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短剧上星播出、推出微短剧剧场、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近两年,微短剧的火爆吸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广电、北京台等十余家主流媒体跑步入场。
2024年通过广电大屏及广电媒体客户端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约20%;
2024年共33部微短剧在省级卫视播出;
2024年广电媒体播出的微短剧总触达11亿人次,用户规模达1.9亿人次。
3月27日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爱奇艺主办的“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披露了一组关于主流媒体布局微短剧的数据。
事实上,微短剧早已悄然抢占大屏阵地!
微短剧上星播出、推出微短剧剧场、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近两年,微短剧的火爆吸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广电、北京台等十余家主流媒体跑步入场。
主流媒体扎堆入局,微短剧是真火还是虚火?未来将如何发展?
我们从爱奇艺“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找到了一些方向。
1
微短剧“闯”进电视大屏,从视听新物种成长为新主流
近两年,如果说网络视听领域有什么亮点,微短剧爆发一定榜上有名。主流媒体不仅关注这一热点现象,更积极投身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主流媒体布局微短剧已经不局限于广电媒体。3月20日澎湃新闻高调入局,宣布启动 “百剧共创”品牌项目,将联合七家行业头部企业设立6000万元启动资金池,计划3年内孵化100部精品微短剧。
主流媒体已经深度介入微短剧产业生态。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CSM)副总经理肖建兵也注意到精品微短剧内容的跨屏传播趋势,他在爱奇艺“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提出:“当精品微短剧亮相大屏,大小屏双向传播助推其影响力破圈。”
如今的微短剧行业是何面貌?主流媒体押注这个新物种是明智之举吗?
首先是政策扶持促发展。
近几年,微短剧吸引了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双重扶持。其中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旗帜鲜明地支持微短剧发展,并以八大创作方向、四大目标和更大范围征集推广,给微短剧精品创作指明了方向。
在爱奇艺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第六批推荐剧目,共79部作品上榜。截至目前该计划已累计推荐241部作品。
不仅如此,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微短剧发展,如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浙里微光·微短剧+”创作计划等;福建省广电局宣布设立微短剧专项扶持资金;上海市宣布今年继续统筹设立5000万元微短剧扶持资金。
其次是自身优势明显。
一方面,微短剧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剧情吸引力强,能够有效填补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另一方面,微短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传播快。一部微短剧作品从立项到播出用时可短至1个月,能够灵活迭代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去年以来,《家里家外》《少爷和我》《大王别慌张》《原罪》《金珠玉叶》《逃出大英博物馆》等多种不同题材的精品微短剧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一梦枕星河》《洛阳女儿行》等优秀作品还在海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精品效应。
再次是迎合用户需求。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已达6.62亿人,半年增长率高达14.8%。
仅半年时间,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增长到101分钟,追平即时通讯。
行业观察与平台热度形成呼应。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透露,在用户观看时长上,微剧频道已经在移动端变成第三大频道,仅次于长剧、电影频道。“真的群众基础好”。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
数据背后正是海量微短剧内容对于不同受众心理需求的满足。
“短剧是精神代餐的供给者、微剧是情绪的按摩师。”爱奇艺用1—5分钟的竖屏微剧和5—20分钟的横屏短剧细分微短剧。在爱奇艺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晓媚看来,横屏短剧提供谈资和解压功能,瞄准女性独立和职场成长,对文化融合内容的包容性强。而竖屏微剧通过“虚拟逆袭”实现造梦的爽感,聚焦家庭伦理和重生复仇,受众对“孝道善恶”的接受度高。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旺盛的用户需求反向催生一批优质小屏微短剧登上大屏舞台。爱奇艺出品的《大王别慌张》全媒体播放总时长超过5.1亿分钟,不仅在小屏收获高播放量,还登陆东方卫视。
最后是市场反响热烈。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856.5亿元。
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微短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判断:“微短剧已经从内容形态进化为产业连接的超级接口。”
目前,微短剧已经展现出与文旅融合、品牌融合的潜力。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以四川乐山非遗美食为文化背景,成功带动当地旅游;去年618期间,《我和女儿做同桌》播放量达到7.4亿次,实现品牌的破圈传播。
就连刚刚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的第六批推荐作品,推荐方向也仍然延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旨在通过微短剧的轻量化叙事与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激活地方文旅资源,以剧为媒探索文旅共生的深度创新。
未来,微短剧有望作为抓手锻造产业引擎,实现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
有爆款、有受众、强扶持、能商业化,微短剧已经从网络视听新物种成长为新主流。
2
微短剧精品化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
一边是对微短剧长远发展的信心。“微短剧内容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行业正从快速增长转入提质发展新阶段。”肖建兵在会上表示。
另一边是满眼的“霸总”“富婆”“豪门”“重生”,微短剧同质化问题已经凸显。
微短剧如何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
1.精品化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鲜明指出:“微短剧精品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
