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2024年报观察:“大象转身”背后的三大新增长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17:02 2

摘要:3月28日,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广汽集团汇总口径营业总收入约4016.5亿元,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91.66万辆和200.31万辆。出海方面,全年汽车出口12.7万辆、海外销量增长67.6%,海

作者 | 甘深

3月28日,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广汽集团汇总口径营业总收入约4016.5亿元,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91.66万辆和200.31万辆。出海方面,全年汽车出口12.7万辆、海外销量增长67.6%,海外市场毛利率达14.72%。

这是自2024年10月开启内部深化改革以来,广汽集团的第一份年报。从营收规模和产销数据看,广汽集团仍居国内车企前列,这也是如今主动开启新一轮变革的底气。而大众迫切想知道的是,合资车退潮与自主品牌崛起下,广汽集团转型的一系列举措,比如,加码智能化、聚集自主品牌、全面布局AI+等是否已反映在财务数据上。

从最新的财报看,尽管业绩下滑态势未完全扭转,一些好转的迹象有所显现,比如汽车销量从8月起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其中自主品牌销售占比提升至约40%,自主品牌出口量首次突破10万辆,增速达92.3%。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业绩报告中强调,2025年是广汽三年“番禺行动”的元年,也是落地显效的关键一年。公司将积极推进集团管控模式变革,全力推进“番禺行动”,坚定战略转型及业务转型,挑战2025年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

此外,广汽集团宣布继续实施分红,2024全年拟派发现金股息占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约为62.43%。据统计,广汽集团自上市以来坚持持续稳定的分红政策及每年两次派息,累计已派发现金股息超260亿元。

大型车企的转型变革犹如大象转身,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在燃油时代缔造过销量神话的广汽集团,而今正重新定义自己。透过年报数据,或能以此跟踪这家巨头转身的轨迹与速度。

发力智驾平权:2025年全国首款L3车型量产上市

整车企业的智能化升级被视为国家级战略方向,其中智能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不仅为车企提供通过技术弯道超车的契机,甚至能决定一家车企的生死。

为支撑这一战略,广汽集团在研发投入上并不吝啬。财报显示,2024年广汽集团全年研发投入超79亿元,新增专利申请超3200件,截至2024年底累计专利申请超21000件。

而在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广汽集团以一场智驾普及掀开智能化超越的新序幕。当前,L2高阶智驾领域已掀起“智驾平权”革命,更高阶的L3、L4级自动驾驶尚未“普及”。

从诸多研报解读中可了解,L1、L2 辅助驾驶主导者是驾驶员;L3是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分界线,事故主要责任从司机变为系统,但仍需要司机坐在驾驶位以及时接管;L4、L5属于真正的无人驾驶,主导者是智驾系统。

今年3月18日,广汽集团推出包含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在内的智能科技品牌“星灵智行”,宣布通过自研的广汽GSD智驾系统全力推动智驾平权。活动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表示:“L2级别智驾第一梯队确实太拥挤,但L3、L4自动驾驶的舞台上还有点空,广汽先站上来,也欢迎更多同行尽快加入。”

从年报披露信息看,目前广汽集团已实现L2级高阶智驾的城区NDA功能全国落地,并在2024年率先将带激光雷达的智驾系统搭载于15万元级别车型,加速高阶智能驾驶普及。此外,广汽集团于2024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开展 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的车企之一,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销售全国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

在广汽集团看来,其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L3量产上市的车企,力争成为L3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者,这不仅是基于广汽从L2到L4级智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更是基于广汽在L2级智能驾驶领域以及在L3、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海量的运营数据积累。

而在L4自动驾驶领域,广汽和滴滴自动驾驶合作L4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将在今年内下线交付,2026年广汽将成为国内首家前装量产L4自动驾驶产品规模化运营的车企。目前,广汽集团已通过旗下如祺出行和战略合作伙伴小马智行在北上广深及横琴粤澳合作区开展L4 Robotaxi运营、里程超过4000万公里。此外在L4出行方面,祺迹汽车首款L4 Robobus已量产,计划今年在广州部署上百辆。

