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的奉安大典,皇帝棺椁入葬地宫时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过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5:19 1

摘要:众所周不知:清代帝后死后最重要的奉安大典具体是怎样的流程呢?运送帝后梓宫的车舆有哪些?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葬礼时间一共持续了多久?咸丰皇帝神牌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咸丰皇帝的棺椁是如何穿过明楼进入地宫奉安的,都使用了哪些工具辅助?为什么从咸丰帝的定陵开始

众所周不知:清代帝后死后最重要的奉安大典具体是怎样的流程呢?运送帝后梓宫的车舆有哪些?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葬礼时间一共持续了多久?咸丰皇帝神牌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咸丰皇帝的棺椁是如何穿过明楼进入地宫奉安的,都使用了哪些工具辅助?为什么从咸丰帝的定陵开始,帝陵的宝顶都变成了长条型?

咸丰皇帝画像

通过内廷记录及样式雷家族的随工日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咸丰皇帝下葬山陵的种种细节,这其中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过程?

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画像

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六月初九日在京师圆明园的湛静斋出生,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幼年的咸丰皇帝

幼年的咸丰皇帝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己未日(3月9日),“奕詝”正式即位,年号【咸丰】颁诏覃恩,以第二年公元1851年为咸丰元年。

咸丰皇帝画像

咸丰皇帝画像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十七日(22日)寅刻(凌晨3点到5点‌),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内病逝,享年31岁。

咸丰皇帝谥号碑

同年十二月,上庙号“文宗”,谥号是: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定陵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定陵开工建设,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完工,耗时七年,耗费白银总共313万两。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葬礼时间一共持续了多久?

定陵

同治四年九月十六日到十八日,咸丰皇帝葬礼开始举行前的准备工作以及主要人物的一些活动情况。

十六日,帝师翁同龢从京城启程。

十七日,芦殿完工,戗挢完工,神牌扫青,民夫演习。同治皇帝“载淳”与两宫太后一起启銮驻跸燕郊行宫。

十八日,两宫皇太后与同治皇帝“载淳”驻跸在白涧行宫,样式雷家族的“雷思起”开始拜见官员。

雷思起画像

十九日,同治皇帝与两宫皇太后抵达清东陵,驻跸在隆福寺,同治皇帝载淳叩谒咸丰皇帝梓宫,奠酒,两宫皇太后也在梓宫前奠酒。

恭亲王

与此同时,恭亲王抵达东陵,翁同龢在隆福寺报名后,赶赴住处。样式雷家族的雷思起也赶到隆福寺,拜见官员,向皇帝与太后叩首谢恩。

咸丰皇帝的棺椁奉安一共有三天时间

定陵的隆恩殿

第一天:帝后梓宫由暂安殿奉移至山陵隆恩殿。

第二天:梓宫由隆恩殿奉移至候时芦殿内的龙輴车 (载天子棺柩的车)车上。

第三天:在候时芦殿奠酒后,梓宫引入地宫永远奉安。

二十日,准备车舆,咸丰皇帝的梓宫升小舆,梓宫出暂安殿后升大舆,梓宫抵达清定陵,梓宫换小舆,梓宫入隆恩殿。

同治皇帝画像

同治皇帝“载淳”在父亲咸丰皇帝的梓宫前奠酒,奉移衹告礼,跪送咸丰皇帝梓宫,先赶赴定陵,阅视明楼,跪迎梓宫,举哀奠酒。

两宫太后先赶赴定陵,阅视明楼,举哀。恭亲王与“雷思起”在定陵验收工程质量。

二十一日,试掩定陵地宫石门,咸丰皇帝梓宫出隆恩殿,梓宫升小舆入芦殿后升龙楯车,焚化卤薄。

同治皇帝载淳画像

同治皇帝“载淳”和两宫太后拜谒祖陵后,抵达定陵,同治皇帝为父亲举行迁奠礼,两宫太后为丈夫行礼举哀,在咸丰皇帝梓宫前奠酒后,一起阅视定陵地宫。

恭亲王照片

恭亲王与样式雷家族的“雷思起”查看定陵妃园寝,踏看了普陀山后,回来行礼举哀。

“翁同龢”拜谒祖陵后,回来行礼举哀。

咸丰皇帝梓宫入葬地宫的详细过程与仪式?

