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此次大阅兵,获得四个意外效果,美国无底气,日本沉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22:11 1

摘要: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如同一颗投入国际深海的震源炸弹,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强烈冲击波。当全球目光聚焦于东风 - 5C等先进武器时,这场阅兵所带来的一系列意外效应,正悄然改写着国际棋局。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如同一颗投入国际深海的震源炸弹,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强烈冲击波。当全球目光聚焦于东风 - 5C等先进武器时,这场阅兵所带来的一系列意外效应,正悄然改写着国际棋局。

特朗普深夜紧盯阅兵直播后,连用两个“very”盛赞“令人印象深刻”,防长赫格塞思也随即宣称“不寻求冲突”,这种反常的温和态度,暴露了美国深层的技术恐慌。

五角大楼内部推演显示,东风 - 17高超音速导弹的10倍音速突防能力,让美国现有反导系统形同虚设,反无人机激光武器的实战化,更是让“无人机海”战术沦为废铁。美国防务网站AInvest直白承认,中国在6G通信、量子计算、AI指挥系统的军民融合方面,已形成代际差。

阅兵后24小时内,特朗普紧急签署行政令,将“国防部”改称“战争部”,这个1947年废止的旧名重出江湖,被解读为“用名号壮胆”的象征性反击。与此同时,美军火商雷神、洛马股价应声下跌,国会突然叫停F - 35升级计划,转而要求“三个月内提交高超音速武器方案”。阅兵当晚,五角大楼旁披萨店订单激增300%,美媒调侃“军官们需要碳水抚慰受创的自信”。

阅兵前,国际预判聚焦中美博弈,却无人料到中国会以如此直白的方式“点名”日本。特约评论员高志凯的解读如一记惊雷:阅兵释放的信号旨在“棒喝阴魂不散的法西斯余孽”,迫使日本“永远不能发展、拥有、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此次九三大阅兵展现出中国军力展示与历史正义叙事的双重冲击,彻底颠覆了日本的预期。

在战略威慑层面,阅兵首次公开展示东风-5C洲际核导弹的"全球覆盖"能力,结合东风-61、巨浪-3等新型战略武器,形成对日本全境的核威慑闭环,远超日本防卫省原预测的第三代装备水平,暴露其严重低估解放军技术跃进;同时,反无人机方队的PLB-625弹炮合一系统、激光与高能微波武器构成的"铁三角",以及水面无人艇、水下潜航器等新域作战装备,体系化呈现智能化反集群和海域控制力,直接削弱日本倚重的无人机战术优势,颠覆其安全认知。

在国际舆论层面,日本耗资560亿日元的外交干预行动遭多国抵制,多国首脑出席阅兵令其陷入孤立,而中方将阅兵定位为"防止军国主义复活"的和平宣言,与日本首相拜鬼、扩军修宪形成尖锐对比,使日本历史修正主义遭遇全球性破防,国际社会视其"反日色彩"指控为拒绝反省的佐证,德媒更评价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成为"亚洲孤岛"。

在战略博弈层面,日本误判中国威慑阈值和国际动员力,原以为可借"中国威胁论"拉拢西方国家或地区,但欧盟多者出席阅兵显示其地缘影响力衰退,高超音速导弹(如东风-17/21/26D)和空天一体。 此次阅兵通过"尖端武力投射+历史正义叙事+国际阵营重组"三重效应,重构东亚权力平衡,迫使日本在军事上重新评估军力代差、外交上承受历史修正主义反噬、意识形态上丧失"和平宪法"道义优势,正如智库所述,中国正用导弹与记忆同时改写秩序规则。

阅兵中亮相的无人作战集群、人工智能系统及激光武器,被美国《外交政策》评价为“军事科技领域领先世界”的证据。尤其反导系统和网络空间作战部队的首次展示,凸显中国在颠覆性战场技术上的突破,削弱了西方在高端军售市场的技术壁垒。

美媒AInvest指出,中国依托航空、人工智能等民用领域的技术反哺军事创新,实现了“减少对外国供应商依赖”。这种军民协同模式大幅压缩装备研发周期,使中国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推出先进武器,冲击传统军工巨头的市场定价权。

此次阅兵,让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展示的军事自主能力表现出强烈共鸣。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分析认为,阅兵昭示中国“已成为不惧霸权压迫的世界大国”,为新兴国家提供了替代西方军售体系的选择,潜在改变军备合作阵营。

在非洲,肯尼亚内罗毕贫民窟青年自发组织“阅兵观看派对”,将#ChinaParade刷上热搜榜首。非盟前副主席姆文察点破关键,中国从殖民地到强国之路,比西方说教更有说服力。

在拉美,委内瑞拉国防部匿名透露,军官学院教材紧急增补“中国信息化作战”章节。巴西陆军上校卡洛斯在研讨会上直言,99A主战坦克的数字化火控系统,比美制M1A2便宜40%且兼容南美山地地形,暗示下一轮军购可能转向。更意外的是,墨西哥毒枭集团通过暗网购买中国民用无人机改装教程,警方缴获记录显示,他们想复制中国反恐装备。

可以说,这次阅兵达到预期目标,还有意外收货!

来源:博学的小羊一点号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