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希:从肝癌“高危雷区”挖掘精氨酸酶全新价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0 10:31 1

摘要:当肝癌术后的患者还在为复发的阴影焦虑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生贺希已化身“风险解码员”,在病理切片与临床数据的海洋中锚定了关键线索。她也凭借对肝细胞癌复发机制的敏锐洞察,斩获APASL 2025 BEIJING Young Investigator(AP

当肝癌术后的患者还在为复发的阴影焦虑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生贺希已化身“风险解码员”,在病理切片与临床数据的海洋中锚定了关键线索。她也凭借对肝细胞癌复发机制的敏锐洞察,斩获APASL 2025 BEIJING Young Investigator(APASL青年研究者奖)。她发现,精氨酸酶的活跃表达竟能让肝癌复发风险“踩下刹车”。

贺希的研究像一场精密“拆弹行动”,从“高危雷区”挖掘出精氨酸酶的全新价值,在文献堆里提炼假说,用临床样本反复验证,最终为肝癌患者织就一张复发预警的“智能网”。未来,这位青年医者将带着对医学的执着,在更大规模的临床验证中打磨成果,为患者推开一扇扇希望之门。

本次获奖研究聚焦于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特别是通过病理组织学标志物来预测复发风险。研究发现,精氨酸酶阳性表达是降低肝癌复发风险的保护因素,而微血管侵犯和肿瘤最大直径>5.8 cm是复发的高危因素。研究过程中,如何在经典标志物基础上取得新发现是贺希及其团队面临的困难。研究团队通过大量文献阅读,结合临床经验,反复研讨,提出研究假说,收集并分析患者数据,包括病理组织学资料,最终验证了假说。

该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为肝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提供了一个潜在标志物,也为术后管理提供了新视角与思路。研究团队期望通过此项研究帮助临床医生更精准识别低复发风险患者以减少不必要的辅助治疗,同时对高危患者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贺希表示,作为在肝病专科医院工作十余年的临床内科医生,始终以解决患者痛苦和临床实际问题为工作驱动力。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肝病外科三病区工作期间,贺希在国内著名肝移植专家、肝胆外科专家刘振文主任、王洪波主任的带领下,与优秀外科医生团队协作使得肝癌从早期诊断、根治性治疗评估、术后管理更为精准化和标准化。肝病外科三病区以肝移植和肝癌治疗为特色,每年治愈大量的患者,但鉴于肝癌的高复发风险,仍面临肝癌复发的挑战,也深刻认识到肝癌复发的严峻性。

跨学科协作使贺希得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并为研究积累丰富临床素材。研究的关键节点基于长期临床经验与细致观察。研究团队注意到精氨酸这一传统病理检测指标在肝细胞癌表达中的差异,并通过数据分析重新评估其价值,逐步将其确立为预测复发的重要标志物。研究过程中,贺希团队得到多位业内专家指导,特别感谢国际著名的肝病学专家-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廖家杰教授及其团队的学术支持和指导。

尽管研究取得进展,但贺希认为距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仍有长路需行。精氨酸酶作为预测标志物的临床意义需更大规模研究验证,其生物学机制亦待深入探索。未来,贺希团队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结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致力于为肝癌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诊疗方案。

得知获奖时,贺希表示心情激动与感激交织。她指出,APASL作为亚太地区肝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之一,能够获此奖项令其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强调,这不仅是对其个人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其团队努力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这一荣誉令她意识到团队研究正在为临床实践带来切实改善,并激励其在未来研究中更注重临床实践与科研的结合,努力为患者创造更多实际获益。

贺希提到,未来计划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索更多基于肝癌复发及诊疗的个体化策略,并深入探究肝癌复发与进展的具体机制。研究团队期望通过更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科学设想,将其整合至肝癌患者术后管理系统中,以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此外,贺希也期望借助APASL平台与肝病领域青年研究者交流学习,汲取经验与灵感,为肝病学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贺希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工作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

专注肝脏疾病诊疗10余年,擅长终末期肝病管理、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肝移植围手术期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处理。建立基于循证医学的肝移植患者长期随访体系。

以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oncology》、《Hepatology International》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肝移植术后疑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疑难重症肝病》等书,参译《Zakim and Boyer’s Hepatology》。

来源:健康最旋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