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APASL 2025期间,由《国际肝病》&《肝胆情报官》共同发起“APASL前沿情报”专栏,旨在为广大同道同步传递大会最新、最热的前沿研究与进展,第一时间分享会议亮点内容。3月28日,APASL 2025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席演讲”专题会议吸引着与会者的
在APASL 2025期间,由《国际肝病》&《肝胆情报官》共同发起“APASL前沿情报”专栏,旨在为广大同道同步传递大会最新、最热的前沿研究与进展,第一时间分享会议亮点内容。3月28日,APASL 2025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席演讲”专题会议吸引着与会者的目光。会议由APASL前主席Shuichiro SHINA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担任主持,他们以专业且热情的开场致辞,为本次会议拉开了序幕,奠定了积极交流、深入探讨的良好基调。随后,会议进入开幕报告与主席报告环节,该环节为后续的讨论与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框架,明确了会议的核心主题与关键方向。
APASL前主席Masao OMATA教授对APASL及其官方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APASL作为亚太地区肝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组织,长期致力于推动肝病学研究的发展与交流,在全球肝病防治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Hepatology International杂志作为专业的学术期刊,为全球肝病学研究成果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汇聚了众多前沿研究与创新观点。同时,OMATA教授详细介绍了APASL在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以及推动肝病防治实践方面的卓越贡献,同时阐述了Hepatology International杂志在收录高质量肝病学研究论文、引领学术潮流方面的重要价值。他的讲解让与会者对APASL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以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的学术影响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后续探讨肝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APASL前主席Shiv K. SARIN教授带来了关于APASL的深入讲解。亚洲地区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阔,肝病的发病率和患病基数不容小觑,因此,APASL在该地区的肝病防治工作中肩负着重大使命。SARIN教授详细阐述了APASL在整合区域内科研资源、协调各国肝病防治策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所采取的积极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果。他指出,通过各国学会的紧密合作,亚洲地区在肝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防治技术创新以及患者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在病毒性肝炎的疫苗研发与推广、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等领域,亚洲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且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为全球肝病防治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宇理事长在会议中聚焦公共卫生层面的肝脏疾病负担这一关键议题。肝脏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压力。王宇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全面展示了肝脏疾病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严峻现状。他提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有限、医疗资源不足以及公众健康意识淡薄等因素,病毒性肝炎的传播较为广泛,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同时,肝脏疾病的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应对这一挑战,王宇强调了加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如普及疫苗接种、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等,以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减轻公共卫生负担。
APASL 2026候任主席Necati ORMECI教授对胃肠病学和肝脏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胃肠病学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许多肝脏疾病往往伴随着胃肠功能的紊乱,而胃肠疾病也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功能。ORMECI教授介绍了该领域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突破。在基础研究方面,对肝脏和胃肠道的生理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在临床诊断方面,新型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如高精度的影像学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显著提高了肝脏和胃肠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在治疗技术方面,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新兴的治疗手段如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APASL 2025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来了关于未来肝病学的精彩解析,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发展蓝图。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肝病学将呈现出多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多元化方面,肝病学将与其他学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深度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创新发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可实现肝病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探索治疗遗传性肝病的新方法,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在精准化方面,未来肝病学将更加注重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通过对患者个体的基因、蛋白质组学等多层面信息的分析,实现对疾病的精准分型和治疗靶点的精准定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在智能化方面,智能医疗设备和远程医疗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肝病的诊疗过程,患者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并与医生进行远程沟通,获得及时的医疗指导和建议,这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APASL 2025科学委员会主席董家鸿院士对肝脏疾病中的精准外科手术进行了详细解析。精准外科手术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在最大限度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留正常肝脏组织的功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董家鸿介绍了其团队在精准外科手术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和丰富经验。他们通过研发先进的手术技术和设备,如人工智能辅助的手术导航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实现了对肝脏病变的精准定位和手术方案的精确规划。在实际手术中,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医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实现精准切除,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在肝癌手术中,精准外科手术能够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这场意义非凡的专题报告中,亚太肝病学领域的精英们从不同维度展开深入探讨,为我们清晰勾勒出肝病学领域的当下全景与未来走向。相信在各方的携手努力下,通过持续的科研创新、经验交流以及策略优化,人类终将攻克肝脏疾病防治的重重难题,大幅提升全球肝病诊疗水平,为无数患者带来健康的曙光,在肝病学发展的征程中书写辉煌篇章,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现场编辑:吴潇
来源:车上一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