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21:19 1

摘要: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很多文物上都镌刻着“止戈为武,为了和平”这一永恒主题,比如吉林市博物馆的珍藏——战国回头双鸟首青铜剑。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很多文物上都镌刻着“止戈为武,为了和平”这一永恒主题,比如吉林市博物馆的珍藏——战国回头双鸟首青铜剑。

这把剑,造型独特。剑柄首左右各有一曲环,形似触角,以往通称“触角式柄”剑,而实际上该剑并非触角,而是回头双鸟,故称之为回头双鸟首青铜剑。柄首两侧铸有叶形纹饰,中间有一镂孔,呈喇叭形,柄身中间两侧各有长方形凹槽,槽内铸有连续“X”行纹饰,剑格为三角形,上铸有两条凹横线,横线两端并连两条内斜直线,斜线顶端向外圆曲。剑身中间脊柱隆起,较为粗壮。剑柄截面为椭圆形,剑身前端剖面呈菱形。剑身表层挂一层铅锡,历经2000多年依旧保持其光亮不锈,是十分难得的青铜剑精品。

战国对头双鸟首青铜剑物出土于20世纪80年代,形制特点属于是“东北系”青铜剑范畴,但又与中原出土的青铜短剑相互借鉴,并结合了属于东北文化的独特审美造型,也印证了远在战国时期东北地区便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频繁的交流互动,且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这把青铜剑并未开刃。经文物专家推测,它极有可能是军队高级将领或指挥官在战场上的指挥剑。它虽未直接沾染鲜血,却在战争中承担着指挥调度的关键职责,宛如一位来自2000多年前沉默而有力的和平守护者,诠释着“止戈为武”的深刻内涵:武力并非目的,而是维护和平的手段,真正的强大在于能够止息干戈,实现和平。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制图 宁静

图片来源 吉林市博物馆

初审: 王韬 复审: 齐智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