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民俗文化中,今年有闰六月,中元节后紧接着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当太阳处于黄经165°时,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有热感,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
散文写人生(san wen xie ren sheng)
金秋,行走在丰收的土地上
文图/张耀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一场秋雨一场寒,经过几场秋雨的洗礼,家乡一望无际肥沃的土地上,呈现出了一派秋天收获的模样儿。
在传统民俗文化中,今年有闰六月,中元节后紧接着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当太阳处于黄经165°时,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有热感,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尤其是经早晨的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获得“白露”的美名,亦成节气之称。
这些天来,我的内心深处还沉浸在“九三大阅兵”的亢奋之中。祖国强大,人民幸福。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驱车沿338国道一路行驶,去亲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儿女的故乡,行走在丰收的土地上,尽情地享受硕果累累带来的喜悦。昨日还挂满枝头的绿叶,一夜之间成了五彩缤纷的模样儿,美丽的新墩湾草甸草原上,健硕的牦牛悠然自得低头觅食;宽阔的森林防火道路两旁,芨芨草密密麻麻生长旺盛;草丛中最惹眼球的当属毛茸茸的蒲公英,秋风一吹,纷纷扬扬,潇潇洒洒地飘落着,飞舞着,旋转着……
一年又一年,秋天风乍起时,蒲公英的绒球就会随风起舞吹散在空中,好像吹起了流年一般的过往。似是棉絮一般,却又多像变化无常的人生,不禁让人感叹四季的更替和人情的冷暖。我站稳脚,随手抓起一把绒花一般的蒲公英种子,轻轻地放在手心里,憋足了气吹一口,一颗颗种子漫天飞舞,渐渐地飘向了远方,也带走了那些久藏于心中难以释怀的往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国家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稳步推进,山区植被恢复得一年比一年喜人。老家村庄的土房子拆除后,平整回填,种草种树,连同荒芜了几百年的山坡上,也种上了沙棘树。光阴匆匆而过,生长在油坊槽子爷爷墓前的那片沙棘树,在经受了风霜雪雨的摧残和岁月洗礼后,枝叶繁茂,蔚然成林。浑身长着刺的树干,盘根错节,铁虬银枝,皲裂的树干,又似在诉说着生命的旺盛和茁壮。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秋天那片沙棘林开始挂果了,纤细的叶子托起一串串橘黄色玛瑙珠似的小果子,圆润饱满,玲珑剔透,色泽明艳。它们簇拥在枝头,挤挤挨挨,仿佛草原上一簇簇跃动的火苗。这个秋天过后,那些被马莲和芨芨草掩埋的枝干和落在地下的种子,将会孕育出新的生命,子子孙孙,绵延不断。远远望去,就像生长在草原上的一道墨绿色的屏障,逶迤壮观。
离开新墩湾草甸草原,顺着一路连山的水泥路向东行驶,眼前出现了一片又一片的旱土地。今年秋天雨水充足,乡民们种植的豌豆和扁豆等农作物丰收,阶梯式的旱土地里,小山丘似的豆笼似等待检阅的士兵,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大约二十多分钟车程,就来到了位于寿鹿山脚下,地处山地地貌之中,地势南高北低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宽沟村。这里既是元代牧民的牧场,又是清代重要的边塞防御古堡。
经过文物管理部门一番修旧如旧的抢修后,村内街巷两侧保持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民居风格,大多为土坯房小院。我们一行三人将车停在村委会门前的广场后,行步走在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上,偶遇一位年逾古稀淳朴善良额的老人,他热情地想我们介绍硕,村子里至今还保存有百年以上老屋八座,主要以“拔檐”或“一泼水”硬山顶土坯房为主;这些古朴的院落多为方形合院,坐北朝南,由一正房、两厢房构成;个别院落为一正房、一厢房配置,正房两侧配单耳房或双耳房;院落以三合院居多,外院空间开阔,院墙低矮,墙体敦厚,整体保留了西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貌。没走一会儿,就到了老人家的土院落门口,老人说故土难离,家里平时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每月还有养老金,不愁吃不愁喝,一双儿女们都住在县城,有车有房,幸福感满满。上前拉住我的手,极力邀请去他家喝口水,歇歇脚。
盛情难却,跟随老人走进这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土院落,四周寂静,只见他家菜园里绿意盎然,滿园子长着绿油油的白菜,西葫芦藤上结滿了碗口粗的果实,水萝卜也露出了红红的肚皮儿,夏书季节这些五公害的绿色蔬菜,老两口根本吃不完,平日里还能供应给城里生活的儿女。
目之所及,皆为美好。
看到老百姓丰衣足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心情格外地舒畅。见我们进门来,倒让他的老伴儿有些手忙脚乱,又是倒茶又是洗水萝卜,忙乎了好一阵儿。参观了土屋内陈设,一件件农具和室内家具,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大门前闲置的石碾子,土墙上的白灰斑驳陆离,水泥地面一尘不染,粮仓里装满了“红浪浪”新收的和尚头小麦……
脱贫致富奔小康,过去是梦,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
告别了善良的乡人,车子驶出了宽沟村,我们每人手里还攥着临出门时,老人硬塞给的一个水萝卜,感受着岁月静好和人寿年丰的喜悦。国道338线横跨被誉为“米粮仓”的永泰川,昔日旱砂地里还留有大型收割机作业过后,和尚头小麦的麦秸,像极了国庆大阅兵时,新型战机飞过天安门时留下彩色烟雾,笔直笔直,养眼养心。
“快看,砂地籽瓜!”
寂静的车内朋友一声惊叫。抬眼望去,车窗外出现了一望无际,排列整齐,圆溜熟透的砂地籽瓜,足足有上千亩。宽阔的国道两边,每隔十几米瓜农就设置了一个售卖点,小心翼翼地寻一处停稳车,开到一对年轻夫妻的瓜摊前,只听见五六个外地游客,一边商量着籽瓜价钱,一边讨论着前些日子天安门阅兵的感受。秋后雨水多,籽瓜一天一个样儿,让瓜农乐开了怀。我们每人挑选了一个足有二十斤的籽瓜,准备中秋节时与家人一起品尝,扫码付款,年轻夫妻的手机语音里,不停地播报着卖瓜钱的到账信息,开心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金秋时节,行走在家乡丰收的土地上,看到最动容的风景,莫过于丰收之美;田间陇上,最开心的莫过于勤劳朴实的新农人,他们最理解时间的价值,深知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在新农人那淳朴的笑容下,蕴藏着欣慰与幸福的密码。
一片落叶,渲染了浓浓的秋色,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都将要目睹,这一季落花沧桑的流年。愿可爱的家乡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山水年华依旧,青春风姿万千。
来源:西域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