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观点刷屏朋友圈。他认为:具身智能行业当前热度极高、共识集中,投资人纷纷去杭州蹲守宇树老股。但商业化路径仍不清晰,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成本高企尚不实用,部分企业商业化可能的客户是想象出来的,当前的主要客户是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央企
一、朱啸虎退出人形机器人引发投资圈热议
近期,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观点刷屏朋友圈。他认为:具身智能行业当前热度极高、共识集中,投资人纷纷去杭州蹲守宇树老股。但商业化路径仍不清晰,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成本高企尚不实用,部分企业商业化可能的客户是想象出来的,当前的主要客户是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央企,但这些客户并不符合他理想中的可持续商业化模式。因此“是退出的时机”。即使是宇树科技,王兴兴对机器人形态是无所谓的,之所以做人形,是为了迎合社会共识。投资宇树科技属于基于市场环境的动能投资,朱啸虎更喜欢投基本面。
经纬张颖长期来看支持投资人形机器人,实质上也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存在泡沫。
二、朱啸虎言论为何引发热议?
朱啸虎是金沙江创投的核心合伙人,主导了多个知名项目的早期投资,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独角兽捕手”。成功的投资经历也使得其言论对创投圈具有较大影响力。
2011年,外卖赛道风起云涌,校园外卖需求初现,朱啸虎看中创始人张旭豪团队的冲劲与接地气的运营策略。朱啸虎带领金沙江投资了饿了么的A轮,此后又多次追加投资。饿了么伴随外卖消费习惯从校园向全社会蔓延,一路高歌猛进,虽最终卖身阿里,但朱啸虎凭借此项目奠定了其的地位。
2012年,出行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打车软件初露头角,多数人还在观望,朱啸虎却洞察到城市交通拥堵下民众对便捷出行的迫切需求。朱啸虎果断投入300万美元,助力滴滴在早期“烧钱”大战中站稳脚跟,开启扩张之路。滴滴最终成长为出行巨头,改写城市出行版图,朱啸虎的这笔投资斩获近千倍回报。
2013年,朱啸虎敏锐捕捉到年轻女性分享消费心得的需求,进而切入社交电商赛道。金沙江创投从第一笔25万美元开始,一直陪伴小红书,后续还进行了多轮加注。小红书崛起成为估值千亿的超级独角兽,其估值从最初到2018年D轮融资后超过30亿美元,疫情期间巅峰估值一度达到200亿美元。
2015年,朱啸虎看到直播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通过金沙江创投对映客进行了投资,在映客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映客一度成为直播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为朱啸虎和金沙江创投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2016年,ofo小黄车在校园穿梭,朱啸虎迅速捕捉商机,细算成本收益账后,果断入局。ofo一度在市场份额争夺中占优,朱啸虎也凭此成为共享单车投资热潮中的焦点人物。
三、金沙江投资与退出了哪些人形机器人企业?
金沙江创投投资金额最多的领域有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和电商零售。2021年、2023年、2018年投资金额相对较多,2017年、2022年、2024年投资金额相对较少。据悉,金沙江创投先后投资了非夕机器人、瑆爝机器人、松延动力以及星海图等机器人企业。
非夕科技(Flexiv)是一家专注于通用智能机器人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研发先进仿人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2017年2月,非夕科技获得千万美元A轮投资,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领投,真格基金、MFUND、顺为资本跟投。在2020年12月31日,非夕科技完成了超1亿美元的B轮融资,金沙江创投作为原有投资方继续参与了该轮融资。
星海图是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的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核心团队成员多有清华大学背景及自动驾驶领域的从业经验。2023年11月和2024年2月,金沙江创投参与了星海图的天使轮投资。2024年5月时金沙江便提出了股权投资退出的诉求。星海图予以积极配合,2024年9月,高瓴创投、蚂蚁集团领投超2亿元Pre-A轮融资,米哈游、无锡创投集团、同歌创投、Funplus及老股东跟投,星图海帮助金沙江完成股权投资退出。2025年2月,星海图完成了新一轮A轮融资,总融资额近3亿元,本轮融资由蚂蚁集团独家领投,高瓴创投、IDG资本、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百度风投、同歌创投等老股东加码。
松延动力成立于 2023 年 9 月,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双足人形机器人和仿生人形机器人。金沙江创投曾于2024年3月成为松延动力的股东,获得1.6%的股权。2024年11月松延动力完成A+轮融资,由彬复资本领投,华强资本跟投。2025年1月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天启资本、58产业基金、泽然资本、北京未来科学城投资等,金沙江创投趁势退出。
在2024年9月退出星海图之后,2025年3月退出松延动力之前,金沙江又参与了瑆爝机器人的天使轮融资。如果说金沙江不看好这个赛道,为什么要继续投资?如果说金沙江看好这个赛道,只是不看好退出的那几家公司,岂不是说蚂蚁、IDG都很傻,不会选投资标的。亦或者,金沙江投资硬科技时,偏向赚快钱?
