力于武汉原创性科技成果“红莲型杂交稻”的研究和产业化。经过多年的开拓,“红莲型杂交稻”已成为中国杂交水稻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在“一带一路”亚洲沿线的印尼、菲律宾、越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果。

“早在2012年,我们便与印尼SANG HYANG SERI PT进行合作,在西爪哇省推广种植‘红莲型杂交稻’。当年,我们出口杂交稻种500吨,成为湖北省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的订单。自此,公司一直与印尼官方和合作伙伴保持密切交流与联系,在印尼西爪哇、棉兰、亚东、东爪哇等地进行示范种植和推广,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11吨,表现十分优异。”武汉国英种业董事长丁俊平介绍。

座谈会上,双方就引进、推广“红莲型杂交稻”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共同探讨具有落地性的建议。

丁俊平表示,企业在印尼具有良好的口碑,愿意继续深化与印尼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为此已经制定了《印尼杂交水稻合作项目方案》,期待在雅加达省政府的支持下,与有关企业开展“红莲型杂交稻”全产业链的合作,为印尼粮食增产贡献中国力量。

印尼雅加达省政府工业、贸易、合作社和中小企业部负责人Elisabeth Ratu Rantu Allo DKI对“红莲型杂交稻”在印尼的优异表现感到惊讶。她表示,印尼各地民众对稻米的口感要求各不相同,土地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他们将认真研讨国英种业的合作方案,作出积极的回应。并建议“由政府出面,找一家当地的国有企业,与国英种业开展合作,一旦试种成功,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胡骏教授和李绍清教授表示,杂交水稻全国(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愿意以“红莲型杂交稻”为媒介,与当地高校、实验室开展农业领域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培训专业人才,分享科研成果。

印尼雅加达省代表团邀请杂交水稻全国(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国英种业公司尽早访问雅加达省,达成合作协议,加快红莲型杂交稻在印尼大面积推广的步伐。

据朱伯华介绍,武汉农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优质种子、土壤监测、肥料农资、茶叶蛋类等多个领域,除种子、农资贸易,还与共建国家持续开展本土化研发与生产,正由“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型升级。

近年来,武汉农学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在汉科研院所、农业高新企业等会员单位,深耕“一带一路”建设,涌现出11家“一带一路”重点种业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武汉农学会会员单位。

如学会会长单位武汉国英种业公司杂交稻种出口量连续多年省内排名前三;副会长单位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从1999年开始实施种子“走出去”战略,2002年获得《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连续多年位居我国单个企业出口数量第一。目前已有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孟加拉注册,4个品种在印度尼西亚注册,5个品种在巴基斯坦注册,先后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联系,与10多个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海外建立了5个试验站和育种中心,每年派出多名专家到相关国家开展合作研究。公司还一直承担着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农作物种子技术培训班”项目,是中国种业“走出去”国际化发展的引路人和骨干企业;副会长单位武汉庆发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杂交油菜HC-021C单个品种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在巴基斯坦实现了“湖北一粒油菜种,巴铁一壶健康油”的愿景。

会上,朱伯华对双方的合作意向表示肯定,希望通过精诚合作,让方案“蓝图”尽快变为落地“宏图”。并表示,武汉农学会将在 “一带一路” 倡议持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会员单位抱团出海,在国际农业合作舞台上讲好武汉种业故事。

通讯员:项俊平 李桂冬

编辑:郝好

来源:武汉科技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