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智化赋能对外出版传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04:44 1

摘要: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王佳雯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日前,由民进中央举办的2025开明出版传媒上海论坛在沪举行。论坛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数字化转型与全球传播”为主题,邀请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开展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共同为出版传媒业更好适应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创新传播技术和传播范式、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建言献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1

新使命——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出版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变局,也为推动出版产业升级、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新的赛道和契机。

“中国出版新业态国际化发展成绩突出。其中,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双雄并起,以海外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的全球表达,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与出版出海的生力军。”论坛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士新介绍,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亿元,培育海外网络作家46万多名,海外用户规模超过3.5亿人;国内自主研发游戏的海外市场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连续5年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冯士新表示,要积极探索创新人工智能时代新的知识服务增值模式,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和专业平台进行精准推送和社区运营,深耕本地出版和阅读市场,“特别要借助我国移动智能设备和社交媒体平台在全球的广泛影响力,深化内容建设与平台渠道的合作,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携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媒体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指出,当今中国出版的“走出去”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必须研究文化传播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发展,遵循文化交流合作的规律,提升文化交流互鉴的质效。“我们积极探索‘文化+科技’的融合传播方式,开发了视听与互动产品。例如在国内外书展上打造‘云上阅读墙’,以‘立体风+二维码’形式展示融合出版的精品,扩大阅读服务的社会覆盖面。”章朝阳说。

“像《辞海》这样的综合性辞书,不仅为读者了解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打开一扇窗户,更要对中国特色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有所贡献,进而为世界进一步理解中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提供必要的参考。”论坛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编审秦志华以《辞海》网络版的诞生与发展为例,讲述了技术赋能进程中出版业为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求索。

据秦志华介绍,《辞海》网络版目前总条文数比第七版增加了30%,达到了23万条,目标到2030年《辞海》网络版总条目数达到100万条,为用户在互联网时代检索、学习、探究各类知识提供权威、准确的一站式通用性平台,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数字时代,AI为文明交流互鉴插上了新的翅膀,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各成体系的思想创建,只有互通有无才能共同发展。”秦志华说。

2

新动能——

重构出版创作体系

“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上海书展尤其关注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现场展示了AI技术在智能写作、智慧教育、科学普及等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可以让读者们真切感受到其带给出版业的变革力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权衡在开幕式致辞中说。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基于算法和模型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如何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这个新赛道实现新超越,是多位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话题。

“现在至少可以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数据分析、内容分发、传播运营、传播评估五个方面对出版传媒行业产生变革性影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周葆华举例说,“在内容创作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内容创作的效率、规模和丰富程度,在图片、海报、音视频等领域起到很强的辅助作用,在标题创作、文本改写、内容摘要、宣传脚本以及选题策划、翻译校对等方面的能力也很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出版核心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引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出版传播,无论是传统出版方式还是新兴传播方式,高质量的内容是根本,必须把优质内容建设放在首位。”冯士新表示,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目标市场受众分析,精准把握需求,提高内容策划、生产、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打造更多有文化底蕴、有鲜明标识、有全球影响的优质IP。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认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关键在于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故事就是核心竞争力。在数字时代,文学故事和情节不再单纯依靠作者,而是受到用户反馈的影响。

“网络文学对数据的利用是一大优势。”杨晨说,“数据能以最快的时间将用户情绪反馈给作家和经营者,让大家可以时刻调整、时刻总结,这也是实体出版等传统线下产品很难比拟的。”

“推动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商业化故事创作,仍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杨晨指出,一方面要深耕用户研究,“客观地说,相比于对国内用户的研究,对海外用户,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的研究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并不能完全体会海外用户生活习惯以及情感诉求”。另一方面,要尊重原创,杨晨表示,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会导致创作者走歪路、走捷径,而尊重原创,能为创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对于多元化内容的创作非常有利。“此外,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在海外实现高收益的IP循环逻辑,这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共同探索,健全商业模式。”他说。

