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市河长办、海珠区河长办联合打造了“海珠区首条水生态环境精品研学路线”,以水为脉,以生态、文化、经济载体为点,串点成线,积极探索水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获悉,广州市河长办、海珠区河长办联合打造了“海珠区首条水生态环境精品研学路线”,以水为脉,以生态、文化、经济载体为点,串点成线,积极探索水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研学路线成功入选2025年度全国精品生态研学路线,是广州市首批3条生态环境精品研学路线之一,广州市河长办在3月28日举行的中国水周主题活动上正式发布。
沿着这条路线,市民游客可以在海珠湖公园开展湿地野鸟调查,探寻“城市绿心”的生态奥秘;在广州市文化馆欣赏非遗技艺,感悟“岭南文化”的乡愁;在广州水博苑了解广州治水历史,读懂“水城相融”的重要意义;在阅江路碧道,体验高品质“城市客厅”,共享“千年商都”的繁荣成果。
1.海珠湿地:城市中心的自然百科全书
海珠湖是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湖和外湖组成,天然混成“金镶玉”的美景,是名副其实的“广州绿心”。
经过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湿地内水质从过去的V类提升至Ⅲ类,部分指标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走进海珠湿地,寻找鸟类
位于海珠湖中央的鸟岛是候鸟的“五星级酒店”,海珠湿地鸟类从72种增加至201种,昆虫种类从66种提升至903种。近年来,发现3个全球昆虫新物种均以“海珠”命名,分别为“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和“海珠微瓢虫”。
研学特色:
①湿地野鸟调查:跟随海珠湿地导师,学习“听声辨鸟”,使用专业高倍望远镜观测鸟岛珍稀鸟类。
②未来感生态巡航:在海珠湖游船码头搭乘5G无人驾驶游船,360°环览湖光水色,仿佛置身“自然纪录片”之中。
③微观世界建造师:在竖德生活馆亲手构建微型湿地生态缸,认识“水-生物-土壤”等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和重要性。
2.广州市文化馆:汉唐建筑与岭南园林的艺术殿堂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海珠区淋沙涌河畔,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文化馆,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入选“广东省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广州市文化馆
新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再现岭南水乡园林的佳境,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由它们共同形成的大型园林景观,是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
研学特色:
①欣赏园林美学:登上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五楼,将文化馆、海珠湿地生态美景和皮划艇、桨板爱好者在淋沙涌破浪前行的矫健身姿饱览眼底。
②解读建筑密码:参观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主题园林建筑,感悟“云山珠水”的建筑灵感,镬耳墙的广府建筑风格。
③学习非遗:走进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观赏牙雕、广彩、广绣等广州非遗技艺,听述五羊城市起源,了解珠江千年航运历史。
3.广州水博苑:穿越千年的治水智慧课堂
广州水博苑既是一座以岭南水脉为主题的开放式文化场馆,也是一座集水科普展示、水文化传播、水治理示范、水生态旅游示范、水科研交流于一体的主题博览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走进广州水博苑感受治水智慧
园区以“水城印象”为总体设计理念,构筑“一脉一塔定水苑,三馆灵峰入博境”的景观结构。一脉为琶洲涌,一塔为琶洲塔,三馆为主展馆、互动馆、文化馆。
研学特色:
①打卡“水”主题文化公园:在“一塔一涌三馆”格局中,领略岭南水文化特色,见证岭南人驯水、用水、亲水的文明史诗,穿越千年寻找海丝文化记忆。
②参观生态文明主题馆:参观水文化主题馆、自来水科普展、净水科普展,了解广州市水历史、水治理、水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治水兴水工作与城市发展、人居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③化身“小河长”巡河: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与“净水实验”研学课程,在琶洲北涌开展巡河护河,学习水环境保护知识。
4.阅江路碧道:高品质城市会客厅
阅江路碧道示范段位于阅江路北侧滨江绿化带,西起华南大桥、东至琶洲北涌,全长2.6公里。
阅江路碧道示范段
碧道以“阅江汇客·都市生活”为理念打造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等“五道”以及2个儿童活动场地、琶洲桥底极限运动场等设施。不仅让市民群众出行拥有更多样化的选择,还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日常生活休憩、运动锻炼的好去处,这也是海珠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研学特色:
①解码海绵城市建设:了解海珠区治水工作成果和阅江路碧道建设情况,亲手操作雨水花园模型,从“渗、滞、蓄、净、用、排”深入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②体验城市发展活力:从阅江路碧道出发,打卡琶洲港澳客运码头、珠江·琶醍文化创意区,了解琶醍滨水空间设计和珠江滨水新业态发展,体验珠江·琶醍的文化创意和时尚潮流,认识“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意义。
③总结研学成果:各学员结合各个节点所学到知识,认真完成研学手册,交流心得体会。由市、区河长办向研学人员颁发研学证书。
文|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陈超鹏图|通讯员提供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