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初,携程向美国SEC提交的文件显示,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计划出售100万份ADS,价值约73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27亿元)。
9月初,携程向美国SEC提交的文件显示,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计划出售100万份ADS,价值约73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27亿元)。
“ADS”全称是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美国存托股份),它是一种专为非美国公司设计、便于其股票在美国资本市场流通的金融工具,核心是通过“存托”机制解决不同市场的交易规则、货币和法律差异问题。
这是梁建章2025年以来首次披露减持计划。与此同时,携程联合创始人、总裁范敏也提交了减持文件,拟出售7万股ADS,价值约454.44万美元。
高管减持背后,携程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资管巨头BlackRock(贝莱德)新晋成为大股东,持股数量超3481万股,持股比例与梁建章持平,均为5.3%。
1. 老板套现,外资入局
梁建章这次减持,算是携程今年以来最受关注的高管套现动作了。
从携程提交给美国SEC的文件能看到,他计划卖掉100万份ADS,按现在的股价算,这些ADS价值7375万美元。
不光是梁建章,联合创始人范敏也加入了减持队伍,打算出售7万股ADS,大概值454.4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3242万元。这已经是范敏今年第四次减持了。
1月7日他卖了26万股,套现1328.08万美元;2月27日又减持15万股,拿到859.5万美元;到了5月27日,再卖7万股,套现427.42万美元。把这次计划中的减持算进去,范敏2025年累计套现已经有3069.4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9亿元。
高管减持的背后,携程的股权结构也在悄悄发生大变化。
截至2025年2月28日,携程核心管理层的持股情况是稳中有升的。梁建章持股数量超过3647万股,持股比例从之前的5%涨到了5.3%;CEO孙洁持股超1420万股,占股2.1%;所有董事和高管加起来持股超过5956万股,整体持股比例达到8.5%。
机构股东这边的变动就更明显了。之前的第一大股东百度,持股数量降到了4595万股,持股比例从9.4%掉到7.0%,不过目前还保持着最大股东的位置。
最值得留意的是,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BlackRock)新跻身大股东行列,持股数量超3481万股,持股比例和梁建章一样,都是5.3%。
这种变化说明携程的股权结构越来越多元,外资机构投资者正在成为携程的重要持股方。
2. 闷声发大财
高管套现、外资入局的背后,其实是携程相当亮眼的财务成绩单在支撑。
今年上半年,携程营收做到了287亿元,差不多40亿美元;经营利润有76.65亿元,约合10.7亿美元;净利润更亮眼,直接冲到91.94亿元,换算成美元是12.83亿。
单看第二季度,表现也不含糊:营收148.64亿元(约20.75亿美元),净利润48.8亿元(约6.81亿美元)。跟2024年同期比,净利润整整多了差不多了10亿元。
而且携程手里的“弹药”也很足。到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加上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还有那些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加起来有941亿元,大概131亿美元。
再拆成具体业务看,携程各条线的增长节奏不太一样,但整体都在往前走。
2025年二季度,住宿预订业务是妥妥的“优等生”,收入62亿元,同比涨了21%,成了拉着营收往前走的核心动力;交通票务业务紧随其后,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1%,稳稳保持着增长态势;旅游度假和商旅管理业务也没掉队,分别赚了11亿元和6.92亿元,同比增幅各是5%和9%。
从这个业务结构能看出来,住宿和交通票务还是携程的两大“支柱”,靠着这两条主线在带动整体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跨境业务的表现。2025年二季度,携程国际OTA平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涨了60%多,入境游预订量更是翻了一倍还多;出境的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120%,比行业平均的复苏速度快了不少。
只是在这样亮眼的业绩背景下,高管们大规模减持就显得特别耐人琢磨:这到底只是他们个人的财务安排,还是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有别的判断呢?
3. 多方围猎
虽说携程业绩做得不错,但身边的竞争对手可是越来越多了,京东、抖音这些互联网大厂都在盯着OTA这块市场,动作频频。
今年6月,京东直接闯进酒旅赛道,给酒店经营者发了封公开信,说只要商家加入“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最多能享三年0佣金。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说得很直接:“我觉得我们能够为酒店餐饮提供一个新通路,为行业创造价值。京东比拼的是让产品变得更好、价格更便宜、服务更好。”
一个月后,到了7月中旬,航旅纵横也有新动作,整合了37家航空公司的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卖的是源头机票,还特意强调“六大承诺”,像价格透明、不搞捆绑销售、严格按航司规则退改这些,都是用户平时关心的点。
抖音这边则靠着内容优势,在OTA领域发力。同样也是7月份,抖音宣布给本地生活业务砸了亿级平台补贴,不管是连锁品牌酒店自己做官方直播,还是区域矩阵号、商家员工直播,甚至明星达人探店,都给支持。交银国际还预测过,2024年抖音酒旅的GMV能到900亿元,规模差不多是美团的28%。
除了外部竞争,携程的用户口碑也成了个麻烦事。
大家都知道携程毛利率高,2024年更是飙到81.13%,反观同期的腾讯、快手、美团,毛利率分别是52.9%、54.6%和38.44%,差距很明显。
但高毛利率背后,携程的经营模式却老被人质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携程”,能找出十几万条投诉,用户吐槽得最多的就是大数据杀熟、默认搭售,还有那些让人不舒服的霸王条款。
2024年7月,亿欧EqualOcean的创始合伙人黄渊普就写过文章,直接说携程存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更早之前,2017年演员韩雪也在社交平台上提醒大家:“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麻烦还不止来自C端用户,携程和B端供应商的关系也挺紧张。今年6月,不少酒店商家都反映,携程逼着他们开通“调价助手”功能,要是发现酒店在携程上的定价比其他平台高,就会直接强行把价格往下调。
4. 新的阶段
眼看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携程也在找新的增长方向。梁建章在业绩发布会上特意提到,人工智能对旅游业影响很大,还把AI当成了携程未来发展的关键事来抓。
在他看来,AI大模型在旅游业里能发挥的空间特别大,不光能帮OTA平台找到新的获客路子,还能给平台服务添把力,做重要的补充。
其实携程早就开始琢磨AI了。2023年7月就推出了“携程问道”大模型,同年还搞出了“TRIPGENIE”旅行助手。
为了把AI产品布局做得更完善,携程最近还调整了一波重要人事:让陈刚当首席产品官,专门负责推进AI产品的创新和发展;谭煜东则出任首席科学家,专心搞AI技术的研发和落地。
有意思的是,这边高管在减持,携程董事会却在8月27日批了个新的股份回购计划——允许公司在未来回购总价值不超过50亿美元的股票或ADS。
这金额可不小,占公司现在市值的10%还多,算得上是大手笔了。而且在这之前,携程已经照着今年2月批的上一轮回购计划,累计买回了大概700万股ADS,花了差不多4亿美元。
这种“左手回购、右手减持”的情况,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一方面,公司回购股票,通常会被解读成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有信心,觉得现在股价被低估了;可另一方面,高管减持,又常被看作是对未来股价没那么高的预期。
有分析说,携程回购股份,可能是想抵消大股东减持带来的抛压,稳住市场情绪,同时也优化一下资本结构、提高每股收益。
梁建章等人减持套现,或许只是个人财务安排,但结合竞争格局加剧、新玩家涌入的背景,这场股权变更更像是携程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随着贝莱德成为携程大股东,这家中国在线旅游巨头正迎来资本国际化的新阶段。
来源:品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