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不利于我睡觉的事,我不做,一切不利于我睡觉的人,我不交,无论中药西药,我只相信睡觉,能睡好觉,就是人生最有福报的事。”
南怀瑾曾说:
“一切不利于我睡觉的事,我不做,一切不利于我睡觉的人,我不交,无论中药西药,我只相信睡觉,能睡好觉,就是人生最有福报的事。”
人这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但对现代人来说,好好睡一觉,已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很多人白天上班,被重复性的工作和KPI折磨,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时间才属于自己,于是“报复性熬夜”就成了一种惯性,难以割舍。
也有不少人,明明知道了睡觉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在十点前睡觉,但躺到床上,大脑又开启了活跃模式,越想越兴奋,结果更睡不着。
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晚睡,第二天身体都会很诚实,那就是昏昏欲睡,精神不佳,白天的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这样的日子重复久了,你就会发现,原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熬夜和晚睡中拉开的。
不熬无用的夜,人生会重启
去年的时候,我习惯了每天熬夜,基本上都是在两点左右才睡觉。
那时候我一有写作灵感,就会打开电脑开始写,还沾沾自喜自己节约了时间,但这种不规律的睡眠,导致我第二天经常睡到中午,起床后不来杯咖啡大脑就完全运转不起来。
这样算下来,哪怕我夜里多挤出了两三个小时去工作,但白天可能要用四五个小时来“偿还”,属实是一点也不划算。
所以今年我就下定决心戒掉熬夜,不管当天工作有没有完成,10点之前一定躺在床上。
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早起明显工作效率更高。
我通常会先吃个早餐,然后泡一杯茶,去到书房里开始写作,有时候写完一篇文章,一看时间才早上8点。
而我一天的工作已经几乎完成了,于是我反而拥有了大量的时间去看书,写课程,这相当于是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
这一切的开始,仅仅依赖于“早睡”这个动作。
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去熬无谓的夜,哪怕当下好像能让你做更多工作,让你得到情绪满足,但背后都是以第二天的透支作为代价的。
真正的强者,不是一天连轴转二十个小时,而是说几点睡就几点睡,说几点起就几点起。
睡眠良好,是一种真正的才能。
不赴无价值的局,把时间留给床
在一档节目中,蔡健雅问45岁的蔡依林:你的身材和状态都特别好,到底是怎么保持的?
蔡依林说:保养秘诀就是早睡,晚上10点就要睡觉。
此外,蔡健雅还说:蔡依林哪怕是外出聚会,大家玩得正嗨,她也是九点多就要叫车回家,因为10点前要睡觉。
现在大家好像很痴迷于一个词,叫“夜生活”,我家楼下就有一个小酒馆,每天晚上都会热闹到很晚,但在我看来,这种看似热闹的局,实则是无效社交。
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吹水,把身体折磨地疲惫不堪后回家睡觉,反而会降低代谢水平,导致难以消化,久而久之,很容易伤害到肝肾与消化功能。
我有一位叔叔,由于常年作息不规律,一周能去三五次酒局,今年体检的时候检查单亮起红灯,还患上了高血压。
人到中年,最大的福报不是财富,而是你能不做不利于睡觉的事,拥有拒绝无效社交的清醒和自由。
那些来自深夜的狂欢,比如一场酣畅淋漓的酒局,一顿满足口腹的烧烤夜宵,一次宛如遇到知音的深夜畅聊,表面上看给了你“放松”,但带来的愉悦感会在第二天醒来后变成焦虑攻击你。
请记住,一件事如果不利于你早睡,压根就不值得追求。
不背无畏的心事,把心安顿好
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早睡,而是早睡的希望,常常被扼杀在对“心事”的琢磨里。
比如职场上领导的一句打压,客户对方案的挑剔;
比如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健康欠佳,夫妻间偶然的争执;
再比如那些无关紧要的比较和焦虑,想起邻居新买了车,闺蜜又去了国外旅行……
这些心事在失眠的脑海里翻来覆去,情绪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熬夜和失眠。
但真正的智慧,是学会把白天该解决的事情留在白天,晚上把心安顿好。
睡前不去复盘,不去做深度思考,不给脑力增加额外负担,让身体和大脑放松,把问题留给第二天。
心理学有一个术语“未完成事件”,意思是一个人不能被淹没在未完成事件中,否则就会占据心神,特别是那些你无比纠结但其实如鸡肋一般的事情。
如果这些事情,在你的外在现实和内在思维中,运行了很久都没有结果,就会像一个程序一样占据内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心事重重的人,往往在睡眠上也一塌糊涂,因为“内存过载”,精神紧绷。
弗洛伊德曾说:“梦是潜意识的表达”,当你总是在睡前纠结于各种各样的心事,思维停不下来,就无法真正得到休息,典型的具象化表现就是觉浅梦多。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睡前告诉自己:“让这件事就此完结吧,让它死掉吧。”
此刻你只需要拥抱睡眠,睡眠才是对生命的馈赠。
3个方法,提升睡眠质量
1.改变环境,减少意志力驱动
我有一个习惯,上床之前把手机放到客厅充电,床头只放一盏灯和一本书。
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睡眠环境,人的大脑是有惯性的,当你想要玩手机,发现需要下床去取的时候,积极性就会消失。
相比之下,睡前看书,会让大脑趋向平静,更容易入睡。当然,前提是不看小说或是娱乐性的书籍。
2.重置起床动力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早睡?因为早起的刺激性不够。
我们对早起的想象,通常是早起后看书,学习,锻炼,这些事情在我们的脑海里会默认为痛苦,因此会加剧我们不愿意早睡早起的惯性。
我有段时间为了早起,会告诉自己:现在好好睡觉,早上起床奖励自己吃一顿美味的早餐,或者看一部电影。
这样一来,就能心甘情愿地入睡了。
而且当你第二天早起的时候,神清气爽的状态会让你自发地想要去工作和学习,娱乐的念头反而没那么强了。
3.潜意识里把睡眠置顶
可以通过写日记,写提醒事项,更换早睡早起壁纸,来重复提醒自己,早睡早起是一件重要的事。
比如我的手机主页,一打开就是一句笔记内容提醒:“再宏伟的蓝图,都不如10点睡,6点起。”
规律的生活是人生的基本盘,你的基本盘稳了,才有底气和精力去应对生活中艰难的挑战。
哲学家康德的生活就规律到像一个钟表,他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散步,固定时间写作,这种极致自律,让他可以屏蔽掉外界的干扰,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深度创作和思考。
奥黛丽·赫本曾说:“中年以后,我终于明白,没有什么事情重要到值得牺牲一夜安眠”。
保护你的睡眠,就是保护你的心智,一夜好眠胜过世间万千良药。
来源:知性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