四、金沙江的投资策略与人工智能时代不匹配
朱啸虎最后悔的事就是错过今日头条。朱啸虎本人对自己的描述则是:保守。因为保守,他很难赌人,导致错过了今日头条;但如果再来一遍,恐怕他还是会选择错过。他认为张一鸣“闷闷的,没啥匪气”,且其早期创业项目(如今日头条的前身)缺乏“故事性和人设”,不符合他当时对“强需求、快扩张”项目的判断逻辑。
坚持长期一致的投资打法是持续创造优秀业绩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LP的信任。朱啸虎擅长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消费赛道,尤其擅长捕捉高增长、强刚需、可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例如,投资AI会议记录器(硬件创新+场景优化)等“微小但精准”的创新项目,强调用户体验的“可感知进步”。对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数据沉淀的AI应用缺乏敏感度。譬如,无问芯穹致力于成为大模型落地过程中的"M×N"中间层,以打造大模型软硬件一体化方案,链接上下游,建立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大模型基础设施。2023年8月,无问芯穹获得首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北极光创投、金沙江创投等。2024年9月,无问芯穹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联合领投方为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启明创投和洪泰基金,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小米、软通高科等战略投资方,国开科创、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徐汇科创投等国资基金,以及顺为资本、达晨财智、德同资本、尚势资本、森若玉坤、申万宏源、正景资本等。金沙江却部分退出无问芯穹。
2024年初,朱啸虎预言,五年后将不再有独立的大模型公司,主要因为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认定“AGI是大忽悠”,对外称不会投场上任何一家中国大模型公司,因为“没戏”。2025年2月,朱啸虎表态说:“DeepSeek快让我相信AGI了。”如果deepseek开放融资的话,朱啸虎肯定会参与,不管估值多贵都愿意投。
2019-2023年,全国有38279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不包括并购、新股发行),融资总金额62697.43亿元。这意味着每3家企业中,就有一家企业被国资机构直投;每融资100元,就有25元直接出自国资之手。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是获投最多的两大领域;先进制造、能源和汽车交通持续增长。今年以来,各地国资纷纷布局具身智能等机器人公司。不完全统计显示,机器人赛道在今年已产生110余笔投融资事件,投资金额近百亿元,其中,国资参投了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星海图等多家明星企业,在整体投融资事件中,国资背景的基金占比更是超四成。腾讯、阿里等民营大厂也持续加码具身智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战略,“具身智能”在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方政府亦亲自带队,瞄准这一前沿风口,以调研、座谈、政策部署等方式加码布局具身智能,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一天就考察了四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持续亏损的寒武纪都能在科创板上市,具身智能企业上市也大概率会获得政策支持。
五、人工智能中早期投资市场存在泡沫
数据分析公司Dealroom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AI领域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AI初创企业共筹集了1100亿美元资金,较上一年猛增62%,创历史新高。而其他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却同比下降12%。AI和机器学习初创企业融资额占全球所有初创企业融资额的35.7%,大幅高于2023年的24.7%;交易笔数占全球交易总数的23.4%,高于2023年的20%。美国AI初创企业融资占全球的74%,达808亿美元,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42%。
2025年市场对早期和中期AI应用创新型企业的信心和估值预期都在快速提升。早期阶段公司的中位数成立时间仅为1.7年,融资速度显著加快。更值得关注的是,早期和中期公司的中位数最后一轮融资估值分别达到了 8600 万美元和5.52亿美元,相较于2024年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后期投资人对高估值更加谨慎,更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增长。后期阶段公司的中位数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相较于2024年有所回落。
六、二级市场是否应该回避人形机器人赛道?
只有少数公司能持续成长,投资市场发生分歧是正常的,尤其是二级市场经常互道SB。没有分歧,就没有交易。2024年4月,伦敦黄金价格冲高2430美元后回落至2300美元下方,中国央行在此前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后,在5月暂停增持黄金储备;2024年10月,伦敦黄金接近2800美元后回落至2600美元下方,11月中国央行再次增持黄金。
人形机器人2025年量产元年是工信部文件确定的,各地政府都会支持企业加速人形机器人应用。当前,宇树机器人用于物流、迎宾可以做技术储备,最近半年收到了5000家需求。正如商场会设置游乐场吸引带孩子的家长前来消费,购买人形机器人迎宾、表演舞蹈吸引人流也是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在国外,Figure AI已经拿到了第二个客户的订单,未来4年将为两家企业客户交付10万台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宣布2025年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计划试产约5000台,2026年目标为5万台。
机器人量产元年市盈率估值可以达到60至120倍, 倘若2024年净利润对应的估值超过120倍,回避是上策,否则需要精选个股。尤其是4月2日关税冲击来临,科技板块有可能大幅回调,高估值企业首当其冲。但是,算力板块面临渗透率减速、杀估值,新能源抢装后下半年可能再次面临供给过剩的压力,科技领域可以投资的非主题型标的并不多,仅有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板块。有业绩、估值合理的机器人企业在5月股价仍有很大可能创出新高。
来源:毛健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