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成药,抗炎、祛痰、镇咳、镇痛,您要知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3 21:21 1

摘要:秋天一到,嗓子就跟着变脾气。早上起床,喉咙像塞了团棉花,说话得先清两声嗓子,喝口水也止不住那股干痒。有时候一说多了,就像有人从里面往外刮砂纸。其实这不是感冒,也不是上火,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慢性咽炎。

秋天一到,嗓子就跟着变脾气。早上起床,喉咙像塞了团棉花,说话得先清两声嗓子,喝口水也止不住那股干痒。有时候一说多了,就像有人从里面往外刮砂纸。其实这不是感冒,也不是上火,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像个老邻居,不吵不闹,但总在关键时候添点堵。特别是那些靠嗓子吃饭的人,老师、主播、售货员、司机,谁没被它“卡”过几回。

看着不严重,其实慢性咽炎是个慢性炎症,反复发作,拖着拖着可能就成了“耗子尾汁”,不痛不痒却甩不掉。

很多人一发作就上药店找点喉片、喷雾,临时抱佛脚。可你不知道的是,慢性咽炎这个“老顽固”,光靠对付症状是不够的。

它既有炎症反应,又有痰液刺激,还有些人会同时伴有咽干异物感声音嘶哑,甚至咽部神经的过度兴奋,也会让你觉得“嗓子不对劲”。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把病看作一幅画,不是只盯一个角落,而是整幅画面。治疗慢性咽炎,中成药就像家常菜里的老调料,讲究搭配、讲究火候,也讲究体质。

有一次在门诊,来了位常年唱戏的老先生,一开口就咳,嗓子沙得像电台断了信号。他说平时靠含薄荷糖、喝热水撑着,实在不行就喷点西药。

可是越喷越干,越干越咳。我给他换了中成药,三周后再来复诊,声音润了,咳嗽也轻了。他说:“这药不像以前那些,一下子压下去,反而是润润地调。”

这就是中成药的妙处,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化痰、抗炎、润喉一起上。说到这,咱得说说那几味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每一种都像老中医的看家本事,各有分工。

蓝芩口服液,名字听着清爽,其实它主打一个“抗菌抗炎”。里头的蓝芩、板蓝根、黄芩,都是中药里的清热“老三样”,对付慢性咽部充血黏膜肥厚特别拿手。很多咽干红肿、咽痒咽痛的人,喝它一周,喉咙就像下了场小雨,润了。

再比如双黄连口服液,这名字听着耳熟,它不仅能抗病毒,还对细菌性咽部感染有一定作用。有研究指出,它所含的黄芩苷、连翘苷等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说白了,就是在喉咙那片“火场”上泼冷水。那些反复干咳、怕冷怕风的朋友,不妨试试。

说到化痰,不能不提蛇胆川贝液。这瓶子里藏着点“江湖味”,蛇胆清热,川贝润肺,还有枇杷叶、百合、蜂蜜这些“和事佬”在里边。咳嗽带痰、痰粘咳不出、咳得嗓子疼的,喝它就像泡了杯润喉茶,顺气又顺嗓。

还有那个特别适合声音沙哑、说话费劲养阴清肺口服液。这药像一碗老母鸡汤,温润不燥,它的主要成分是玄参、麦冬、贝母、地黄,擅长滋阴润燥。那些天天开会、带课、直播、带娃的“用嗓大户”,嗓子干得像沙纸,喝它最合适。

你要是那种嗓子老觉得有东西堵着,说不清是哪儿不舒服,又总想清嗓子、咳两声,但没痰也没痛,那很可能是神经性咽炎。

这个时候,清喉利咽颗粒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用的是薄荷脑、冰片、山豆根这些“提神醒脑”的药材,能够缓解咽部异物感神经敏感

很多人觉得咽炎是“上火”,于是猛灌凉茶。其实凉茶里多是苦寒药,喝多了脾胃受不了,反而让咽喉更容易反复。

慢性咽炎不能一味清热,还得看你是不是本来就脾虚气弱。有些人一上火就咳,但一着凉也咳,这种人喝凉茶等于雪上加霜。

还有人以为咽炎就是“咽干”,于是狂喝水。其实水喝再多,咽喉黏膜都不一定就湿润了。真正让嗓子舒服的,是要减少局部的炎症反应、降低神经敏感度、改善循环,而不是单靠“灌水”。

咽炎其实和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那些年在厨房炒菜不关烟机、冬天爱关窗抽烟、办公室整天开着空调不喝水,都是慢性咽炎的“帮凶”。

还有人爱吃辣、重口味、熬夜追剧、早上不吃饭,身体像一台老旧电脑,病毒防火墙都瘫了,自然容易出毛病。

慢性咽炎的人,往往肠胃也不太好。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西医也早有研究指出,胃食管反流是慢性咽炎的一个常见原因。

胃酸倒流到咽喉,哪怕不烧心,也可能引起慢性刺激。那些夜里咳、早晨咳、吃饱就咳的人,得小心是不是“胃火上炎”。

说到底,慢性咽炎是个“软病”,不死不活地缠着你。它不像急性扁桃体炎,来得猛去得快。它是一种慢性炎症状态,身体在不断“自救”,但又没法完全修复。所以治疗它,要像养花,不是猛浇一桶水,而是每天给点阳光、空气、水分,慢慢调。

中成药的优势就在这儿,它们不像激素那样见效快,但从整体调节、润燥养阴、化痰清热上入手,既不伤正气,也不压制免疫。慢慢地,你会发现,嗓子不那么容易干了,咳嗽没那么频繁了,说话也有底气了。

不过话说回来,药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药,也敌不过你天天熬夜、抽烟、辣得上头。想要真正摆脱慢性咽炎,除了吃药,更要养成习惯。比如少说话的时候闭嘴,多喝水的时候别等渴了再喝,饭后不要立刻躺,空调别直吹喉咙,早上起来先漱口再开嗓。

有人问我,中成药那么多,能不能一起吃?这就像做菜,不能什么调料都往里放。药之间有配伍关系,也有相互作用。

最好还是请医生看舌苔、听脉象、问病情,再决定怎么搭配。不要自己看着说明书就上嘴,那说明书写得再详细,也不如一个懂你体质的医生来得准。

慢性咽炎虽然不大不小,但它反映的是你身体的“系统性疲劳”。它像个警铃,提醒你:身体已经有点“燥了”,要修一修、缓一缓、润一润。就像老房子里总有一扇吱嘎作响的门,不修理,它不会塌,但也不会安静。

慢性咽炎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种状态。它教会我们,不是每次疼了、咳了才想起来去治,而是平时就要。中成药不是神药,但它们懂得用温和的方式陪你调理,一点点把身体从“干涸”拉回“湿润”。

[1]张雪娟,刘继红,王晓红.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症状的缓解作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4):298-301.

[2]李伟,张静.双黄连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11):45-47.

[3]王丽,高媛媛.养阴清肺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3,31(2):112-114.

来源:药到福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