做强自主品牌:2024年销量占比已达39.41%、海外销量增长92.3%

基于深化“番禺行动”和“智行2027”计划,广汽集团的目标是,在2025年智驾水平稳居中国第一阵营;在2027年智驾水平和研发能力进入全球第一阵营。同时,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这背后,合资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形成的巨大市场份额和超额利润,正遭遇新能源浪潮的快速侵蚀。中信证券在研报中分析,合资品牌将沿着“二线合资->一线日系”的顺序逐渐出现格局出清,合资车企的出清将让渡量、价、利,自主品牌销量和利润的份额将同步提升。

合资退潮的同时,广汽集团选择发力自主品牌重塑竞争力,造血能力快速提升。《财经》新媒体注意到,目前,广汽集团旗下涵盖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昊铂三大自主品牌。其中,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的定位为智驾普及者,旗下全系产品均搭载智驾和自动泊车功能,主流车型全部搭载高阶智驾功能。广汽昊铂定位为智驾引领者,旗下全系产品标配高阶智驾功能,新推出的产品将全系标配城区NDA(导航驾驶辅助系统)。

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广汽集团自主品牌销售占比已提升至约39.41%,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43.08万辆、占自主品牌销量比例约 55%。广汽传祺全年销量约41.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29.8%,MPV车型销量约18.4万辆、位居国内MPV品牌榜首;广汽埃安全年销量约37.5万辆,居纯电新能源车企前列,该品牌于2024下半年进入新产品投放期,带动2024下半年销量环比上半年增长96.8%。此外,自主品牌2024年在海外市场的销量也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92.3%,已进入7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建成网点490个。

合资品牌方面,广汽集团的战略主要是积极进行电动化转型提升竞争力。其中,广汽丰田节能与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达37.27万辆,占比达48%;油电混动车型终端销量居国内混动市场首位。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已于2024年底投产。此外,广汽日野取得新能源卡车及客车生产准入,发布首款新能源重卡T9,加速向智能新能源商用车转型。

对比来看,广汽集团自主品牌的突围策略来自三方面:其一,技术驱动下,广汽埃安进入“增程赛道”,传祺则与华为深入合作,推出全新的中高级SUV、MPV和轿车三大系列车型。其二,成本优化下,传祺埃安积极降本提效。比如,埃安各职能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并或分设。其三,加速国际化,2025年自主品牌计划进入8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建成网点690个,导入4款新车型。

报告期内,广汽集团已新增发布广汽传祺GS4 MAX、M6 MAX、S7,埃安第二代AION V、AION RT、AION UT,昊铂HL,仍在加大自主品牌车型投入。根据其披露信息,2025年计划推出超过20款全新、换代或改款车型。自主品牌将加快一体化运作及产品结构调整,全面布局增程、插混、纯电等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全年将上市7款全新车型,推动产销量达百万辆规模。

“AI+”增长新曲线: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

智驾比拼之外,广汽集团以创新技术突破行业边界,把战火烧到了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领域。

《财经》新媒体注意到,随着智能出行方式变革向纵深发展,广汽集团开始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及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向上突破。

这背后,2025年两会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按下加速键。在业内分析师看来,技术同源性、生产端技术复用和汽车生产制造应用场景,是促使汽车厂商往人形机器人领域拓展的重要因素。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也曾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步建立起全球领先的产业优势。在低空经济、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上,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效应,这些新兴赛道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体系、制造工艺、应用场景等方面可以双向赋能,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

2024年,广汽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座舱大模型等在AI前瞻性技术布局陆续面世,体现广汽“AI+智造+立体出行”的生态布局初步成型。

据悉,在立体出行方面,广汽实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乘用车、Robotaxi、Robobus、以及飞行汽车的协同布局。2027年,广汽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2-3座城市打造城际立体出行样板,以全链条立体智慧出行深入参与“1小时粤港澳大湾区生活圈”联动出行。

在飞行汽车板块,广汽集团已发布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r、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其中,GOVY AirJet力争在2025年内启动预定。广汽集团还正探索城市立体交通商业模式,规划到2027年在大湾区2-3座城市推出飞行汽车示范运行,实现“多元站点-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链条立体智慧出行服务。

在人形机器人板块,广汽集团自2022年开始进行相关研发,自主研发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也在2024年已经面世,该机器人是行业首创可变轮足构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入选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计划在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和示范应用,并于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

转型中,广汽集团用技术代差发力智能化,用自主品牌崛起重塑竞争力,用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拓展增长空间,每个脚印都嵌着产业链的重构密码。最终其能否凭借体系化能力实现“万亿广汽”蓝图,留待后续观察。

来源:财经新媒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