二十二日,预备册宝,咸丰皇帝梓宫入金券,梓宫安位,地宫安设册宝,关金券石门,地宫关三道石门,地宫关二道石门,隆恩殿内题神主,神牌安位,神牌升黄舆,黄舆启行。

梓宫入地宫金券安位的详细流程,皇帝与太后至金券内举哀(高哭三声低嚎三旬)奠酒,皇帝、太后退至候时芦殿。

王大臣带工匠入内,安设册宝、册印,关金券石门,王大臣等退出地宫。

此时,皇帝、太后、太妃至地宫金券外举哀(高哭三声低嚎三旬)奠酒,皇帝与皇太后以及太妃们退出地宫。

王大臣带工匠入内,关第三道石门,关二道、头道石门。

同治皇帝载淳画像

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在芦殿内奠酒,进入地宫金券内举哀。同治皇帝在地宫金券内举哀完毕后退至芦殿,举哀奠酒,再退到芦殿祭台奠酒,跪送神牌。

两宫太后退至芦殿举哀奠酒后,阅视了定陵妃园寝,奖叙。

恭亲王照片

恭亲王跟随行礼举哀,进入地宫安设册宝,地宫关金券石门,地宫关三道石门,地宫关二道石门,代行虞祭礼。恭捧咸丰皇帝神牌,受赏。

样式雷家族的“雷思起”到定陵筹备一切入葬事宜,翁同龢赶赴定陵参加葬礼。

咸丰皇帝梓宫奉安完毕后,还并不是整个工程的终点。

定陵的琉璃影壁

在随后的几天内,拆除候时芦殿、戗桥等临时建筑,迅速封砌地宫入口砖墙,金刚墙、修建琉璃影壁。回填隧道,铺设哑巴院地面。

二十三日,安砌影壁,同治皇帝与两宫皇太后回銮,当天驻跸在白涧行宫。翁同龢也于同一天在返回京城的路上。

二十四日,同治皇帝与两宫皇太后驻跸在燕郊行宫。

翁同龢抵达京城。“雷思起”传达奖赏保举。

定陵妃园寝

二十五日,“云嫔,玉嫔,瑃常在,錱常在,玶常在”,这五位已逝的咸丰皇帝妃嫔奉安在顺水峪定陵妃园寝内。此时的帝后等王公大臣多已返京。定陵地宫影壁合龙。

当天,同治皇帝与两宫太后到达紫禁城还宫。“雷思起”拜见官员,请求保举。

同治皇帝画像

二十六日,同治皇帝迎咸丰皇帝的神牌,恭亲王代行“升附礼”。

恭亲王照片

二十七日,两宫太后问责黄舆迟滞的问题。翁同龢开始编着起居注。

二十八日,咸丰皇帝奉安礼成,同治皇帝颁布诏书公示天下。“雷思起”禀辞。

咸丰皇帝画像

整个咸丰皇帝葬礼的前期筹备朝廷为各项仪式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准备,《会典事例》也列举了一些筹备项目,包括搭建候时芦殿、制造龙輴车,预备神牌、训练民夫等。

雷思起

“雷思起”因为肩负设计各种临时设施并监控工程进度的职责,除绘制必要的图纸外,还记下了这些工作的具体时间和负责人。部分记录透露了鲜为人知的皇帝葬礼礼仪

咸丰皇帝神牌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咸丰皇帝画像

同治四年五月廿日,定陵东配殿恭制神牌。辰刻,神牌开钜(锯),栗子木三分,东配殿,匡贝勒行礼。

闰五月初十日,神牌筛草金。

八月初九日,于大人、邢大爷上工,漆金漆神牌。

九月十七日,午刻,神牌扫青, 周、瑞中堂。

作为宗法制度重要载体的神牌,是在陵寝东配殿制作,每一道工序都有朝廷要员监督并行礼。

制作期间及制成后,神牌供奉于东配殿,待梓宫永安地宫后,才在隆恩殿题写神主,并送回北京,升衬太庙内供奉。

咸丰皇帝葬礼中的部分环节私密性很强,九月二十一日,咸丰皇帝的梓宫从隆恩殿移至候时芦殿龙輴车。

次日,梓宫永安、掩闭石门,这是整个葬礼最关键的部分,只有那些皇室核心成员和极少数的官员和差役能够亲眼目睹整个过程。

咸丰皇帝的棺椁是如何穿过明楼进入地宫奉安的,都使用了哪些工具辅助?

咸丰皇帝画像

清代为了将帝后梓宫平稳地送入地宫需在已完工的陵寝建筑基础上设计建造多种临时建筑设施,包括梓宫奉安所需的辅助设施(候时芦殿、戗桥和车舆)

1、候时芦殿

芦殿实物照片

这是皇帝葬礼中重要的过渡场所(简称:芦殿、芦棚),是用竹木框架布幔捆扎、搭建的仿殿宇形式的临时建筑,位于方城月台上,前接戗桥,后通方城。

芦殿平面图

芦殿分前殿与后殿,后殿直接占用方城月台空间,前殿则以方城前礓䃰(砖石棱侧砌的斜坡道)上临时支搭的一块平台为地面,从而自然形成「凸」字形平面。

芦殿平面图

前殿三间空间开敞,用于停放龙輴车举行仪式。

后殿五间中为过厅,连接前殿与方城,东西次间及梢间为休息室,供皇帝等人在相关仪式间隙使用。

2、戗桥

用竹木框架支撑,上铺木板构成的坡道。陵寝施工期间,隆恩殿、方城明楼等高大建筑周围均架设有戗桥,用于人员上下和物料运输。暂安殿各主要建筑前也搭建戗桥,以便帝后梓宫的运入。

