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康相涛,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尹洪斌,信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进,信阳市副市长汪明君出席,尹洪斌、汪明君分别致辞。
9月5日上午,2025年信阳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会市合作”暨信阳绿色农业科技赋能行动随之展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康相涛,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尹洪斌,信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进,信阳市副市长汪明君出席,尹洪斌、汪明君分别致辞。
信阳市全国科技月活动启动(刘宏冰 摄)
全国科普月是2024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设立的全国性科普活动,旨在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式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信阳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有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科普短(微)视频大赛、奇妙梦幻的科普之夜系列活动,还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运动会,以及科普大篷车“鄂豫皖”大别山区联合行动、科普大篷车走基层和科普专家服务团活动。
信阳市直各单位也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安全直播、大别山生物多样性科普和“昆虫世界探秘”科普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暨林草种子资源收集技术培训、优秀健康科普作品展演、药品安全宣传周、校园食品安全科普讲座、乡村工匠茶文化技能专题培训、防灾减灾科普咨询、优质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暨相关技术培训,以及“小小消防员”“小小钦天监”“小小飞行员”科普研学等活动,也将在9月集中开展。
丰收在望的信阳田园景象(刘宏冰 摄)
信阳是农业大市,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和水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信阳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着力打造绿色农业产品品牌,全市已认证绿色食品169个,有机食品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当日启动的2025“会市合作”暨信阳绿色农业科技赋能行动,以“汇聚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聚焦绿色农业科技需求,整合“政产学研”,用创新力量搭建协同赋能平台,协力为信阳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农业发展大讲堂专家分享(刘宏冰 摄)
康相涛、张建华,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芬,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炳然等专家学者,分别以《“三边一院”种养循环助力绿色畜牧业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建设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酵素驱动的种养(种—养—微)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实现土壤保肥保墒作物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重离子诱变生物定向育种技术与重大新种源创制》为题,在“才荟中原”绿色农业发展大讲堂上作主旨报告。
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潘道荣、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豪、河南省正礼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正礼分别在会上作经验分享和推介。
会企合作科技助力绿色农业(桂英 摄)
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分别与正礼生态农业、豫道农业科技现场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
与会人员还实地参观了息县酸辣粉小镇和息县智慧农谷。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