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红”成为像科学家一样的童年理想,是与时俱进还是教育迷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9:00 2

摘要:“我长大后要当网红!”当这句话从小学生的嘴里脱口而出,与“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医生”这些传统理想并列时,不少家长皱起了眉头。在短视频和直播席卷全民注意力的时代,“网红”这个新兴职业正在重塑孩子们的职业观,引发社会广泛争议。

“我长大后要当网红!”当这句话从小学生的嘴里脱口而出,与“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医生”这些传统理想并列时,不少家长皱起了眉头。在短视频和直播席卷全民注意力的时代,“网红”这个新兴职业正在重塑孩子们的职业观,引发社会广泛争议。

某小学教师王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班级做“我的理想”主题班会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当网红”作为人生目标。“班上30个学生,有7个明确说想当网红,还有几个想当游戏主播,这在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孩子们对网红职业的向往并非偶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比近20%。孩子们日常接触的内容和偶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我喜欢的网红每天玩玩游戏、唱唱歌就能赚钱,还有很多粉丝送礼物。”五年级学生小杨的话代表了许多孩子的心态。

面对孩子的“网红梦”,家长群体态度鲜明分为两派。

“这是社会风气的倒退!”同学家长刘女士坚决反对孩子接触网红内容,“孩子们应该追求实实在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职业,而不是追逐虚名和快钱。”

另一部分家长则持开放态度。“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特征,网红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正常产物。”上海家长赵先生认为,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但同时要加以正确引导。

教育专家指出,这种分歧实际上反映了代际之间价值观的差异和数字时代的代沟。

正面价值不容忽视:

网红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催生了新兴产业链。一些知识型网红通过科普视频激发了许多孩子对科学、文化的兴趣,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同时,成功的网红需要持续学习、内容创作和运营能力,这些都具有积极意义。

潜在风险同样明显:

网红行业的“幸存者偏差”极为突出——孩子们看到的是少数成功者,而非大量默默无闻的失败者。调查显示,超过90%的网红月收入不足5000元,行业两极分化严重。更重要的是,过早追求名利可能让孩子忽视基础知识学习,缺乏长期职业规划。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张羽认为:“关键在于帮助孩子建立全面的职业认知,而不是简单否定他们的兴趣。”

首先,让孩子了解任何职业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网红,也需要文案写作、视频剪辑、表演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来实现。

其次,帮助孩子辨别优质内容和低质内容。引导他们关注知识型、技能型网红,而不是纯粹娱乐消遣的内容。

最后,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思维。让他们明白网红内容背后的商业运作机制,不至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职业选择从来都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们想当网红只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他们对象征成功、自由和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社会应当尊重多元职业选择,但同时不能放弃价值引领。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辛勤付出、持续学习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价值观。毕竟,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但贡献确有大小之分。

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我们更需要帮助年轻一代在传统与创新、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更关乎未来社会的健康走向。

来源:积极生活的老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