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民朋友们的收入情况,一直备受关注。有个数据很值得琢磨:农民一年的收入里,高达97%得靠自己辛苦劳动获得,像房租、股息、土地流转分红这类财产性收入,占比微乎其微。这就好比农民挣钱,基本全靠“卖苦力”。
农民朋友们的收入情况,一直备受关注。有个数据很值得琢磨:农民一年的收入里,高达97%得靠自己辛苦劳动获得,像房租、股息、土地流转分红这类财产性收入,占比微乎其微。这就好比农民挣钱,基本全靠“卖苦力”。
从数据来看,202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799元,占比42.39% ;人均经营净收入7845元,占比33.93% ;人均转移净收入4895元,占比21.17% ;而人均财产净收入仅580元,只占2.51%。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现出农民收入结构中财产性收入的严重不足。
就拿隔壁村的老李来说,他家种了10亩地,主要种小麦和玉米。小麦一亩地收成好的时候能有1000斤,按1.3元一斤的价格算,一亩地收入1300元 ,可犁地、种子、浇地、化肥、播种、打药、收割、运输等成本加起来大概700块,算下来种小麦一亩地赚600块左右。玉米收成好时一亩地能收2000来斤,6毛钱一斤,收入1200元 ,成本也得六七百,种玉米一亩地也就赚六七百块。一年到头,10亩地满打满算也就赚个13000元左右,这还没算人工成本。农闲时老李会去附近工地打零工,每天150元,一年干个三四个月,又能有个万把块收入。你瞧,老李一年收入基本就靠种地和打零工这些体力劳动,哪有什么财产性收入?
为啥农民财产性收入这么少呢?农民手里不是没资源,像土地、房子这些,本可以成为增收的“利器”,但现实却很难实现。先说土地,很多农民的地都是自己种,即便流转出去,租金也不高。比如我们这儿,一亩地一年流转租金也就三四百块。再看农村的房子,和城里房子比起来,出租或售卖都困难重重,基本产生不了多少收益。而且农民手头本来就没多少闲钱,投资理财风险又高,不敢轻易尝试,这就导致财产性收入这一块一直“发育不良”。
这种单一的收入结构,弊端很明显。一旦遇到天灾,庄稼减产,或者打工的地方没活干,收入马上就会大幅缩水。不像那些有财产性收入的人,就算工作上收入减少,房租、股息这些还能维持生活。
要改变这种现状,得想些办法。一方面,农村可以多发展特色产业,像搞农家乐、农产品深加工之类的,把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农民不仅能靠劳动赚钱,还能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出台政策,简化农村房屋出租、土地流转的流程,提供更多的信息平台,让农民的资产能更方便地转化为财富。
农民朋友们不怕吃苦,也愿意靠劳动创造财富,但也希望能有更多增收途径,不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体力劳动上。只有收入结构多元化了,农民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安稳,农村的发展也会更有活力。
来源:乡下乡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