奉安仪式中,为了使装载梓宫的车舆运行尽量平稳,需将其行进路线上的台阶、门槛、陡坡等障碍物全部覆盖。

沿中轴线,在神道碑亭前双层泊岸处、海墁月台前端、隆恩门前后、隆恩殿月台前、琉璃花门前及方城月台前全部搭建了戗桥,总长近六十丈。各座戗桥中,琉璃花门前和方城月台前的构造最复杂。

3、运送帝后梓宫的车舆有哪些?

清代帝后的梓宫由暂安殿到地宫的整个奉移过程,共需使用三种车舆。

梓宫出暂安殿升大舆,运送至牌楼门。

从牌楼门到隆恩殿,以及从隆恩殿到候时芦殿使用小舆。

在候时芦殿内换用龙輴车,沿地宫内预先铺设的轨道送至宝床永安。

4、隧道平桥和礓䃰踏跺

在梓宫奉安完成后、在封砌隧道之前,方城与哑巴院的地面是不直接连通的。

琉璃影壁

想要前往哑巴院需通过一段隧道下行,再爬上隧道内临时设置的楼梯,从穿堂板房回到地面,不仅线路迁回,而且要从穿堂板房的架空地板下方穿过。

为使葬礼期间皇帝、太后和官员便捷体面地由哑巴院登临明楼,在方城隧道前段临时搭建了一座木平桥以连接方城和哑巴院。

同时,考虑到转向礓䃰坡度大,为保证攀登时的安全,还在礓䃰上临时加装了踏跺。皇室成员阅视明楼毕,木平桥即行拆除,并在隧道及地宫内铺设木制轨道,地宫的各项准备才告完成。

第二天,皇帝及太后等人阅视地宫无误后,龙輴车搭载咸丰皇帝的梓宫,循轨道进入地宫完成梓宫奉安。

那些为葬礼准备的候时芦殿、戗桥等临时建筑和设施在葬礼结束后即拆除,用过的车舆、仪仗等大多在仪式中作为祭品焚化,很少会有实物遗存下来。

为什么从咸丰帝的定陵开始,帝陵的宝顶都变成了长条型?

定陵宝顶

清代《会典》文献记载,清顺治皇帝的孝陵肇建,曾参照清室入主中原之初就着意“严为防护”的北京明十三陵,和明陵不同的是顺应地势。

孝陵宝城从陵寝山向即中轴线偏斜东北约十度角,还大幅收窄呈长圆式平面,月牙城也相应缩短并展直,哑巴院呈矩形平面,方城两翼添设带有角门的卡子墙,衔接后院两侧陵墙,并向后呈“∩”形平面包络宝城,称为罗圈墙,由此形成陵宫区的第三进院落,称为宝城院。

此后,康熙皇帝的又仿效北京明陵荟萃于天寿山麓并环拱长陵的意象,在孝陵东南预建了自己的景陵,陵宫建筑一如孝陵,宝城则改为圆形平面。

陵前神道衔接孝陵,依循后期明陵“逊避”长陵的取向,裁减了相关建筑序列,以突显孝陵的主体地位,彰明两座帝陵的统绪关联。

咸丰皇帝画像

到了咸丰皇帝继位后,他刻意恢复了道光皇帝打乱的祖宗旧制,择地东陵平安峪经营定陵,参仿当初效法景陵的宝华峪吉地规制。

定陵宝顶

定陵还刨用了废址大量旧料如牌楼、望柱、石像生;结合地势,花门院迤北收窄,宝城平面改为长圆式,方城前月台增为二层叠落,添设雕栏,却撤去了隆恩殿两侧和背面的雕栏。

定陵宝顶

定陵宝顶的烫样

咸丰皇帝的宝顶是蓑衣顶结构,为受限于平安峪的山式和山脉才修成那样的。使得清定陵错落有致,从高到低,很有气派。

同治帝的惠陵与光绪帝的崇陵都依照定陵规制,分别在东陵的东双山峪和西陵金龙峪兴建,却都撤去了石像生,保留一对望柱,特地围以雕栏。

咸丰皇帝画像

你们觉得咸丰皇帝的葬礼有哪些细节是比较神秘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纵观清史,读史明志,我们终将在历史中相遇,这里是清史研究室,揭开那些隐藏在清宫里不为人知的隐秘往事,走进那些被淹没在后宫里的红粉佳人们。关注我,和我一起了解更多“清宫后妃”的传奇人生。

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来源:小张侃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