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名中年女性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十分危急。急救人员持续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抵达医院后,医生迅速进行抢救,最终在心脏骤停40分钟后,把她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孙晓 王婷婷 记者 花宇)近日,一名中年女性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十分危急。急救人员持续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抵达医院后,医生迅速进行抢救,最终在心脏骤停40分钟后,把她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8月13日上午10时整,伴随着急促的鸣笛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分站接诊到一名危重患者,转运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人员持续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抵达医院后,急诊团队无缝衔接,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小组同步启动高级生命支持与脑保护措施。
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李峰主任带领团队迅速介入,第一时间开展床边即时超声评估,结合病史排除心包填塞与肺栓塞的可能性。超声显示“心脏无收缩”,团队判断患者为心梗引发的心跳骤停,建议当即启动ECPR(体外心肺复苏)流程。
与患者家属进行了短短几分钟的病情交流,家属便毫不犹豫地表达了绝对信任,这给救治团队打了一针“强心剂”。抢救室内气氛紧张而安静,整个急救团队各司其职,与死神争分夺秒: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完成穿刺置管;执行管路预冲与ECMO设备连接……仅用时40分钟,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系统成功建立并开始运转,它瞬间接替了患者濒死的心脏功能,暗红色的血液被氧合为鲜红色回输到患者动脉系统内,为受损的心脏争取到修复的关键时间。上午11时12分,监护仪上那条令人揪心的平直线,重新跳跃起了自主心律的波形!患者恢复自主心跳!但这也仅是生命保卫战的第一步。
生命通道虽已打开,导致心跳骤停的“元凶”——堵塞的心脏冠状动脉仍需紧急处理,此时患者生命体征虽暂时稳定,但心肌仍处于缺血状态。救治团队乘胜追击,迅速将患者护送至心内科导管室。心血管内科郑扣龙主任团队已准备就绪,立即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给心脏供血的“主干道”(LM)堵得只剩10%的缝隙;给心脏前壁供血的重要血管(LAD)已经完全堵死;另外两根给心脏侧壁、下壁供血的血管(LCX、RCA)也严重堵塞,程度达90%~95%,可以说整个冠脉系统近乎“千疮百孔”。
更危急的是,患者刚恢复的自主心律仍不稳定,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致命风险,手术难度与危险系数双双拉满。时间紧迫,郑扣龙决定为患者开展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他双手稳稳操控导丝,在狭窄的血管腔内小心翼翼地穿梭,快速置入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再精准释放药物涂层支架,全程仅用时25分钟,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当造影显示血流重新顺畅灌注心肌时,这场与死神博弈的介入手术终于落下帷幕。
术后,患者转入EICU接受进一步监护。EICU医护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医务处协调下,迅速组建由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内科、影像科、血液科、药剂科、护理等多学科组成的MDT诊疗团队,为患者定制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与护理方案。
在团队日夜坚守下,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心功能稳步改善,肝肾功能趋向正常,早期康复锻炼也在逐步进行。在实施VA-ECMO治疗8天后,患者成功撤机。12天后,患者心肺功能进一步恢复,顺利脱离呼吸机。如今,患者已转入心内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