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9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首都图书馆承办的“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隆重启动。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常林,国家京剧院演出中心主任马南,中国戏曲
3月29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首都图书馆承办的“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隆重启动。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常林,国家京剧院演出中心主任马南,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姚海琳,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等出席启动仪式,共同拉开这场京剧文化之旅的序幕。
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活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
二级巡视员常林发表致辞并宣布活动启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肩负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致力于举办一系列活动促进京剧以与时俱进的姿态焕发新的生机。首都图书馆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和北京文脉传承阵地的作用,从“贴近大众、走向世界”入手精心策划此次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全球100佳旅行目的地的价值,打造了一条集沉浸式体验、展览展示、名家演出、国潮手作于一体的京剧walk路线,将名家名角、非遗传承人、民间票友连接起来,让读者、国际友人和游客在开放包容的图书馆里,亲身感受京剧的内核,种下文化交融的种子。“图书馆+戏曲”跨界融合,让市民在书香中邂逅戏韵,让京剧艺术“活”起来,与大众产生联结,与时代发生共鸣。
阅文、阅艺、阅心,活化馆藏万象新
“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活动深入挖掘图书馆丰富的京剧相关馆藏资源,同时将京剧服装、化妆、道具、剧目盛况场景、人物扮相、京剧名段、经典唱腔等元素进行整合,把京剧的艺术元素转化为观众可感知、可体验、可交互的沉浸式京剧盛宴。
在空间布局、功能划分、展演阅览等方面,充分结合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空间特点,进行模块化设置,将深厚的京剧历史底蕴和年轻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建筑深入结合,精心打造出一条独特的京剧非遗行走路线。读者沿着这条路线游览,既能欣赏到精彩的展览和表演,又能参与各种互动体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京剧知识,感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发表致辞
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表示,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全国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承担着非遗文献典籍收藏与非遗技艺传播的重要功能。此次活动特别注重京剧的“年轻化”和“国际化”,意在让京剧艺术在图书馆活起来,既是对京剧这一文化瑰宝的深情回望,也是对非遗保护与创新传承的坚定承诺。
京城、京剧、京韵,共沐书香润民心
“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活动将非遗技艺与国粹京剧紧密联合,构建“展演+体验+传承+传播”四位一体的京剧文化体验矩阵,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广大读者的多层次需求。这里既有传统的展览展示,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京剧相关的珍贵文物、文献资料,感受京剧历史的厚重;又重点打造了沉浸式体验模块,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京剧的世界中。读者们不仅可以亲自参与制作京剧脸谱、绘制京剧服饰图案等动手的非遗体验活动,还能在来自国家京剧院和多省市京剧院青年演员的保障下,享受高水准的艺术表演,全方面领略京剧的独特魅力。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姚海琳发表致辞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姚海琳表示本次活动是通过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使优秀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资源的传承与保护,也是对时代新需求的一种积极响应,更是在业务工作中找到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职能的一种体现。
文旅、文脉、文艺,融合文化交流大格局
本次活动充分考虑“城市”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功能,通过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规划,如举办三地票友大联欢活动,吸引了京津冀三地的京剧票友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京剧艺术的魅力。这不仅为京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也加强了都市圈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利于形成京津冀辐射效应,进一步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爱京剧。将推动公共服务效能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文旅交流合作等相结合,助力构建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旅游格局。
本次活动还将举办驻华使节专场活动,以京剧为纽带,助力国际文化交流互鉴合作。同时,活动期间将设立旅游推介专区,借助这一平台,促进入境游宣传推广,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全面提升图书馆国际传播效能。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多元呈现北京“四个文化”的时代价值,图书馆将充分发挥联结文化、社会教育和大众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作用,与社会各界力量携手同行,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让文化交融“热”向未来!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