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说豆签的由来源于一个梦,创始人在梦中见一鹤发童颜的仙翁,拂尘一指,眼前呈现石磨、大豆、面粉、大小擀面杖、利刃一把以及一束束细小的线状物,仙翁含笑一挥,石磨碾动,豆壳剥离,旋即豆粉成堆,再挥拂尘,豆粉、面粉成团……醒来后,就按照梦中所见制作起来,制作完成后又加
豆签又称豆挂面,据记载明朝末年在林墩等地就已经形成制作豆签的工艺,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1
起源故事
据说豆签的由来源于一个梦,创始人在梦中见一鹤发童颜的仙翁,拂尘一指,眼前呈现石磨、大豆、面粉、大小擀面杖、利刃一把以及一束束细小的线状物,仙翁含笑一挥,石磨碾动,豆壳剥离,旋即豆粉成堆,再挥拂尘,豆粉、面粉成团……醒来后,就按照梦中所见制作起来,制作完成后又加入大骨汤中煮制,没想到味道异常好。后送了一些给邻居品尝,因为是以豆子为原料,又是纤细的条状,因此人们将其称为豆签。
随着豆签受到邻里的赞扬,创始人就此开启第一家豆签制作作坊。但同时也没有藏私,而是将制作方法传授给想学习的人。其后豆签的制作技艺便逐渐流传开来,并且代代延续至今。
2
优质原料产地
枋洋原本写作“枫洋”,据说源于山间枫林尽染,后来改称“枋洋”。枋洋地处戴云山脉向南面的漳州平原和东南面的厦门沿海平原过渡地带,因此许多耕地区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有利于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其土地耕层1.5米之间为砂壤质层,土壤肥沃,极适合种植粮食及经济作物,其中就包含各种豆类作物,有丰富与优质的原材料,这也是为什么枋洋豆签传承不息,声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3
传承发展
豆签需要经过数十道工艺精制而成,如选豆、脱皮、磨粉、和团、压片、切丝、晾晒等,豆签的制作纯靠人工加工操作,因此产量不高,其质量的好坏还受天气、原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及时处理,也因此能完全掌握豆签制作工艺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在世代的传承中,其制作方法也不断地与时俱进。经过实验和改进,如今豆签已经可以用红豆、绿豆、黑豆、黄豆、白豆等多种豆类进行制作,口感也更佳。此外为了让豆签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走向各地,还引入烘干机,将制作好的豆签进行烘干,延长保鲜时间,方便运输和保存。
豆签的做法简单,但调味很重要,需要用骨汤煮,再加入鲜虾、蚝干、鱿鱼片等提鲜;出锅时撒入一些芹菜、姜丝、葱末等调味,味道鲜美,口感顺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美食地图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