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与华州老家及其最后的“归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10:31 1

摘要: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1907年出生于今华州区赤水镇会东方北会村。其家境贫寒,父亲胡景彦主要务农,有时还要替人打短工以维持生计。胡琏兄妹三人,兄长胡进禄,他排行第二,妹妹叫胡东菊。胡琏幼年名从禄,在村里读私塾。十三岁上华县高等小学。他资质聪慧,勤奋好

胡琏与老家及其最后的归宿

作者:刘亦农

胡琏和我是同乡,村相邻地连畔。但华州的乡亲们对这个在国民党阵营里名震山岳的老乡却知其不多。

赤水镇会东方北会村 刘焕民摄

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1907年出生于今华州区赤水镇会东方北会村。其家境贫寒,父亲胡景彦主要务农,有时还要替人打短工以维持生计。胡琏兄妹三人,兄长胡进禄,他排行第二,妹妹叫胡东菊。胡琏幼年名从禄,在村里读私塾。十三岁上华县高等小学。他资质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当时华州一带皮影戏非常盛行,胡琏酷爱皮影,他常带头刻皮影、唱皮影戏,虽然受到小伙伴们的推崇,但也常受到老师的申斥。玩耍归玩耍,聪明的胡琏知道学习的重要,始终把学习抓得很紧,1925年高小毕业时,在同州(今大荔县)举行会试,名列前茅。因此,同学们给他取外号叫“胡子奇”。老师刘淼对胡琏的父亲胡景彦说:“你家俊儒(胡琏在学校自取的名字)是个好苗子,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有前途!”

胡琏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无法继续上学深造。家里希望他到私塾当老师,或去学做生意,他都不愿意。他认为当军官带兵“威风”,于是决定去河南投军。不久接到在广州行医的亲戚高尚杰来信,说黄埔军官学校招生,希望他去报考。于是,他到开封黄埔军校秘密招生处报了名。并将胡俊儒改为胡琏,字伯玉。1925年中秋节前后,他到达广州。入黄埔军校四期。胡琏勤奋学习,各科成绩优良。他还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和“孙文主义学会”。在这里,他开始了他一生50余年的军人生涯;在这里,他结识了一大批国共两党的栋梁人才——如同期毕业的同学林彪、刘志丹、伍豪、张灵甫、高魁元、袁国平、李弥、唐生明等等,这些人后来有些成了他的战友,有些成了他的敌人。

胡琏 自网络

1929年蒋(介石)冯(玉祥)大战爆发,胡琏因作战英勇而被提拔为营长,当年他才22岁。也就在此一时期之后,胡琏经人介绍与第十八军第十四师团长曾粤汉的妹妹曾广瑜结婚。约在结婚前后,胡琏曾回陕西老家盖房, 2009年6月我去他老家,胡亲手盖的三间上房(正屋)六间厦房(厢房)历经7、80年的风雨依然还在。1959-1962年我在赤水中学上学,这一时期全国人都在挨饿,食品成为最贵重的东西。

这时胡琏给老家寄来一大包食物,他大哥吓糊涂了,赶快原封不动地把包裹送到赤水公社(现在的镇政府)。那时,所谓的“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屠夫民贼蒋介石”正在叫喊反攻,据说胡琏是反攻“前线总指挥”。胡琏的包裹在当时的人看来简直就是魔鬼的东西,谁敢要?公社拆开包裹里面确实是食物,无宣传品一类的危险物,公社又叫大队干部抱回去。并动员胡琏的大哥写了一封回信,说家里一切都好,家乡一切都好,希望胡琏弃暗投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封信在中央广播电台广播,胡琏的大哥为此得到6元的稿费,胡琏也收听到了这封信的内容和广播。他在妻儿面前曾说:“老家还有人,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回家看看!”可见他满怀的悠悠思乡之情!改革开放之后,他的8个儿女大都回过陕西老家,终了其愿。

赤水镇会东方北会村 刘焕民摄

1977年胡琏病逝后,台湾出过一本《胡公伯玉纪念集》,这本书对名门,为赣南兴国之望族。……现代英、皇(曾广瑜的妹妹也嫁给了胡琏),传为佳话。四十余年来,公勤劳国事,未遑(没有闲暇顾及)家计,夫人相夫育幼,颇著贤名。而当公(胡琏)率众征伐之时,夫人辄督同眷属,制作衣物,挟纩(丝绵)劳军,以济助官兵生活,而鼓舞其士气,世人咸称道之。男公子之光、之辉、之耀,女公子之冰、之玉、之洁、之玲、之清等,皆在国内外完成高等学业,分获博士、硕士、学士等学位,婚嫁美满,孙辈绕膝,服务各界,卓著绩效。堪称兰桂兢秀,门祚鼎盛。”看来,胡琏后来在台湾的家庭是美满的。

胡琏死后,留有遗嘱曰:“予尸化灰,海葬大小金门间,魂依莒光楼。”遵嘱胡琏骨灰由台北空运金门,灵葬于金门水头湾海地。一年后,金门民众在海岸边建起一座纪念他的“伯玉亭”,以后新入岛的国民党官兵第一件事就是瞻仰伯玉亭。胡琏的儿女们也常到金门岛上来祭拜父亲的亡灵,凭吊、追忆、感受父亲胡琏将军主掌金门军政诸事的点点滴滴。

2009年2月10日,胡琏的三女儿胡之洁挟夫婿刘建生到金门祭拜父亲亡灵,在看到墙上一幅胡琏将军戎装照时,也勾起胡之洁许多回忆。原来当年还年纪小的她,很多事情也不清楚,在小学时曾对母亲说为什么没有遗传到父亲的酒窝。但后来才知道,父亲脸上的洞并不是酒窝,而是在战役中,子弹打穿了面颊所造成的凹陷。小小的女儿这才约略了解到,父亲所经历过的战争的痛苦。

2007年6月22日是胡琏将军逝世30周年,金门县政府举行公祭,胡琏的大儿子胡之光、长媳杨心仪也参加了祭礼,并于此前将胡琏的遗物共10562件(册),其中图书9339册,文物1223件,捐赠与金门县正在筹建的“胡琏将军纪念馆”。金门县长李炷峰多次表示:胡琏在任内致力建设金门:绿化造林、铺设马路、兴修水利、设立酒厂、开发农村经济,奠定了金门当今海上公园的基石。金门人称其为《现代恩主公》。李炷峰还说:胡琏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个教育家,他主持兴建的学校遍布岛内各地,学生当年走在路上,只要向军车招手,军车都会停下来载人。由此也可见胡琏对部队亲民爱民的教育。

2009年10月18日,金门各界筹备多年的“胡琏将军纪念馆”终于开工,2012年1月19日,金门公园管理处举行了“胡琏将军纪念馆”落成启用典礼,邀请胡琏将军之孙胡敏越共同剪彩。这样,由胡琏亲手创建的,他要灵魂依附的“莒光楼”,海边屹立的伯玉亭,以及纪念馆三位一体,成为胡琏将军在金门的最后一个家……

来源:华州文史荟萃

相关推荐