论坛上,新华出版社社长匡乐成分享了新华出版社对于出版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我们正以‘双轮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出版智能化转型。”据匡乐成介绍,新华出版社去年年底以来策划出版了一批反映人工智能最新发展的出版物,这些著作不仅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的理论脉络,更以权威视角解读了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路径。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出版社原社长章宏伟向与会嘉宾分享了故宫博物院在数字化方面的成功案例。“故宫出版社出版的《韩熙载夜宴图的故事》,将故宫博物院研发的《韩熙载夜宴图》App随书赠送,读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获得增值服务。”他举例说。

“与此同时,我们还探索通过数字化的解读、沉浸交互式的体验,把故宫藏品转化为新的数字出版物。”章宏伟补充道,“我们做过电子出版物《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读者在虚拟空间体验文物修复师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极大地提升了编辑出版和融媒体产品制作的效率,但也可能带来内容原创性争议、事实性错误、责任归属模糊以及数据偏见、监管缺失等风险。章朝阳指出,如果完全依赖技术而不注重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以及规范的引导管控,人工智能技术只会给出版带来混乱和冲击。“为此,要坚持原创为本,支持高水平原创内容生产;坚持人机协同,核心的创意策划、内容把关、价值导向等必须由出版人主导;建立版权保护新机制,积极探索通过技术创新保护版权。”章朝阳说。

3

新生态——

培育数字出版新范式

近年来,我国出版传媒业积极接入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更好发挥其编辑助手和创作伙伴功能,持续研发各类人工智能实用工具和智能体,积极探索覆盖对外出版传播全链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出版国际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实体和数字发行网络。”冯士新介绍,一批中文教学分级阅读和职教数字资源平台更好地对接了海外受众的学习教育需求;重点网络文学和数字出版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打造国际化的数字阅读平台,成为中国文化和学术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一批学术数据库平台聚集大量优质内容资源,成为海外同行重要的学术助手。

新华出版社社长助理、北京新华音像电子出版社总经理周丹丹分享了新华出版社在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方面的“三种赋能”经验。“一是文化赋能。”周丹丹说,“通过‘文化赋能游戏’‘游戏传播文化’双向逻辑,为文旅资源注入更加年轻化的表达,同时让游戏产品摆脱单一的娱乐属性,成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周丹丹进一步指出,二是科技赋能,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三是品牌赋能。新华社通过长期积淀的品牌影响力,能够助力数字文化产业更好更快传播。”她说。

文学艺术是联系人类心灵的桥梁,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章朝阳透露,近年来凤凰集团广泛联合海外的出版商、书店、译者、学者、高校、研究机构、读书社群等多元主体,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海外传播合作网络,实现需求共研、资源互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我们集团旗下的译林出版社推出《三体》图像小说,实现了多语种版权的全球布局;凤凰文艺出版社和意大利德陆法出版社共同推进意大利、中国当代诗歌集互译项目等。”他说。

科技期刊平台是构建科研生态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今,中国科技期刊平台正在国际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可喜突破。“‘借船出海’肯定是受制于人。我们建立Researching平台的核心驱动力就是国家对数字安全、自主版权的强烈需求。”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编审杨蕾介绍了中国激光杂志社根据多年积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这一窗口期所建立的Researching平台。该平台可以提供学术论文在线阅读和下载,致力于创造一个学者交流的社区。

学术出版“走出去”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选择。中国知网(英文简称“CNKI”)经过数智化转型、国际化传播、智能化升级三个阶段的三重接力,持续赋能知网“走出去”。

谈及中国知网的战略布局,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副主任、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总经理张宏伟表示,未来将以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双轮驱动,构建平台矩阵。“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我们对产品进行了重塑,集中打造了CNKI AI新一代生成式知识服务平台。”据张宏伟介绍,CNKI AI消除了语言的障碍,各个语言人群都可以使用他们的母语来访问中文资料,再用他们的母语把内容输出去,极大提升了传播效率、扩大了传播范围。“我们希望能够消除知识的鸿沟、数字的鸿沟,促进知识的全球共享。”张宏伟说。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