首先是用户和市场呼唤精品内容。仅2024年全网上线的短剧作品就超过400部,内容同质化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日益拥挤的赛道也倒逼内容创作者寻找商业化与创作质量之间的平衡点。
在龚宇看来,如今观众对娱乐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微短剧需要满足观众“看不烦、看不够、看不厌”的需求。
坚持以精品化创作为导向,从去年的《少爷和我》《大王别慌张》,到今年的《原罪》《家里家外》,爱奇艺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口碑的标杆作品,为微短剧精品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范本。
其次是微短剧内容回归创作本质。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直言,微短剧精品化应回归内容创作本质,摒弃简单“爽点”堆砌。“微短剧要构建合理的剧情结构,注重故事逻辑性;要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提升角色感染力。”
例如爱奇艺自制微剧《帝凰业》,融合了宫廷斗争、情感纠葛与女性价值的实现,深刻人物刻画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广受好评;爆款微剧《家里家外》第一次把年代剧带到微剧领域。该剧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活且极具感染力的人物形象,通过主要人物精心塑造,展现了一幅充满温情与爱的生活画卷。
再次是题材品类多元化。爱奇艺微剧业务总经理孙晨阳认为微短剧题材将更精细、品类更多。“得益于免费模式、会员模式等,微剧题材、故事节奏和内容品类走向多样化。题材也从千篇一律的男频战神、赘婿、女频总裁,发展到年代、喜剧、方言等多元化题材。”
最后是拍摄制作日益精良。服化道、灯光、导演、后期、场景等各个维度都向精品化发展,就连拍摄周期、制作成本也大幅上升。例如,微剧单集拍摄成本从15万元提高至80万元。
2.IP系列化
在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道路上,IP系列化与之互为犄角。精品化为IP系列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吸引力,IP系列化则是精品化的延续和拓展。
爱奇艺戏剧中心总经理李莉注意到“有IP系列化潜质、兼具高密度叙事与情感共鸣、制作精良的作品更受平台和用户欢迎”。她建议从业者坚持内容创新与差异化叙事,在能力范围内做到长板足够长,同时坚持做IP系列化。
长信传媒创始人、董事长郭靖宇的观点更直接:“让真正懂创作的人主导作品,培养影视界自有IP,打造长期IP。”
可以说,打造长期IP、优化叙事节奏、拓展题材类型以及提升制作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微短剧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
这与龚宇的判断相吻合,“平台要养大IP,要把IP养成系列化”。他进一步表示,系列化IP能够再延续到衍生品、文旅等多方面的价值,实现IP的多元化变现。
实际上,爱奇艺已经先后打造《我的阿勒泰》文旅合作新生态、在全国20多座城市建设超40家《唐朝诡事录·西行》《苍兰诀》等IP的全感剧场。位于江苏扬州的爱奇艺乐园将在年内开门迎客。
3
微剧、短剧齐头并举,长剧、微短剧各美其美
当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网络视听用户总量的半壁江山(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人),其内容供给直接影响着全社会对微短剧质量和水平的认知,微短剧怎样找准自身位置?平台方作为微短剧的主要内容供给者,当如何作为?
爱奇艺交出了一份答卷。
1.构建“长+短”内容生态
去年9月,爱奇艺宣布正式布局微短剧,并将微短剧划分为微剧和短剧两类,推出微剧场和短剧场。一系列举措意味着爱奇艺明确了横屏短剧与竖屏微剧的差异化定位。
变革并未停止,3月14日,爱奇艺举办2025“荧光之夜”微短剧盛典活动,对外发布了在微短剧赛道的战略和目标——构建“长+短”内容生态。
长剧和微短剧、竖屏微剧和横屏短剧,爱奇艺的定位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内容层面,长剧能够深入挖掘故事的内涵,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成长历程,构建宏大而复杂的世界观,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而微短剧则以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的特点,精准地满足当下人民群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消费需求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渠道层面,爱奇艺宣布爱奇艺极速版将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更名之后两个客户端的定位更加清晰:爱奇艺APP以长视频为主、免费微短剧为辅,会员可观看全部微短剧;爱奇艺微短剧APP主推免费微短剧,并以长视频内容作为补充,以广告模式为主。
差异化发展正与冯胜勇的观点不谋而合:“长剧和微短剧不会彼此取代,终究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吹响精品创作“冲锋号”
今年,爱奇艺启动自制微短剧,龚宇提出,微短剧应该聚焦精品,让观众更爱看。“时长更短,让观众看不烦;作品更多,让观众看不够;创意无限,让观众看不厌。”
一方面加强微短剧精品内容供给。爱奇艺“荧光之夜”微短剧盛典上发布47部微剧、短剧片单。其中微剧涵盖青春、奇幻、古装、甜宠、喜剧题材和极富网感的年轻化内容,短剧将推出热门IP系列的续作。
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精品激励计划。“精品微剧千部计划”“精品短剧百部计划”“百部港片微剧计划”“普法微剧万集计划”,多维度激励内容创作。
其中,“精品微剧千部计划”以微剧精品化为创作目标,开发包括古装甜宠、都市爱情、历史和悬疑等多元题材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微剧;“百部港片微剧计划”将脑洞式延伸经典港片,以用户喜欢的微短剧叙事模式,重新讲述经典港片时代的故事。
3.完善商业模式
除了上文提到的长剧、微短剧双APP兼顾会员模式、广告模式,爱奇艺还将助推微短剧线上流量的多样化变现。全新升级的“奇炬”营销投放平台能够帮助合作方提升整体会员时长收入分成和广告收入分成。
此外,爱奇艺表示在理性控制自制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小比例投资、分成、保底分成等合作模式,鼓励更多创作者共同打造出多元化的微短剧。
从微短、短剧分类到会员模式推出,再到精品微剧千部计划、精品短剧百部计划,爱奇艺这些举措不仅给好内容和从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尊荣感,也从不同维度拓宽了微短剧的发展视野,推动了行业品质升级。
正如龚宇所说,市场规则是行业的基础,商业规则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企业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建立“打造精品内容、持续盈利、反哺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永远并存。
作为头部平台的爱奇艺,用短短6个月(2024年9月至今)时间构建内容开放的微短剧创作生态。在微短剧行业呼唤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更是价值的守护者、生态的建设者,亦在自觉履行作为平台方的“守门人”角色。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