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阀如何摧毁韩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21:17 1

摘要:事情的起因是:韩航董事长女儿赵显娥(Heather Cho)在登机就坐后,收到一包夏威夷果。她因此勃然大怒。为什么?难道这些坚果没有为她“装盘”?她大声斥责机组人员,甚至要求乘务长当众跪下道歉。即便如此,她仍不满意。

2014年12月5日,一架从纽约飞往韩国的韩航班机返回登机口。头等舱传来尖叫和怒吼声。发生了什么?

事情的起因是:韩航董事长女儿赵显娥(Heather Cho)在登机就坐后,收到一包夏威夷果。她因此勃然大怒。为什么?难道这些坚果没有为她“装盘”?她大声斥责机组人员,甚至要求乘务长当众跪下道歉。即便如此,她仍不满意。

韩国经济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为了重建国家,李承晚政府采取了“进口替代”政策,优先发展本国工业以满足国内需求。这种保护主义政策,加上主要来自美国的外援,使得企业家们可以在没有外国竞争的情况下创业。三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起步的,最初从事制糖和毛纺。

但真正的转折点,是朴正熙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后。他有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目标,不满足于传统资本主义的自然增长。他选择与少数几家大企业(即“财阀”)合作,推动国家工业化。政府制定“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将资本集中输送给这些财阀。

政府还国有化了商业银行,控制资本流向,甚至为财阀的外债提供担保。这就好比美国政府把所有资源都砸给特斯拉、埃克森美孚和微软,完全无视其他企业。需要炼油?把钱给埃克森。需要汽车?给特斯拉。要发展AI?给微软。

政府还提供补贴、进口许可、税收优惠和外资保护。这种“简单模式”的商业环境虽然违背了市场机制,但似乎奏效了:出口从1962年的5500万美元增长到1970年的8.35亿美元,人均GDP从106美元涨到279美元,1996年更是飙升至1.3万美元。

但代价是什么?

经济高度集中,财阀变得“大到不能倒”。创始人更关注政治关系而非经营效率,盲目扩张、举债经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财阀体系暴露出巨大漏洞。前30大财阀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00%,而标普500公司平均只有60%。

结果,1997年至1999年间,30家最大财阀中有11家破产,包括当时历史上最大企业破产案——大宇集团,欠债近800亿美元。其创始人金宇中逃往海外,最终回国却被赦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救助,但要求韩国改革财阀治理结构,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然而,改革形同虚设。

财阀的腐败与特权

自那以后,财阀丑闻不断:三星三次因逃税和行贿被起诉,SK集团两次因贪污和腐败被调查,现代、韩华、乐天等也频频涉案。几乎每次,最终都无罪收场。韩国甚至有个说法叫“三五法则”:判三年,缓五年,等于没判。

财阀的股权结构极其复杂,外人根本无法插手。他们通过“关联交易”掏空公司利益,比如让盈利的子公司高价收购亏损的公司,把财富转移到自己家族手中。这种行为导致韩国股市长期被“折价”交易,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

财阀垄断的后果

截至2024年,韩国前30大财阀的收入占全国GDP的77%,而美国前500大企业只占66%。韩国大企业提供全国仅14%的就业岗位,却支付远高于中小企业的薪水,导致人才流向极度不均。

中小企业被压榨:现代起亚控制国内70-80%的汽车市场,强迫供应商独家供货、公开成本结构,甚至剽窃技术。三星也要求供应商提供技术细节,最终复制并取而代之。由于财阀控制市场,中小企业不敢起诉,怕被“拉黑”。

年轻人的绝望

大企业招聘减少,韩国青年失业率在OECD国家中最高,20多岁人群失业率接近20%。而劳动法对老员工保护过度,导致企业更不愿雇佣新人。韩国连续11个季度就业岗位减少,形成“无就业增长”。

为什么这个问题几乎无法解决?

财阀已经根深蒂固。政客若主张改革,会被封杀;律所若起诉财阀,将失去最大客户;大学教授若批评财阀,研究经费将被切断;媒体若报道负面新闻,广告商会撤资。

韩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更难形成反对财阀的民意基础。财阀控制了工厂、港口、银行、法律、政府。他们的继承人含着金汤匙出生,吃着“精致装盘”的坚果,却从未真正建设国家,却可能亲手毁掉它。

韩国的故事,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极端案例。当家族权力无人制衡,当“大到不能倒”变成“大到不敢动”,普通人的努力就被系统性地榨干。韩国人勤劳善良,但他们的国家,却被一群“未加冕的国王与王后”所掌控。

正如那句话所说: “暴民对国王算什么?国王对神明算什么?神明对财阀又算什么?”

来源:闻界之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