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崔颢的《黄鹤楼》是流传千古的名篇,DeepSeek是当今很火的“写诗神器”,两者碰撞,能激起什么样的火花?
崔颢的《黄鹤楼》是流传千古的名篇,DeepSeek是当今很火的“写诗神器”,两者碰撞,能激起什么样的火花?
我训练DeepSeek参照崔颢的《黄鹤楼》写了一首《黄楼怀古》,读后令我大吃一惊。
为何呢?读完本文自然便会明白。
欣赏《黄楼怀古》之前,先来欣赏一下崔颢的原诗《黄鹤楼》。
唐朝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知名度颇高,全诗自然流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连心高气傲的“诗仙”李白游览黄鹤楼时也无奈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欣赏完崔颢的《黄鹤楼》,下面再来欣赏DeepSeek的《黄楼怀古》:
楚山徐水锁洪流,千载风波镇古州。
苏子已随云鹤去,黄河犹带雪涛秋。
诗壁苔侵彭祖迹,鼓角霜寒垓下舟。
登临莫问沧桑事,一派烟岚万古愁。
黄楼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坐落于故黄河南岸大堤上。为北宋大文豪苏轼所建,是徐州五大名楼之一。
此诗紧扣苏轼治水建黄楼的历史典故,“苏子云鹤”化用苏轼《后赤壁赋》孤鹤意象,与“雪涛秋”构成文豪风流与自然伟力的对话,如崔颢诗中仙踪与江涛的虚实相生。
“诗壁苔侵彭祖迹,鼓角霜寒垓下舟”融合彭祖八百寿、垓下古战场等徐州文脉,“苔侵”、“霜寒”点染历史余温,似“晴川历历”的时空叠影。
尾联“烟岚万古”以苍茫收笔,既延续崔诗“烟波江上”的惆怅,更在苏轼“戏马台南云两间”的旷达中注入永恒山河的哲学沉思,满是历史沧桑感。
DeepSeek十几秒钟便可完成一首诗,而且水平还很能拿得出手,有哪位诗人能与之匹敌?
朋友们,DeepSeek写的这首《黄楼怀古》水平如何?有何修改意见?欢迎分享高见。
来源:驶向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