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查社保卡余额是个麻烦事——以前要么得跑社保局窗口排队,要么去药店让店员帮忙查,遇上人多要等半天,遇上药店下班还查不了。其实根本不用这么折腾,微信上点几下就能查,连老人都能学会。今天就把这8个步骤拆得明明白白,每一步都讲得接地气,还附上个“避
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查社保卡余额是个麻烦事——以前要么得跑社保局窗口排队,要么去药店让店员帮忙查,遇上人多要等半天,遇上药店下班还查不了。其实根本不用这么折腾,微信上点几下就能查,连老人都能学会。今天就把这8个步骤拆得明明白白,每一步都讲得接地气,还附上个“避坑提醒”,看完保准你和家里老人都能自己查余额、看明细。
先跟大家说个实在的:现在社保卡功能越来越多,不光能买药、看病报销,里面还有两个“钱袋子”——一个是“医保个人账户”,平时买药、看门诊刷的就是这里面的钱;另一个是“金融账户”,退休后领的养老金、报销的医疗费,还有政府发的补贴,都会打到这个账户里。咱们用微信查的,就是这两个账户的余额和消费明细,不用再分开查医保和银行了,特别方便。
下面开始说步骤,每一步都标得清清楚楚,老人跟着做就行:
先把微信点开,屏幕最下面一排有“微信”“通讯录”“发现”“我”四个选项,点最右边的“我”。这里要提醒老人:别点错成“发现”了,“发现”里是朋友圈、视频号,不是查余额的地方。要是微信页面字体太小,先在手机设置里把“字体大小”调大,看着更清楚。
第二步:点“服务”(以前叫“支付”)
点完“我”之后,会看到“相册”“收藏”“卡包”“服务”这些选项,找到“服务”点进去。有些老人的微信可能还显示“支付”,没关系,“支付”就是“服务”,功能一样,直接点就行。
第三步:点右上角“三个小点点”
进了“服务”页面,上面有“钱包”“信用卡还款”这些,别管这些,看右上角——有三个竖着的小点点,这是“更多”按钮,点一下。很多人容易忽略这个按钮,其实查社保的入口就藏在这儿。
第四步:点“社保服务”
点完“更多”,会出来一个小菜单,里面有“生活服务”“医疗健康”“社保服务”,找到“社保服务”点进去。第一次点的话,微信会弹个窗问“是否允许获取位置信息”,选“允许”就行,这是为了定位到你当地的社保系统,查的才是你自己的信息。
第五步:点“电子社保卡”,没领的先领一张
进了“社保服务”页面,最显眼的就是“电子社保卡”。要是之前没领过,就点“领取电子社保卡”,然后按提示输身份证号、刷脸认证——刷脸的时候对着屏幕,别戴帽子、眼镜,光线亮一点,几秒钟就认证完了。领过的直接点“电子社保卡”就能进下一步,不用再认证。
这里插个“避坑提醒”:有些老人担心“刷脸不安全”,其实放心,这是国家社保平台和微信合作的,信息加密,比去外面找人帮忙查安全多了。而且领了电子社保卡,以后看病、买药不用带实体卡,手机出示电子卡就行,丢了也不怕。
第六步:点“社保查询”
进了电子社保卡页面,下面有“就医购药”“社保查询”“待遇申领”几个选项,咱们要查余额,就点“社保查询”。别点“就医购药”,那是去药店付款用的,不是查记录的。
第七步:查“医保账户”和“金融账户”余额
点完“社保查询”,会出来两个主要选项:“医保个人账户查询”和“社保卡金融账户查询”。
- 想查买药的钱还剩多少,就点“医保个人账户查询”,里面会写“账户余额”,还有最近3个月的消费明细,比如哪天在哪个药店买了药、花了多少钱,都看得清清楚楚。
- 想查养老金到没到账、有多少余额,就点“社保卡金融账户查询”,这里会显示银行卡里的余额,还有最近的转账记录——比如这个月养老金是不是按时发了,发了多少,一看就知道。
这里再给个“老人友好提醒”:明细里的“交易时间”“交易金额”都是大字体,不用眯着眼看。要是想查更早的记录,点“查看更多”就能翻以前的,不用一页一页找。
第八步:查完退出,保护好个人信息
查完余额和明细,点右上角的“X”退出就行。要是担心别人拿手机乱点,退出后可以把微信后台关了,或者给微信设个手势密码——在微信“设置”里找“账号与安全”,再点“手势密码锁定”,设个简单的手势,比如“上下左右”,下次打开微信要输手势,信息更安全。
除了查余额,再跟大家说两个微信社保服务里的“隐藏功能”,老人用得上:
第一个是“医保缴费查询”:点“社保查询”里的“缴费记录查询”,能看今年的医保是不是交了,交了多少,没交的话还能在上面直接补缴,不用跑银行。
第二个是“养老金测算”:快退休的老人,点“待遇测算”里的“养老金测算”,输上缴费年限、缴费基数,能大概算出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心里有个数。
最后再总结个“老人操作口诀”,记不住步骤的可以背下来:
选“社保服务”领电子卡,刷脸认证别害怕;
点“社保查询”看余额,医保金融都能查;
查完退出关后台,信息安全不泄露。
其实现在科技越来越方便,不是只有年轻人会用手机查社保,老人只要跟着步骤一步步来,也能自己搞定。以后再也不用为了查个余额跑社保局、求别人帮忙,自己动手,又快又安心。要是家里老人第一次学,年轻人可以在旁边慢一点教,教一遍记不住就教两遍,多练一次就会了。毕竟社保里的钱是老人的“养老钱”“救命钱”,自己能查、能管,才是真的放心。
来源: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